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得梅花扑鼻香”一诗出处回答谜友信 哪来梅花扑鼻香

胜利谜友:您好!

关于两次来电询问“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一诗的出处及作者事,因短信无法说清楚,所以特写信告知我的认识。供参考。

这首诗历来有争议的是到底是裴休所作还是黄蘖禅师所作?为什么有这个争议?据本人的考证此诗应该出自黄蘖(一作:檗)之口,裴休曾追随黄蘖为师,记录整理了黄蘖禅师的开示,写了一本《宛陵集》的书(同名书还见之于梅尧臣)。这首诗是黄蘖希运禅师(一般称黄蘖禅师,正确的应该称黄蘖希运禅师,黄蘖是山名,希运是禅师法名)。所以网上查有这样的信息:

唐·黄蘖(niè)禅师《上堂开示颂》: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因为书是裴休写的,所以也有误当是裴休之作,网上也可查到:

[出处]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原作]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样就明白了,诗出自黄蘖希运禅师之口,是他对裴休这样的弟子开示时说的诗偈。被裴休记录到他的《宛陵集》一书中。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裴休与黄蘖的关系:

裴休是佛教禅宗第六代宗师。其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黄檗禅学,并记录整理了《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和《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裴休在江南为官时,唐武宗发动空前绝后的灭佛运动,拆毁寺院4600所,强迫26万僧尼还俗。但是裴休不惧政治强势,精研佛学,一以贯之,充分表现出其佛教信仰的坚定性。

裴休(797~870年)是唐代孟州济源人,字公美。唐大中年间曾以兵部侍郎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位),锐意革除弊政,制止方镇横赋,是晚唐少有的政治家之一。其诗书皆精,《全唐诗》录其诗两首;书法有《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传世,柳公权篆额,是书法史上的名品。然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而言,其佛学造诣更为显要。

裴休出身官宦之家,家世奉佛。其父裴肃曾任越州观察使,《大藏经·景德传灯录》载其父在任期间,“重建兴龙寺大佛殿,自撰碑铭”。由此可见裴休的佛教信仰与其家庭熏陶有必然的联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佛教对一般官僚士大夫家庭生活的深刻影响。《旧唐书·裴休传》载裴休中年以后,“断肉食,屏嗜欲,斋居焚香诵经,习歌呗为乐”。可见裴休奉佛一以贯之的精神。

裴休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黄檗禅学,并通过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在朝廷和士大夫阶层中不断扩大禅宗的社会影响。

裴休奉佛是与其仕途相并行的。他长庆年间(821~824年)“从乡赋登第”,太和二年(828年)与李合、裴素等及进士第,升甲科,“入为监察御使”,右拾遗(从八品上)。此后出任地方高级官员,“会昌(841~846年)中,自尚书郎历典数郡”,在绵州(今四川绵阳)、洪州(今南昌)、宛陵(今安徽宣州)任刺史兼御使大夫。这一时期,裴休与黄檗希运禅师交往密切,黄檗禅学对裴休佛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禅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本为南北两宗,后北宗衰弱,南宗盛行,成为禅宗正系。禅宗以修禅定为主,主张“心注一境,见性见佛”。黄檗是指江西洪州黄檗山,希运是一位高僧,因其在黄檗山出家,聚众讲学,成为禅宗第五代宗师,故称黄檗希运禅师。据湖北大学教授刘泽亮《黄檗禅学与裴休、李忱》一文考证,裴休会昌二年(842年)在钟陵迎请黄檗禅师上山,安置在龙兴寺,旦夕问道,并随录日常对话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简称《传心法要》)。大中二年(848年),裴休到宛陵为官,又请黄檗禅师至开元寺,随时问道,记录为《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简称《宛陵录》),成为中国佛教重要经典。

裴休是中晚唐间著名的佛教居士,一度官居宰相。先于圭峰宗密大师门下,对华严宗和禅宗的造诣都高,圭峰圆寂后,唐武宗灭佛,再到唐宣宗恢复佛教,他又以黄檗希运大师为师,对禅宗更是入室之士。他为圭峰宗密大师所作的《禅源诸诠集都序》之“叙”,又为黄檗大师记录《传法心要》和《宛陵集》,这对佛教——禅宗的文献整理上更是功不可没。而他与两大师的交谊,更是丛林中的佳话。

网上查到对“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一篇赏析文章:
〔出处〕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今译〕梅花要不是经受住一次次风霜摧折之苦,哪会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关于“怎得梅花扑鼻香”一诗出处回答谜友信 哪来梅花扑鼻香
〔赏析〕这是两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关于梅花,宋范成大《梅谱·前序》说:“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尤物”,这里指特别珍异的花卉,也就是说,梅是一种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见,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原作〕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至于您说到赵某某谜师告知您出自《琵琶记》,您也去书店在《琵琶记》里找到这两句诗的疑惑。这很好理解,是《琵琶记》作者高明引用了黄蘖禅师的这两句诗。我也查了一下资料。是在《琵琶记》第四十二出·一门旌奖:“〔合〕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这里不用“怎”而用“争”,我认为是个别字,因为后面一句是反问句,应该用“怎”字。另外这里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怎得”“那得”“哪得”“焉得”等等,都是传抄之误。原文作“那得”,这里的“那”通假“哪”,应该是没问题的。至于前一句也有许多版本,如“不经”“不是”“若非”等等。可见诗句被引用之广。

裴休与黄蘖禅师是唐代人物,《琵琶记》作者高明是元代人物,相差了5百多年,所以是高明引用黄蘖禅师的诗,这一点可以肯定。下面把裴休与高明的简介并列给您看:

裴休(791-846)字公美,河东闻喜人(今山西运城闻喜人),但《唐书本传》作孟州济源人(今属河南省)人。官至吏部尚书,封河东县子,赠太尉。善文章,工书,以欧、柳为宗。寺刹多请其题额,河南庐山亦多题铭。为晚唐著名书家,然存世书迹仅一件。

高明,(1305~1359),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元代戏曲作家。浙江瑞安人。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作品有《琵琶记》等。据《南词叙录》载,高明还有《闵子骞单衣记》戏文一部,今无存;高明的诗文集有《柔克斋集》20卷,已佚。近人冒广生曾辑其诗49首,词1首,刊于《永嘉诗人祠堂丛刻》中。另有《碧梧翠竹堂后记》、《孝义井记》、《华孝子故址记》、《乌宝传》等多篇,散见于《玉山名胜集》、《黄岩志》、《常州府志》、《南村辍耕录》等书籍中。

因为还要打印谜刊,下午寄给师友,所以不再噜苏了。

此致

谜祺

晚学:杏林虎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1441.html

更多阅读

私募一哥徐翔与安信程定华谈话录音 一哥徐翔

徐翔(左)与程定华(右)(来源:资料图) 据媒体报道,1月底私募一哥徐翔与安信程定华谈话,席间谈话内容被李姓销售偷偷录音并泄露给其他券商和媒体。谈话内容包括2月底机构将会出货,水泥、地产5月份将会暴跌,如果七八月份经济不能迎来强复苏,则A股将

声明:《关于“怎得梅花扑鼻香”一诗出处回答谜友信 哪来梅花扑鼻香》为网友戰磕蒗亽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