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吃甘蔗 顾恺之三绝](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93749t0154533439c1f8d6e1.jpg)
今天还是在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发现了有这一说法,于是转来分享之。顾恺之是晋朝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爱吃甘蔗。他每次吃甘蔗,都是先从甘蔗尾吃起,慢慢才吃到甘蔗头。这正好和一般人的吃法相反。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顾恺之回答说:“这样吃才能渐至佳境呀!”这里的“渐至佳境”,是指“越来越有味道”。一般人们吃甘蔗都是从哪头开始吃呢?记得小时候听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个老奶奶每次吃水果都是挑不好的或者有点烂的先吃,以至于从头到尾没有吃到过一个好的,而另外一个老奶奶一开始就挑好的吃,到最后只是把那些坏的几个扔掉,虽然少吃了一些但是吃的都是好的。这个只是故事,但是现实中的确有这两种不同的人。有些人喜欢把好的东西留到最后,而有些人喜欢一开始就享受。这没有谁好谁不好的问题,只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出现了:也许当初以为很好的东西等到后来并不是那么值得了,也就失去了等待的意义。而一开始就享受的说明除了珍惜现时的意义外,并不能说没有先甜后苦的决心。上年 纪的几个人在一块发感慨说:现在年轻人从小在“蜜罐”里长大,以后大了遇到严酷的环境,却吃不了苦,不免有些担忧。老一辈人,一生多经历了先苦后甜或苦尽甘来的人生历程,所以到老后,便感生活的满足和甘甜。这种先从不甜的一头开始以后越吃越甜的的吃法,似乎可以同样用以咀嚼生活。人们如果从不太甜的那头开始自己的生活咀嚼,可能找到越来越甜的感觉的,相反,开始就尽尝甘甜,你的舌蕾神经就难以接受不太甜的味道。
生活本身应该先苦后甜,证明经过个人的努力使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但是有时候也要停下来看看身边的环境,不能等到变得沧海桑田了还守着那种古老的想法,以至于错过了很多原本不该错过的,包括人和事。人人都有一根生活的甘蔗,该从那一头下口呢?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