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物理学的幅度、频率、相位不同,考虑到人耳的特性,音乐界将声音确定为音强(dB)、音高(Hz)、音长(s)、音色四要素,前三个是一维指标,括号内为物理学的计量单位,这四个要素相互独立。
用钢琴和古筝分别发出同样音高、音长、音强的单音,非常容易区分,原因在于音色不同。按照音乐界的说法,音色是指泛音的多少及其相对关系,按物理学的学说,音色就是谐波的功率谱密度。
如下图所示,红黑两个声音的音高和音强是一样的,但音色非常不同,若只单纯地对声音进行衰减,音强变小了,但音高和音色不变。图中右侧的音色部分看起来降低了,但只要比例关系没变化,音色就没变,钢琴的声音只是减弱了,但不会变成丝弦的声音。
钢琴家CharlesRosen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钢琴上的一个单音无法被演奏得更美丽或更不美丽,实际上只能被演奏得更强-更弱,或是更长-更短,没有一种更优雅的按下琴键的方式能对最后的音响产生哪怕最细微的影响。”
与击锤与弦的刚性碰撞不同,古筝的发音就复杂多了,在同样音高和音强的前提下,通过捻、摸、按等手法,能表现出不同的音色来,小提琴等乐器也是如此。
日本王牌综艺《矛盾对决》有档节目是最强录音师 VS雅马哈自动演奏钢琴,钢琴专家介绍自己徒弟的演奏特点是充满情感,并请他人和徒弟分别演奏《致爱丽丝》来进行对比,感觉果然不同。其实并不奇怪,他徒弟在弹奏时进行了个性化处理,将高音部分加强延长,将低音部分减弱缩短,给人以情感很强烈的感觉。
其实,无论是用心还是用绳命来演奏钢琴,都必须通过音强、音长、音高、音色的变化表达出来,并通过击锤撞弦速度和制音器【】下落时间等物理变量来实现,并没有其它神秘的渠道,除非他边弹边哭,把你也惹悲伤了。
通过这档节目,可以看出自动钢琴已经很成熟了,钢琴专家只能从徒弟刻意设置的演奏变化或出错点来识别。人耳的分辨率是有限的,而电子技术的发展是高速的,自动钢琴摹仿大师的演奏令人无法分辨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有人说,自动钢琴再厉害也不过是个高仿货。其实未来完全可以出现一样新的演奏方式,乐曲已经按乐谱在自动钢琴中设置好了,钢琴家只负责个性变化那部分,根据现场环境、观众状态,通过简单的手法适时做出调整,就好像DJ打碟那样,并伴随着摇头晃脑,引导着听众的情绪。
一些人认为我亵渎了伟大的艺术,其实我是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这个问题的,艺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伟大创造,一切限制人类思想自由的桎梏都应该被消灭,钢琴家的手指速度是有极限的,客观上制约了人类自由思想的表达,为什么一定要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呢?音乐家想到什么音,就能发出什么音,这种更大自由度的艺术表达有什么不好呢?
毛笔书写效率低,换成了钢笔,现在又换成了键盘,这种改变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思想的交流。但有人就喜欢毛笔那个调调,于是书法艺术被保留了下来,不过已经与最本原的交流作用剥离了。
我们祖先使用并延续上千年的毛笔都可以变革,外国传过来的钢琴为什么就不能变革呢?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社会面貌,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变化一定会发生的。
另:不要担心我不务正业,工科教师两大主业:教学与科研,我现在没啥项目,而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不再需要备课。而且,高校教师在没有生存压力后,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研究的东西,近日来的三篇马航分析和两篇钢琴分析,其实是对专业内容的梳理,将之作为授课的案例,课堂非常生动,学生课课热烈鼓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