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的平仄规律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

五言古诗写作上生动灵活,以“拗”为主,甚至

可以夹杂近体五绝诗格式。其拗体格式如下:

1 仄起平韵正拗: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韵)


2 平起平韵偏拗: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韵)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韵)

3 仄起仄韵正拗: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韵)

平平平仄平,

五言诗的平仄规律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
仄仄仄平仄。(韵)


4 平起仄韵偏拗: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韵)

现将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为实例来介绍。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全诗共分为四段,分别采用了:


1 五言古诗拗体: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


2 五言古诗正体: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


3 五言古诗近体: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4 五言古诗拗体:


仄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写作五言古诗讲究“起”、“承”、“黏”、

“对”、“转”、“拗”......等方法。古诗

一般是每四句一组,平列四行。每句诗的第 2、

第 4个字,自相排比;全诗的第一句叫起句,

遵守“起、承”的关系。本句为“起、承”的,

均用一平一仄格式。凡隔句为“黏、对”,都

是两平两仄。若其隔句为一平一仄者,称之为

“转”。而凡是两平两仄者,称之为“拗”。

“黏、对”是横向数看;“起、承”则是竖向

数看。归纳如下:

本句“起、承” : 一平一仄;

隔句“黏、对” :两平两仄;

隔句“转、拗” : 一平一仄。

五言古诗与律诗有别,主要表现在句法的运用

上不同。即不杂用律诗的句法,而是运用所谓

的拗句。

德福议平仄(13) 五言律诗的平仄一文中已说到

五言律诗的声调出于四言诗。四言诗中间加一

个字就成了五言诗。例如四言诗“平平仄仄”

中加一个平声字——“平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中加一个仄声字——“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中加一个仄声字——“平平仄仄

平”以及在“仄仄平仄”中加一个平声字——

“仄仄平平仄”都是很典型的五律句法。

但是如果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加入了相反的

声调的字,例如四言诗“平平仄仄”中加一个

仄声字——“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中

加一个平声字——“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平”中加一个平声字——“平平平仄

平”以及在“仄仄平仄”中加一个仄声字——

“仄仄仄平仄”便都是很典型的五古句法。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古诗句法和律诗的区别在于

古诗逢单句中往往加入仄声字,而逢双句中往

往加入平声字,律诗则反之:逢单句中往往加

入平声字,而逢双句中往往加入仄声字。律诗

的平仄,整齐而有规律;而古诗中更注重仄声

的运用,很多典型的五言古诗的诗句中,竟然

含有 4个仄声字,甚至是到连用 4个仄声字的

地步;这在律诗中绝对是不许可的。

“应平用仄,应仄用平”,称之为“拗”。这

些是写作古诗的基本句法。因此出现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仄平仄......等等句法。由

于其变化太多,难以尽述。历史上诸多名家的

作品,无论出现那种句型,后人大都只有叫好

的份儿。说明古人写古风诗句,注重的是意境

和文采。后人学诗,只要是气势充盈,声调铿

锵,却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些条款、规律;从这

点来说,古诗比较律诗在写作上要宽松些。

五言古诗一般不转韵,首句一般也不用韵,显

得自然。但较长的诗篇可以转韵。不同情况下

每 4、或 2、 6、8 句转韵均无不可。

(未完待续)

--------------------------------------------------------------


注:*1.荆轲《渡易水歌》只得两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只得三句:

大风起兮云飞场,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无名氏《沧浪歌》 为四句: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无名氏《击壤歌》 为五句: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2. 五言六句古诗举例如下: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3027.html

更多阅读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七言绝句平仄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七言绝句也叫“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七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附:( )中 可平可仄, 红字是韵脚。第一种:首句平起平收式!逢一、二、四句押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五言绝句格律 五言绝句平仄是什么

五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格律五言律诗格律七言律诗格律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      (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欲穷

普通话押韵表 七言绝句平仄和押韵

时间:2014-8-18 21:20:45作者:来源:网络转载查看:266评论:0一、佳麻    a ia ua二、开来 灰微 ai uai ei ui(uei)三、先寒 绝学 别叠 an uan ian van   ve ie ( ye )四、江阳    ang iang uang五、逍遥    ao iao六、国歌

七言律诗的写作常识3 诗词写作常识

七言律诗的写作常识(3)【五】七律的对仗 近体诗是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语言学家王力认为:对仗在中国格律诗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代的仪仗都是两两相对。因此,所谓对仗就是两两相对的意思。对仗在修辞学上叫对偶。

声明:《五言诗的平仄规律 五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为网友浅笑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