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迦帕尔巴特峰(NangaParbat),世界第9,巴基斯坦第2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端“地结”上,海拔8126米(26660英尺),被印度河深切环绕。山的南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岩壁——鲁帕尔岩壁,有1万5千英尺长。对它的首次尝试是沿着一条狭窄的山脊线才得以登顶。如此复杂的攀登线路,使得攀登死亡率极高,被称为“杀手山峰”。
“我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我和冈泽在1970年那样穿越南迦帕尔巴特了。可能1000个攀登者这样尝试了,只有一个能成功穿越过去。我坚信如果我第二次这样做,我将不可能生还。”
“I even belive that it would be no longer be possible for anyoneto traverse Nanga Parbat in the way I and Güenther did in 1970.Perhaps if a thousand climbers tried, one might come through. I amsure that I could never survive those days a second time.”
- Reinhold Messner
所有人都说,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Messner)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登山家。1978年,他第一个成功地做到无氧(不携带氧气瓶)登顶珠穆朗玛峰,1980年,同样的事情他又做了一次;1986年,他第一个完成了登顶所有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壮举;2006年底,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60年来的60大杰出人物。
(一)这是国际登山界最知名的一桩公案,其中的焦点人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登山家--“登山皇帝”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
有人指责他曾变相谋杀了自己的亲兄弟;而他则反驳说:这种指责和怀疑来自他与置疑者之间的夺妻大恨。
三十五年来,对于真相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发现新证据的机会却越来越渺茫。正当争论双方对簿公堂的时候,从遥远的巴基斯坦传来的最新消息说:一位当地的高山向导刚刚发现了据信是梅斯纳尔弟弟的遗体。
那么,“登山皇帝”能否洗清“杀弟”恶名呢?且让我们拨开时间的迷雾,探索世纪公案的真相。
如同篮球爱好者都知道迈克尔·乔丹、高尔夫球爱好者都知道泰格·伍兹一样,在登山界,没有人不知道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ReinholdMessner)的大名。
第一次无氧登顶珠峰、第一次穿越8000米高山、第一个单人无后援登顶世界最高峰、第一个完成世界14座米高峰攀登、第一次连续攀登两座8000米高山、第一次不借助器械和动物徒步2800公里穿越南极点……梅斯纳尔的每一项记录,都超越了人类能力的极限,甚至不可能被后人复制。他是登山者中活着的传说,被称为“登山皇帝”。
梅斯纳尔成名后,曾出版了40多本关于自己攀登生涯的书籍和十几个记录片。在宣布不再从事危险的高山攀登活动之后,他一直隐居在自己的古堡里,偶尔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是欧洲议会的现任议员,同时在家乡筹备着一座小型的登山博物馆。
上述的画面,呈现给我们的似乎是一名登山家所能够获得的、最好的人生经历和结局。然而,35年来,梅斯纳尔一直承受着一个致命的怀疑,“在1970年攀登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NangaParbat)时,他为了一己之荣誉放弃了亲弟弟的生命。”发出这个致命指责的,正是梅斯纳尔兄弟当年的攀登伙伴。怪罪于他的人员名单里,还包括他自己的父亲。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三十多年来,莱因霍尔德·梅斯纳尔曾六次前往出事的山峰--位于巴基斯坦境内海拔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但每次都一无所获。
而今争论的双方都已步入老年,澄清真相的机会似乎越来越渺茫。然而不久前,从南迦·帕尔巴特峰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支攀登队发现了一具登山者的无头遗体,并且根据发回的照片来看,已基本可以断定那就是梅斯纳尔当年失踪的弟弟--冈瑟·梅斯纳尔(GüntherMessner)。
收到消息,梅斯纳尔立刻赶往巴基斯坦。而置疑他的一方则声称,新的证据并不一定能够证明梅斯纳尔的清白。
那么,这对声名显赫的登山兄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得从三十五年前的一次攀登说起。
(二)一对叛逆的登山兄弟
梅斯纳尔兄弟生长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里,莱因霍尔德比冈瑟年长两岁。据哥哥后来回忆说,有一次,他回家发现弟弟被父亲“粗暴地抽打”,以至于“难以行走”。作为经常与父亲对立的哥哥,当即决定把弟弟从“狗屋”里救出来。
兄弟二人从此开始了一起攀登的生涯。“我们在一起的动机,就是远离严厉的父亲和这个不合理的世界。”
20岁时,梅斯纳尔兄弟几乎爬遍了欧洲的都迈特山区和西阿尔卑斯山脉所有最艰难的线路。他们因此成为最亲密的攀登伙伴,他们的信条是轻装、无后援的“阿尔卑斯式登山”。
1970年,一支由德国攀登者组成的队伍,计划攀登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队伍的组织者,是著名的卡尔·哈利科菲尔博士(Dr。KarlMariaHerrligkoffer),1953年他领导的队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顶了海拔8125米的南迦·帕尔巴特峰。1970年这支队伍最初的成员麦克斯·克耶林(MaxKienlin)和汉斯·赛勒(HansSaler)等都是德国人。
据说吸引梅斯纳尔加入德国队的原因有二:
第一、南迦·帕尔巴特峰南侧的“鲁泊尔岩壁”线路,难度极高,被认为是人类不可能完成的线路;
第二、哈利科菲尔博士领导的53年攀登队中,唯一的首登者赫尔曼·布尔,不仅是梅斯纳尔的提洛尔老乡,还是他一直以来的偶像。
26岁的梅斯纳尔申请加入了这支队伍,并且在另一名德国队员因不适撤出之后,推荐了自己的亲弟弟冈瑟作为登山队的候补队员。
这是梅斯纳尔兄弟第一次攀登8000米级别的高山。
梅斯纳尔那个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兄弟二人讲究个人能力、敢于冒险的攀登风格,与哈利科菲尔博士那种大部队行动、上下级关系严格的准军事化运作,恰恰是南辕北辙。
(三)致命的攀登--罗生门一般的故事
1970年6月26日,梅斯纳尔兄弟和另一名队友格哈德·鲍尔(GerhardBaur)正在前往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7350米的五号高山营地,他们看到了大本营发射的一颗红色信号弹。
由于彼此的距离,超出了无线电通讯的有效范围,出发前梅斯纳尔与队长哈利科菲尔博士预料到这种情况,并约定如果预报是坏天气,就发射红色信号弹。
而此时的天气明显处于稳定向好的好天气周期。梅斯纳尔他们决定,不理会大本营的红色信号弹,当晚出发、从南迦·帕尔巴特峰最艰难的线路——“鲁泊尔岩壁”(RupalFace)突击顶峰。
故事从这里开始,再也没有了公认的版本。
27日凌晨2点,梅斯纳尔在黑暗中单独出发冲顶。几个小时后,冈瑟也追随着梅斯纳尔出发,并在80米左右与梅斯纳尔汇合。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于当天下午5点到达顶峰,并于一个小时后下撤。由于天色已晚,而且冈瑟的身体开始虚弱,兄弟俩决定在8000米左右临时露营。
28日,冈瑟由于极度虚弱并伴有严重高原反应而走在后面,他曾希望下撤不走危险的鲁泊尔岩壁,而是转向西侧从迪亚米尔岩壁(DiamirFace)下山。这天上午,梅斯纳尔自称经过三小时的呼救之后,他们见到了同队的第二组登顶队员菲力克斯·克恩(FelixKuen)和彼得·舒尔茨(PeterScholz),在他们之间隔着一个陡峭的悬崖。据梅斯纳尔回忆,通过喊话,看起来克恩二人没有发现梅斯纳尔兄弟正处于困境,因此继续登顶。于是,梅斯纳尔兄弟决定从陌生的迪亚米尔岩壁下山。
经过第二次露营,29日出发之后,冈瑟就一直落后于梅斯纳尔1到2个小时的行程,有时甚至看不到彼此的身影。途中,梅斯纳尔等待过冈瑟几次。过了冰川之后,梅斯纳尔回头去寻找冈瑟,但却再也没有见过兄弟的踪迹。
“我认为他很可能是被一次小型的雪崩埋葬了。”梅斯纳尔在事后的正式文章里说。
(四)最初的怪罪
梅斯纳尔在1970年南迦·帕尔巴特峰的致命攀登中,创造了人类第一次穿越8000米山峰的记录,也是公认唯一攀登南迦·帕尔巴特“鲁泊尔线路”登顶的人。虽然在这次攀登中,他失去了亲兄弟和自己的六个脚趾,但从此,奠定了他在职业登山家中的声望、并开始了他的职业高山攀登事业。
然而,就在梅斯纳尔完成这次攀登回到国内之后,他的父亲把冈瑟的遇难怪罪于他。1970年9月,队长哈利科菲尔博士则怀疑梅斯纳尔为了个人名声而牺牲了弟弟冈瑟。
或许是因为亲人之间的争执,很少被宣扬出来;或许也由于哈利科菲尔博士一直有着喜欢苛求队员的名声,总之,当时对梅斯纳尔的怪罪从来没有进入大众媒体的视野。
队友们指责:冈瑟死于梅斯纳尔对独享登顶荣誉的狂热。
此后,对于1970年南迦·帕尔巴特发生的事情,登山界隐隐流传着一些闲话。真正挑起争论导火索的,是梅斯纳尔2003年出版的《赤裸山峰》(TheNakedMountain)。在书中,他声称,之所以选择从西侧的迪亚米尔岩壁下山,是因为第二组冲顶的克恩和舒尔茨二人,没有对自己和冈瑟实施援助。
克恩和舒尔茨就此正式回应说,他们当时在山上相遇时,根本没有见到冈瑟。克恩回忆说,在彼此的喊话中,克恩曾问:“你怎么样?”梅斯纳尔的回答则是:“一切正常。”
克恩和舒尔茨同时质问说,如果情况象梅斯纳尔所说的那样“呼救了三个小时”,那么为什么梅斯纳尔在见到第二组队员时根本不提冈瑟遇到了困境。
紧接着,同队的另外两名德国队员赛勒和克耶林,分别出版了各自的回忆录和登山日记。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指责梅斯纳尔:为了完成个人的攀登壮举而放弃了弟弟冈瑟的生命。
赛勒认为,冈瑟死于登顶之前。理由是,梅斯纳尔在登顶次日遇到第二组队员的时候,他既没有向大家提及冈瑟的情况,也没有人见到冈瑟在哪里。
克耶林的书里面,更是详细地记录了攀登前后的种种亲身经历和分析。
克耶林的分析和证据链看起来都非常完整,它们依次是
A、梅斯纳尔选择从另一侧的迪亚米尔岩壁下山,绝不是为了迁就状态极差的冈瑟而避开危险。克耶林反驳道,如果梅斯纳尔对的冈瑟描述成立,他们更应该选择从鲁泊尔岩壁下撤。因为鲁泊尔岩壁是他们刚刚走过的线路,而且沿途有设置好的安全绳索,同时后面的其他队员也正在从这个方向上来。反而,迪亚米尔岩壁的难度并不比鲁泊尔岩壁低,并且是陌生线路,也就是说更不安全。
B、梅斯纳尔选择从迪亚米尔岩壁下山,是为了完成人类第一次跨越8000山峰的壮举。克耶林回忆说,在攀登准备过程中,梅斯纳尔多次提到仅仅是从南侧鲁泊尔岩壁攀登还不够分量,他的梦想是从另一面下撤。
C、冈瑟失踪于登顶的路上,而不是登顶之后。他除了赞同赛勒的分析之外,还根据自己的登山日记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证据。“7月3日,全体于大本营汇合之后,梅斯纳尔曾问我:‘冈瑟在哪里?’”克耶林认为,梅斯纳尔这么问的唯一合理前提是:他当时以为冈瑟沿攀登路线回撤并与其他队员汇合下山。
克耶林甚至说,梅斯纳尔在后来著作里面,为了维护其登山生涯修改了原始叙述。
(五)梅斯纳尔回击:他们攻击我是因为嫉妒和私人恩怨!
面对几个当年同队伙伴的暗示、怀疑甚至指责,梅斯纳尔的回应是:“为什么事情过去30多年后他们才来攻击我?为什么意大利和英国的登山者都相信我,偏偏只有德国登山界相反?那是他们嫉妒我的名望和财富,其中甚至夹杂着克耶林对我的个人恩怨。”
这里头的确有一段遥远而浪漫的“个人恩怨”。
1970年从南迦·帕尔巴特下来之后,梅斯纳尔因失去亲兄弟而遭受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时他也失去了六个脚趾,一直处于恢复之中。作为同队的伙伴,在这个艰难时刻,克耶林与梅斯纳尔的交情一度曾非常不错。
但这场短暂的友谊,很快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所粉碎——梅斯纳尔与时为克耶林妻子的乌苏拉(Ursula)一见钟情。乌苏拉当时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然而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嫁梅斯纳尔。他们突破世俗的偏见于1971年结婚,这次婚姻维持了5年。
赛勒和克耶林出书之后,做为欧洲议会议员的梅斯纳尔决心采取法律手段。经过诉讼,汉堡法院发出临时禁令,禁止克耶林在后续的书中引用其登山日记中与梅斯纳尔私下交谈的内容;同时,禁止赛勒发布关于“梅斯纳尔的个人野心对冈瑟遇难负有责任”的言论。
不过,依然有人在置疑:“如果克耶林是为了私人报复,为什么要等33年才实施?”
一丝曙光
虽然有了法律上的限制,但争论各方依然坚信各自的观点。事实到底如何,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证据。
2000年,巴基斯坦当地人曾在南迦·帕尔巴特西侧发现了一块人的腿骨。一开始,解剖专家认定,骨骼的尺寸很大,根据身材,不可能是冈瑟的遗骨。梅斯纳尔收藏了这块骨头。
2004年,他委托世界著名的DNA认证权威澳大利亚因斯布鲁克医药大学DNA实验室进行DNA验证。4月,认证机构出具证明,认为:“这块遗骨来自梅斯纳尔家庭的可能性,比来自其他家庭的可能性,高651倍。”
对于这一证据,作为反方代表人物的克耶林暗示,认证的骨头有问题。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他诘问:“开始的时候骨头显然比冈瑟的身形大很多,难道现在它收缩了?”
(六)水落石出?
综合梅斯纳尔与批评者双方的观点,他们之间最大的分歧在于:冈瑟失踪的地段,究竟是在登顶之前的南侧鲁泊尔岩壁线路,还是在登顶之后的西侧迪亚米尔岩壁线路。
2005年7月的攀登季节,一位当地高山向导在西侧海拔4600附近,发现了一具没有头颅的遗骸。
梅斯纳尔得知此消息,立刻与当地取得联系。根据发现者对遗骸所穿着的外套和靴子的描述,梅斯纳尔非常正式地宣布:“这极可能是弟弟冈瑟的遗体。”
为了坐实这一关键证据,梅斯纳尔立刻飞赴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并直接前往900公里以外的南迦·帕尔巴特峰。
据他的临时发言人尼姆·汗(NaeemKhan)介绍,他们相信“冈瑟的遗体”是从7000米的冰川上方逐渐移动下来的。之所以从冰川中暴露出来,很可能是由于今年罕见的炎热天气、导致了冰雪的剧烈融化。
对此情形,克耶林通过律师声明:“我希望用科学和客观的研究去证明那到底是不是冈瑟的遗体。同时,即使它是冈瑟的遗体,也无法使我们了解冈瑟死于何时、何地。目前,所有的信息都不充分,它最多只能证明冈瑟从某个地方进入了迪亚米尔线路。我们依然不可能知道,冈瑟究竟是怎么遇难的。他也很可能是从南侧鲁泊尔线路比较高的地方,摔落到了西边的迪亚米尔线路一侧。”
“发现遗体的向导曾为梅斯纳尔工作过。”其他批评者的陈述,似乎在暗示着争执远未结束。
作为相对客观的第三方,国际权威攀登网站mounteverest.net刊登文章指出:“此事的细节依然混淆和不充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遗体究竟是在什么具体位置被发现的?身份认证是否100%准确?遗体发现后有没有被移动过?遗体的确切位置,对于终结这场漫长而龌龊的争辩非常重要。”
后记:疑罪从无
梅斯纳尔依然在为了捍卫自己的清白而努力,他的批评者们也依然可以找到更多的理由和猜想去置疑他的诚信。
也许,“罗生门”类型的故事,本就难以找到事实的真相——特别是当真正具有发言权的人是遇难者的时候。
但是,对于生活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人而言,“疑罪从无”应该不仅仅是个法律上的概念————。
PS: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通知。
转载自:http://www.8264.com/2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