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建筑,已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图腾镌刻在国徽上。
斗拱,中国传统大木建筑结构中一个特有的部件,挑起檐桁,在桁枋柱梁间传承着荷载,装点着繁荣。斗拱的出现与存在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作为我们民族特有的创造,文章对它缺少注释,常人缺乏对它的了解。
斗拱在庙堂的檐下不乏色彩,但多数人会忽视它的存在。
建筑主体越宏伟,越淡化斗拱的色彩。
对主体的膜拜对细节的忽视是我等常人的思维方式。
另外,传统的文化或是我们忽视细节的一个因素。‘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重道轻器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是常态,而世界与中华的文明多存在于器物之中。石匠打造了西方的建筑文明,木匠造就了中华的建筑文明。中华文字中有木字偏旁部首的字在传统字典中占有一定的数量,而且大多与建筑有关,但多数是我们常人不认识的,很多大木 的隼卯做法已失传,这些是老生常谈了。
现今,随着发展,中国元素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这方面,有论道的,有论器的。
各种抽象艺术化的图腾符号随处可见。
但想深入了解我们的大木传统渊源结构,似乎可读的文字并不算多,而且从通俗揭示的角度看就更少了。
本博主属于论器的,大木建筑之器,并以虚拟图形示之,先试解一下斗拱的结构与名称,再试解大式、小式传统大木结构建筑,请网友见笑了。
斗拱有很多种类,按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分有:柱头科、角科和平身科。在这三科里按出跳的不同分三踩、五踩、七踩、九踩。也有按昂翘数分的,如:单昂斗拱、单翘单昂斗拱、单翘重昂斗拱,最高的书中记述有重翘三昂斗拱。
斗拱根据年代不同,形状、功能、名称也各有差异。年代的发展与继承的关系,似乎是更大的话题。要做更多的模型比较,这是后话。
在这里,我们以斗拱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明清斗拱为对象,拿复杂程度为中上等的七踩单翘重昂斗拱为例,把平身科、柱头科和角科,做一个详细的图说图解。
七踩单翘重昂平身科
这是一攒七踩单翘重昂平身科斗拱。既然是图说斗拱,这里我只保留了斗拱本身的纵横承托件,没有显示与它关联的枋桁件。
上面的这四张图,不是按工程图的主视、俯视、左视关系视图,而是按通俗表示立体关系的轴测图的上下、前后视角视图。它基本表明了这攒斗拱的形状和组件的位置关系,在下一篇中,我将详细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