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海量阅读活动计划
一、海量阅读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需要。长期以来,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教师当然是希望孩子多看课外书的。但是并没有怎么当回事。很多时候经常是随口扔下一句:“看课外书吧。”于是便埋头于其他的琐事了……没有指导,没有建议,没有交流。孩子茫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读课外书有什么用,也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谈何兴趣!哪来兴趣!有些家长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该给孩子们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在和家长的谈话中,经常建议他们给孩子多添置一些书籍,得到的反映却是一脸的茫然:“不知道哪些书才好?”或则是满腔的无奈:“买了,可是孩子就是不喜欢看,我也没办法。”
3、阅读的内容过于片面。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读物偏重于教育性、科普性、知识性,家长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安排孩子的阅读,学生受自身知识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选择有益的书籍。相对而言,对文学作品的推荐显得比较薄弱。
4、学生阅读的时间不能保证。由于受应试教育心理定势的影响,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合格率、优秀率,平时的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所有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课文160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
2、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扩大阅读面。
3、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阅读的内容
三年级侧重于故事、童话、传记、科幻等内容;语文、数学类的课外读物可根据三年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每学期,教师————规定必读书目至少有1-2本,其余的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确定读书数量。
四、阅读的方法
三年级主要由学生自读,注意培养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配合阅读可组织朗读比赛、故事会、问题讨论等方法。
五、阅读的评价
行成性评价以班级进行,各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阅读的书目要有详细的记录,每本读物读后要有读书心得、笔记、优美语句集锦等。每两周学习小组进行一次读书汇报交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要批阅指导,特别是目前这项活动刚刚起步,更要悉心指导,使之健康成长。
阶段性评价是期末进行“读书小博士”的评比。关于评比活动的实行办法是先由语文教师对读过书的同学进行检验,证实学生确实读过后,就发给学生一张“小书迷成长足迹”卡片,上面先由学生写出所读书的主要内容和感受,然后由语文教师签字。学生每读完五本书,得到了五张这样的“小书迷成长足迹”卡,就可以到一张“读书小硕士”卡,当学生拿到了二张“读书小硕士”卡,就可以由教师抽检确认,发给学生“读书小博士”卡,这样学生就获得了“读书小博士”的称号。
六、教学措施
(一)分阶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创设悬念。先提“引子”,后卖“关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请读这本书,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2.巧设问题,引“鱼”上“钩”,让智慧的好奇心唤起读书欲望,以书为友,探索真知。如公鸡为什么会打鸣?植物难道也会吃东西?3.激将法。老师故意对读物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欲擒故纵,诱发学生的阅读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阅读、评赏。4.以广告形式介绍读物。如为了让学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话进行引发:有位不说话的老师,上知天文地理,下晓鸡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学几招,一定能成为世界奇才。5.物质刺激。对在读书活动中的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6.现身说法。以教师、家长或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事例,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
(二)分时间,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每天保证有30分钟以上的自由阅读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每星期有教师专门为学生阅读的时间,称之为“美读时光”。要选择那些故事情节性教强的文章,这样读的时候才能引起并保有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吸引,由喜爱故事产生对书籍的热爱,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的教育》等。
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
通过“大阅读”和“美读时光”,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