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宿迁市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3分)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
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邢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
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琮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
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
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刀子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走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音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田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
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
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4.文章第②殷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亲卧室里的花的?(2分)
答:
1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6.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4分)
(1)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
答:
(2)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术,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答:
17.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4. 从花的大小、形状、数量、颜色以及花开的方向等方面来介绍的。15.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和亲情的人。16.⑴句子中加点的“近”和“远”,生动地表现出母亲眼神的飘忽,把母亲对亲人的思念用无声的语言勾勒出来。⑵该句运用排比修辞,三个“隔着”的运用,把阻隔亲情的障碍展示出来,语气强烈,逐步升华,有极强的感染力。17.点明上文记叙的含义,升华了主题,又为下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201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五)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1题。(20分)
丑 兵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8.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3分)
答:
(2)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3分)
答:
19.小说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丑兵,找出几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
20.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4分)
答:
21.“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请探究“人生课”在全文中的深刻意蕴。(5分)
答:
(五)(20分)18.(6分)(1)(3分)比喻(1分),把丑兵的外貌(肖像)比作“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丑兵的外表之丑,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丑兵作铺垫(2分)。(2)(3分)环境描写(1分),交代时间(夜晚),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2分)。或比喻手法(1分),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2分)。19.(5分)外貌(肖像)描写,“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抓住外貌特征写丑兵之“丑”;动作描写,“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突出他的爱心和善良;语言描写,“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等,表现他热情上进(善良,宽容等)个性;神态描写,“眼睛潮乎乎地说”,表现淳朴真挚的爱国情怀。(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如答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言之成理也可得分。)20.(4分)起初别人用老卡嘲笑自己相貌丑陋,丑兵觉得受到侮辱(1分),后来认识到内在的美远胜过漂亮的外表(1分),自称“老卡”是丑兵自信、成熟的表现(1分)。通过前后对比突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1分)。21.(5分)对以貌取人的做法表示愧疚;对丑兵在艰苦环境中还能创作小说的行为表示敬佩;对丑兵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精神表示感动;对丑兵善良美好的品格表示赞美。(每点1分, 答出4点给满分。)
2014年江苏省扬州市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8分)
道行【注】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18.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2分)
答: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2分)
答: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答【】: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6分)
答:
(四)《道行》(18分)18.(2分)①肯定。(因皮挑儿高超的技艺)(1分)②尊重。(;在皮挑儿美好的德行)(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括号中的内容(为判断理由)不用回答,意对即可。19.(1)(2)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憨厚;(1分)于先生的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信(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2)(2分)①表明事物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1分)②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高超技艺的惊叹。(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20.(6分)①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啥,栩栩如生。②皮影技术全面,设计、雕刻、操纵、说唱均一人完成。③为人淳朴善良。一回到小镇,就免费犒劳乡里乡亲。④热爱皮影表演且极为自信。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中的悟性。【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2分,“概括”和“简析”各占一分,答出任意3点就给6分,表达清晰,意对即可。21.(6分)主要人物:皮挑儿。(2分)判断理由:(4分):①从小说标题看。“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所谓“涵养”,就是待人处世方面的修养。小说表现于先生时只侧重表现了他的本领,而表现皮挑儿时,既表现了其涵养,又表现了其本领。所以,题目指向的应该是皮挑儿。②从小说行文看,小说虽然起篇写的是于先生,但收篇在皮挑儿。主要人物无理由“中途消失”。③从具体表现看,小说写于先生,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皮挑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皮挑儿,以于先生的高超技艺衬托皮挑儿的技艺高超。【评分要点及说明】准确出主要人物为“皮挑儿”给2分;判断理由共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要求表达清晰,言之成理。【特别说明】如果有学生认为皮挑儿和于先生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认为作者是借他们两人表现了中国皮影艺人身上的道行,亦可酌情给分,理由充分亦可给满分,。但如果认为主要人物只是于先生,则不宜给分。
2014年江苏省常州市
(三)阅读散文,完成16-20题。(共14分)
湖畔夜饮
丰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