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的前世今生---“建筑铁军”中建一局的历史与文化 前世今生的轮回

大凡一局的职工,在跨入一局大门之际,在听人描述一局,或者作为一个一局人向外人介绍一局时,总离不开两个字,想必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对,就是承载一局历史,关乎一局未来的“铁军”。

现在自称“铁军”的组织很多。百度一下,方知“铁军”的最初称谓来自于1925年11月21日在广东肇庆成立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1927年1月,武汉人民把一块高1米、宽0.5米,人称“铁军牌”的巨盾赠给这支部队,从此“铁军”名扬天下。这支队伍几经改编,现为济南军区驻豫某红军师。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这至队伍逐渐行成了“铁军精神”,其内涵为: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

而在建筑业,中建一局是有据可考、当之无愧的“建筑铁军”。成立于1953年的中建一局,在技术条件十分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长春一汽和富拉尔基一重的建设任务,从白山黑水转战巴山蜀国,承担四川德阳二重建设任务。为表彰中建一局为新中国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1959年9月,当时的建筑工程部和全国建筑工会联合授予中建一局一面锦旗,上书“奖给第一工程局:工业建筑的先锋,南征北战的铁军,高举红旗,继续跃进!”中建一局的“铁军”称谓由此扬名业界。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工会,在没有商业利益的影响和公关的情况下,能够授予一个企业这么高的荣誉,肯定有其充分理由。而称号中既有“工业建筑的先锋”这种体现企业行业地位的肯定,更有“南征北战铁军”这种沿用革命战争年代语境的褒奖。这一崇高荣誉的关键词是铁军、先锋、南征北战、五湖四海,核心词汇是“铁军”。

“铁军”,表明我们在挑战、在困难面前敢打敢拼,愈挫愈勇。想当年,在建筑技术、施工设备和生活保障条件及其落后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建设大型现代化工厂的神圣使命。期间,我们也经历了重大挫折,比如一汽施工时的返工、窝工、浪费,让我们深感辜负了党和国家的信任,但我们知耻而后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科学组织管理(见《第一汽车制造厂施工管理经验》),最终如期完成了一汽建设任务;在建设大庆炼油厂时,甲方对我们一度怀疑,曾要求我们退出工程建设,但一局人不服输,敢打敢拼,终于用精神和实力感动了甲方;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是也遇到巨大的挫折,但我们没有停下国际化的脚步,跟随中建股份,坚决走向海外市场,勇敢地承接合同额高达19亿美元的巴哈马大型度假村工程;在进军基础设施领域,我们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挫折,但我们还是团结一心坚持下来,为我们今天遍布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铁军”称号相辅相成的称号是“先锋”。事实上,这两个称号互为因果:一方面,因为我们是工业建筑的先锋,所以国家就将在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领域具有开创性的建设任务交给我们,这就需要我们不分长城内外,跨跃大江南北,我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又因为是在建国初期,经济技术条件还很落后,这些任务必须经过建设者顽强的意志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圆满完成,其结果就是造就了南征北战铁军的队伍;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每当国家建设需要我们时,我们都以铁军特有的品质,义无反顾,打好行装,跋山涉水,开始新的征程,并以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作风,创造性地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建筑,成为建筑业的开路先锋。

“先锋”的称号激励我们志在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做到了中国建筑业的领先者,包括管理和技术上的。早在一汽施工后期,我们就实行开始适应延续至今的甲方和乙方的管理体制,把自己作为服务的提供者。那我们开始实行经济活动分析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有效地控制了成本。1950和1960年代,一局的大型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曾多次在全国建筑业管理会议上交流。1980年代以来,一局编写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施工实录》被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成为超大型公建工程的教科书。1990年代中期,一局以其较雄厚的管理基础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家试点中唯一的建筑业企业,在全国建筑业率先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了经营性资本和非经营性资本的分离,虽然这项工作对一局发展的影响还有不同的理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能成为试点本身,就是对一局管理的肯定,对一局当时行业地位的肯定。在施工技术上,我们无疑是我们所专注领域得到先锋。从当年大型工业厂房和石油化工装置,到现在的超高层建筑和大型超洁净电子厂房,我们都是当值无愧行业先锋。

但是时代在变,市场经济激烈得近乎残酷的竞争迫使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和懈怠。事实上,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比如项目管理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已经使我们自称行业先锋的一局变得不那么自信。君不见,现在我们系统内的先进单位已经提出“争先”文化,“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并确定具体的争先目标。在我们的各种会议上,常听到主持人或者发言人谈到一局与先进兄弟单位的某些方面差距,有时还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在非正式场合沟通时,有些职工也时有抱怨一局怎么怎么落后了,等等。曾经的行业先锋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失落,感觉到了压力。

我们怎么办?必须继续保持和不断光大铁军精神!保持我们管理和技术的先锋的特质!这既是新一代一局人捍卫历史光荣的神圣使命,更是我们得以取得市场先机的迫切需要。在市场竞争中,要有一种建筑铁军、行业先锋敢打敢冲、攻城略地的气势。不惧建筑高度和体量、不畏技术难度,不怕条件苛刻,兄弟单位能接下的工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接、不敢接?!对于团队、某一子公司而言,虽然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个人、团队、公司能力有限,但要想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有强大的铁军做你 的后盾,在退一步,作为先锋的铁军背后,还有“中国建筑”这只地球上最强大的建筑队伍,想到这些,你,你的团队,你的公司,还有什么顾虑和畏惧的呢?

在企业的管理和科技创新上,也要发扬铁军精神,永葆先锋本色。比如当前我们正在推行的项目风险抵押承包责任制和项目成本综合管理系统,就在公司和项目层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为什么?传统习惯使然?利益使然?抑或其他?无论是什么原因,在企业发展的大局面前,在捍卫铁军称号、确保先锋地位的荣誉光荣,一切阻力都应该、也必须、更能够排除!在科技创新上,我们光荣历史和深厚积累,不应成为我们懈怠的资本。在高大精尖工程的竞争上、在行业标准话语权的掌握上、在企业降低管理和施工成本上,科技创新都是我们作为先锋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一如既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全力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先锋”的称号。

“铁军”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南征北战”的历程和业务分布现状。这表明我们的企业注定是居无定所。过去我们是铁军,是先锋,所以国家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要到哪里去,现在是哪里有市场我们就要到哪里去。这是行业的特点,更是我们企业的传统、特色,是得以存在并能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饱受业务和资源固守一地的困扰,导致我们在系统内的发展速度竞争中落于下风。这不要紧,因为我们及时认识到了问题所在,组织动员优势资源重新上路,开始新的“南征北战”的征程。

既然称之为“军”,就要有军队成员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我们企业,就是“五湖四海”,这既是一种成员构成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表明我们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团结协作。我们企业成立之初,就汇集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包括革命多年的老干部,建筑部队的专业战士,大中专毕业生,大城市来的老技工。他们为了共和国的工业建设事业,团结一心、相互学习和帮助,完成了共和国工业建筑史上一个又一个奠基之作。现在我们的业务遍及祖国各地,人才属地化日益明显。往往是一个区域公司和项目,既有来自各个省市的大中专毕业生,也有来自本地招聘的社会化人才,既有集团公司总部派出的主要经营者,也有来自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他们为了做大做强集团的区域市场和新兴事业,需要相互包容、团结协作,形成高效高素质的市场开拓团队和项目履约团队。这就是五湖四海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基于以上,我们不妨把一局的铁军精神表述为:服从国家需要,紧随市场变化,永远走在行业前列的铁军信念;勇于挑战建筑体量和施工技术,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铁军意志;五湖四海,沟通协作,共克时艰的铁军凝聚力;严格贯彻统一的战略,自觉自律,执行高效的铁军纪律;敢打敢冲,永不言败的铁军作风。

“铁军精神”的前世今生---“建筑铁军”中建一局的历史与文化 前世今生的轮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3553.html

更多阅读

前世今生的轮回 回忆前世最简单方法

挥手之间我就爱上了你把这份爱牢牢的放在心里海誓山盟的爱也给了你把你的样子留在了脑海里时间飞逝爱的那么甜蜜鱼和猫眯从此也不在对立感动上天与你相偎相依今生的相遇不会轻言分离前世的轮回注定了爱你奈何桥上等着你梦婆的汤里留

袁苏妹与吴光华平民精神的价值 吴光华盛明钟

大学是一个时代精神的高地 被学生称为“三嫂”的82岁的袁苏妹,为香港大学食堂服务44年。2009年9月22日,香港大学将“名誉院士”头衔颁给这这一字不识的老太太,以表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住宿生的生命”。怎么也没想到?内地“三嫂”

声明:《“铁军精神”的前世今生---“建筑铁军”中建一局的历史与文化 前世今生的轮回》为网友未完待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