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吉难陀大师的YOGA圣典--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 沙吉

沙吉难陀大师的YOGA圣典--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

书名: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书号: 978-7-80707-652-0
作者: 【印度】沙吉难陀

陈景圆 译
版别: 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开本: 16K

作者简介
沙吉难陀(1914-2002),印度人,是全球“整体瑜伽”协会创始人,一代瑜伽大师、精神领袖和和平使者,曾获得人道主义慈善家奖、反破坏联盟慈善家奖、朱丽叶郝立兹信仰交流奖。

陈景圆,女,1982年开始练习瑜伽,积极参与世界各地的瑜伽考察、研习活动,担任“欧洲瑜伽联盟”之国际瑜伽大会的瑜伽老师、美国“整体瑜伽”中国台湾代言人、瑜伽老师、专业翻译。

内容简介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共分四部分:

一、三摩地篇。介绍瑜伽个最高境界——三摩地。

二、练习篇。介绍瑜伽八阶段的前五个阶段:哲理和实际的练习方法。

三、成就篇。介绍瑜伽的后三个阶段;瑜伽练习所取得的成就。

四、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精彩试读
练习篇
SADHANA PADA
沙吉难陀大师的YOGA圣典--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 沙吉
此篇谈的是瑜伽的练习,巴坦加里以克丽雅瑜伽(KriyaYoga)的教导开始。你可能听过“克丽雅瑜伽”这个名词,它是由尤加难陀"帕拉玛汉沙大师(SriSwami Yogananda Paramahansa)倡导的。

但是,请不要与巴坦加里的克丽雅瑜伽混淆。尤加难陀"帕拉玛汉沙大师说的是一种将呼吸及颂经混合在一起的瑜伽。巴坦加里则提出一些实际的指引,要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遵循,以获得更精微的练习。

在《三摩地篇》中,巴坦加里以理论方式探讨,并告诉我们瑜伽的目的,就是学习控制心灵的变化或思想形式;而在其他篇中分成几个类别:不同种类的思想形式、如何练习去控制它和不同的超意识境界,在无欲望种子三摩地的最高境界中体验结果。

不过,要进入三摩地境界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在这一篇里他告诉学习者,不用害怕,但要为自己打好基础,以慢慢达到这个层次。于是巴坦加里在这一篇里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指引。


【TAPAH:苦行(接受净化时的痛苦);SVADHYAYA:读灵性书籍;
ISVARA:神;PRANIDHANANI:顺服、降服;KRIYAYOGAH:练习之瑜伽】
瑜伽的练习包含:苦行、颂读经书、向神顺服。


1
以梵文来解释克丽雅瑜伽(KriyaYoga)这个名词,包含了塔帕思(tapas,接受净化时的痛苦,即苦行)、斯瓦地雅雅(svadhyaya,读灵性书籍)和依思瓦拉普拉尼达南(Isvarapranidhanam,向神顺服)。
“苦行”(tapas)往往被误解,因为它常被解释为禁欲、抑郁或严肃、苛刻,这里却有不同的解释——燃烧或创造热量,任何东西在被燃烧时就净化了。举例来说,金子在火中愈燃烧愈纯净,因为燃烧过程中会去除一些杂质。


但是燃烧的过程要如何影响我们原本的不纯净呢?即接受我们遇到的所有痛苦,虽然我们心的本性是追逐享乐的。事实上,如果我们记得这是净化的结果,我们会因接受痛苦而快乐的。这样的接受可以使心灵稳定并强壮,虽然很容易带给别人痛苦,也会因为没有回报而难以接受。很明显地,这种自我纪律并无法在冥想房中练习,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是相连的。


“苦行”也可以解释为自我纪律,心灵犹如一匹拴在马车上的野马;想象身体是马车,智慧是马车夫,心灵是驾驭、统御,马是感官,真实的你是马车上的旅客。如果这匹马被允许在没有马车夫驾驭的情况下奔驰,这趟旅程对旅客来说是不安全的。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感官的控制好像会带来痛苦,但终将以快乐结束旅程。


如果“苦行”在这样的解释中能够被了解,我们会期盼痛苦,甚至会感谢造成这种痛苦的人,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稳定的心灵以及燃烧不纯洁之物的机会。


《薄珈梵歌》第十七章里,奎师纳神(Krishna)谈到苦行,他说:“那些受严格节制、并未依经书嘱咐去练习的人;那些被贪婪和执著所催促而表现出伪善和自大的人;那些没有感觉的人;那些折磨身体的人……这些都是恶魔的判决。”


为了接受净化时的痛苦,人们常以自我折磨来练习。在东方,有苦行者躺在钉床上或是一只手臂伸向天空,如此手臂可以愈来愈瘦,最后退化。这些都是自我折磨的形式。奎师纳神说这些 人都是魔鬼,因为他们扰乱了住在他们体内的纯洁自我。自我纪律可以帮助心灵成长,而自我折磨则是一种障碍。


奎师纳神将真实的“苦行”分为三类:身体、言辞及精神上的苦行。他将朝拜、净化、正直、禁欲、不伤害,归类为身体的苦行。


很多人一听到“禁欲”这个词,就变得惊慌、气馁,立刻下了结论,身体接受净化时的痛苦过程并不适合他们。但是禁欲的意思是控制,并非对性欲或性能力的禁止。


如果心灵能够借由冥想、重复颂经、祈祷、读经书、无性欲的沉思默想,以充满崇高的思想纯净自我,性欲将因心灵的内敛而不再有活力。若仅是一味地抑制性欲,将更难摆脱欲望的控制,反而易做邪淫的梦、容易生气、心浮气躁。所以心灵需要先净化,然后感官就容易控制了。如果只是严格地控制感官,反而会增加困难,难以提升灵性。


“苦行”还包括了“言辞上的修行”,言辞应可带来平静、真实、愉悦和益处的。《吠陀经》里说:“说真实的,说快乐的。”一个人不应该说“真实但不愉快的”或“快乐而虚假的话”。如果某件事是真实而不快乐的,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将它变得更快乐些。所以,奎师纳神所形容的精神修行,是心灵的稳定、善良、自我控制、净化本性。


接着要谈的是“阅读灵性书籍”,即真实自我的学习,并非仅仅如心理学家所分析的精神与心灵的学习,任何能提升心灵、发觉自我本性的书都应该研读。如《薄珈梵歌》、《圣经》、《可兰经》、《瑜伽经》……
读书并非一页一页随意地翻阅即可,而是要了解每一个字的意义,用心去读。愈常读它愈能了解它。几千年来,这么多人读过《圣经》,且每天都有数千人读同样的一本书。


另一方面,有无数的书在读过一次后,便当垃圾般丢弃。而圣经即使念几百遍也不会疲惫,每次念它都会有新的领悟,这就是圣书伟大之处。它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由已经体验过真理的圣人所撰写的。每次念这些书,我们都能更提升自己,让自己看得更广、更深一点。


就像去帝国大厦,当你从第一层楼往外看,会看到一些东西;从第二层楼往外看,你看到多一点儿的东西;从第三层楼往外看,又多了一些。但是当你到达一○一层时,从阳台往外看,你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了。


同样的,念圣典,我们可以慢慢地提升自己,开阔我们的心灵。心灵提升得愈多,我们愈能了解其中的智慧。只有当我们自己变成先知,才能完全认识经书,这是大自然的定律,就如同如果你想完全了解我,你得变成我,否则你只能依你的理解认知来认识我。同样的,神是不能只借由书籍来认识的,只有当你变成神的时候,你才能了解他。


有一个坦米尔(Tamil,南印度及锡兰岛的一族)谚语说:“只有圣人了解圣人,只有蛇知道另一条蛇的腿。”你无法体会蛇是如何爬行的,除非你变成一条蛇。我们可以倾听事情,研读它,组织成自己的见解或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这完全比不上真实的经验。很多人简直变成了行动图书馆——他们将几千本书记录在脑子里,像电脑一样,但并不能说他们真正体验了自我,因为要认识自我不能只靠理论。只是想象,很难了解内心深处的自我,只有当你跳脱自我(掏空自己),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这就是瑜伽与其他心理学探索追求的不同之处。


其他的心理学通常相信,你必须以心灵去了解所有的事,越过心灵的部分,你就无法去了解。他们就只能停在那儿,但是瑜伽宣称有一种知识可以不用到心。所有你知道须透过心的事物都是有限制的、有条件的。一个有限制的心如何能了解一个不受限制的心灵呢?只有超越才能进入无限的境界。


读书是好的,但它的目的不只为了逻辑、引证或争辩。事实上,只有从自己的经验来引证,你说的话才有分量。拉玛奎师纳"帕拉玛汉沙大师(Sri
RamakrishnaParamahamsa)曾经说过:“忘掉全部所学的,再次变成小孩子,这样才比较容易了解其智慧。”如果你不知道在学什么、学多少?学习可能会变成一种障碍。所以,不需读太多的书,只要选择一、两本书——任何可以提醒你目标的书,实际地练习。


“克丽雅瑜伽”(KriyaYoga)的最后一章,简单又伟大。那就是向神顺服,意思是将你行为的成果奉献给神或人类(神的化身)。奉献所有的东西给神——你念的书、你的祈祷、你的练习。当你把这类东西给了他,他接受了,他会加倍还给你,你绝对不会有所损失。


如果你以自我、利己的心来做这件事,即使有操守、有价值的事,也会以某些形式来束缚你。如果每做一些事,心里都能默念:“愿以此奉献给神。”心灵就会获得自由与宁静。试着不要为了自己而拥有任何东西,要觉知到你只是一个受托人,暂时留住东西,而非一个拥有者。


就像母亲接纳了一个灵魂(怀孕),给予营养,照顾它九个月,然后让它来到这个世上。如果这个母亲想一直占有这个婴儿而不让它出生,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会有很大的疼痛。事物一旦成熟,就应该顺其自然法则持续往前。所以奉献是真实的瑜伽。


要说:“我是你的,全部都是你的东西,是你的就行了。”如果总是说“我的”,就有束缚;“你的”,即可解脱。如果你完全放弃“我的”,那似乎又贬低了你的生命,或是如同脸上挨了一拳。但假如你能将“我的”改成“你的”,你就永远平安无事了。


为了人类,让我们奉献生命,用每一次的呼吸、身体内的每一分子来重复颂念:“奉献,奉献,给予,给予,爱,爱……”这是最好的祈祷文,最好的瑜伽,将带给我们永久的平静和喜悦,让我们的心灵不会受到任何的打扰。


巴坦加里解释为什么需要练习“克丽雅瑜伽”(KriyaYoga):为了将阻碍降至最低,以达到三摩地境界。他把所有的事以简单的词汇表达出来,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并记得克丽雅瑜伽的极大重要性。没有这些,我们很难克服障碍而达到三摩地境界。
我们练习哈达瑜伽(体位、伸展、呼吸之练习)、加帕瑜伽(虔诚祈祷),并住进瑜伽道场及学院内修习,这些都是克丽雅瑜伽的一部分——为了准备禅定修行及达到三摩地境界。


【AVIDYA:无知;ASMITA:自我中心、自我本位;RAGA:执著、牵挂;
DVESHA:憎恶、敌意;ABHINIVESAH:坚守形体的生活;KLESHA:障碍、阻碍】


3
无知、自我中心、执著、憎恶和坚守有形体的生活,是练习瑜伽的五大障碍。
在此,巴坦加里告诉我们练习瑜伽的五大障碍。他在下面的瑜伽经里一一做了介绍,介绍的顺序也是有意义的:由于自我的无知,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本位主义;由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事物产生了执著,执著于自我享乐;由于我们所执著之事物未能如愿或被带走了,于是其阻挡者,就成为憎恶的对象;最后,由于我们对事物的喜爱、执著、又害怕死亡,于是坚守着有形体的生活。

4
无知是其余几项障碍的温床,不论它们是潜伏的、薄弱的、中断的或持续的。



相关评论
本书是印度最珍贵、最完整的一部哲学圣典,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瑜伽的哲理和练习方法,通过静坐、冥想、呼吸、肢体的伸展,让读者在繁忙、快速的现实生活中,放慢脚步,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1530.html

更多阅读

lol武器大师符文怎么配 lol武器大师的缺点

lol武器大师符文怎么配——简介武器大师是一个可打野可上单的英雄,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符文配法,当然也可用用通用符文代替,把武器大师的符文给大家说一下。lol武器大师符文怎么配——lol武器大师符文怎么配

阿难和难陀 阿难陀佛塔

悉达多有两个很容易搞混的弟弟。一个叫阿难陀,一个叫难陀。阿难陀就是阿难,是悉达多的堂弟,父亲是白饭王;难陀全名孙陀罗难陀,是悉达多的同父异母的胞弟,父亲是净饭王。由于着两个弟弟都很帅,所谓同时具有“三十相”,比大自在帖的“三十二大

世界记忆大师的记忆力训练方法 开发大脑的十种方法

世界记忆大师的记忆方法是非常简单、非常有效的快速记忆方法,然而我们必须要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才能真正获得惊人的记忆力,而熟练运用这些方法的关键则在于,我们能够坚持去进行一段时间的记忆力训练,以便我们能够真正熟练、融会贯通地使用

涞滩古镇 神仙也难涉脚的地方一 古寨门的沧桑岁月 涞滩古镇

涞滩古镇其实应该叫涞滩古寨[1],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北28公里,建镇于宋代,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古镇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古寨三面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险要之势,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瓮城为重庆唯一,城内保

黄易小说十大颠峰对决第十:“少帅”寇仲vs“天竺魔僧”伏难陀

寇仲先把双目睁得滚圆,神光电射的凝望对手,接着把眼睛眯成只剩一线隙缝,就像天上浮云忽然遮去阳光,变化神奇之极,也令目睹此景的宗湘花等一众将领生出震撼的感觉。  同一时间寇仲脊挺肩张,上身微往前俯,登时生出一股凛冽的气势,越过近三丈

声明:《沙吉难陀大师的YOGA圣典--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 沙吉》为网友爱情飞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