![北宋灭亡中的偶然因素 北宋的灭亡](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93749t012ee30b54c323b8f5.jpg)
北宋灭亡偶然因素很大。南宋灭亡是大势所趋。
北宋灭亡有至少两个偶然因素:
1,方腊:
如果不是方腊造反,朝廷调动西军平叛,然后紧接着就北上收复燕京,导致师老兵疲,燕京战役未见得会失败。没有燕京的失败,几十万精锐军队的损失,金国就不大可能南下。
如果方腊不反,燕京战役固然宋军未必会失败;
如果方腊早反,那宋军得到充分休整后,也未必打不赢燕京战役。
如果方腊晚反,那宋军很可能会放弃燕云战役,那样的话,甚至有可能导致燕京独立,在宋金之间作为屏障。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燕云被金国占据,金国代替辽国的地位。毕竟宋朝军队主力还在。
所以说对金国来说,方腊反的实在是不早不晚刚刚好。
2,金国高层权利更替:
阿骨打时期,金国的战略思想是“先北后南”,历史上绝大多数北方游牧强国都是这个战略。毕竟在没有统一关外前,过早的打进南方的花花世界会消磨掉游牧民族的士气和进取心。
但是阿骨打死,继任者(忘了叫啥了)位置不稳,急需一场眼前的胜利来确定其统治地位。而富裕且精锐主力丧尽的宋朝正是一个好目标。说实话,当初金军南下主要目的是打草谷,并没有灭掉宋朝的准备。
阿骨打早死,则金国有可能在消灭辽国前就爆发内乱而被削弱;
阿骨打晚死,则金国应该会按照既有策略彻底打击辽国余党,其兵锋甚至会随着耶律大石而直指西域。宋朝会得到宝贵的喘息时间,金国则及时战争顺利,也有可能会想突厥和蒙古一样,名义上统一,但实际上分裂成几块。
所以说,别的因素不考虑,及时是方腊造反和阿骨打病死这两个因素,哪怕是发生时间略有差别,宋朝的解决都会不同。
宋代中华军事开始衰弱,与文武对立有关。而文武对立与科举制关系很大。
隋唐两汉时期的士大夫,往往都是比较全面的实干人才。原因何在?当时出来做官的士大夫是推举出来的,其承载的家族的希望。都在一个家族里,官员的具体素质大家都清楚,不会出现推一个腐儒去当官的情况。
宋代开始,官员选拔靠科举,这样貌似比较公平(其实也未必,明末东林党科场舞弊几乎是公开化了),但国家的考试考不出官员的具体实力,也就选不出真正有才能的官员。纯粹的应试教育只能考出应试的学生,宋代以后,文武双全的儒将(比如谢玄,周瑜,恒温这种)几乎绝迹,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说,两汉魏晋甚至隋唐时期的文官,实际上并不是纯粹的文官,出将入相是当时的常态。当时的文武实际上基本上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