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的视频讲座中,有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这句话是“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一个老师优不优秀主要是看他(她)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而不是看他(她)教出现了多少优生。李镇西说,优生其实不是教出来的,你若把优生放在别的学校,一样能成为优生。看来一个教师优不优秀的确要看是怎样对待后进生的?是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后进生的转化成功与否?后进生是否转化成了优生等?
李镇西曾经同时任优秀班的班主任和差生班(全部是差生组成的一个班)的班主任,他主要是针对差生班进行了他的教育科研。从而总结出了差生教育的几个原则,很值得我学习。这几个原则是:
1、要相信孩子。一个孩子无论看起来多么无可救药,他(她)内心深处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在这个方面,老师要相信孩子。
2、要建立感情。和学生有了感情,再调皮的学生都愿意听你 的话。
3、要允许反复。后进生与优生最大的不同是后进生会反复犯错。老师把这点想通了,当后进生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你不会感到很意外,不会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4、要降低要求。不要一下子让后进生达到某一高度,或一步到位,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要给后进生一个坡度,让后进生顺着这个坡度慢慢提升自己。
5、集体帮助。老师不要孤立地和学生打交道,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李镇西讲了一个他教育后进生的故事,他班上有3 个后进生,他找他们谈心,效果不佳,家访也一样,通过他个人的力量多次教育效果都不明显。于是他想到了集体,想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转化他们。接下来他把这三个同学叫来,对他们说,“你们来个比赛,比赛什么呢?比赛谁的进步大,让全班其他每个同学当评委。并布置一道作文题“××同学进步大”,半学期后,再让其他同学以‘××同学进步大’为题写一篇作文,写谁的作文就算谁得了一票,最后看谁能胜出。”然后李镇西在班上向其他同学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要求半学期后,从这3个同学中选一个你认为进步最大的同学,并以“××同学进步大”为题写一篇作文。半学期到了,老师要求其他同学开始写“××同学进步大”,每个学生都写得有根有据,因为他们为了写这篇作文平时无时不刻地在观察那3个学生的进步,为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老师根据学生写的作文进行了分类,由于他们进步都很大,得票数差不多。老师告诉他们三人打了个平手,让他们分别把别人写自己的作文带回家给自己的家长看,还要签字,这让他们每人都感到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自信。老师又让他们自己在作文上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最后他们要选最好的一篇作文在班上读给大家听。李镇西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真是做绝了。
6、以鼓励为主。后进生是不缺批评的,相反他们受过太多的批评,缺的是什么,缺的是表扬。在这里李镇西又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他在班上宣布一个规定,每周的最后一天(星期五)就搞一个评比,选出本周进步最大的同学,表现最好的同学,举前十名,获得前十名的学生到老师那里去领报喜单,报喜单是事先印好的,需要的时候再填,报喜单的内容是“××同学的家长,你的孩子本周各方面表现良好,进步突出,请予以表扬,请予以鼓励,建议用物质鼓励。”学生领了报喜单后,必须拿回去给家长看,给家长签字,这个做法会让家长非常感动。到了星期一,他们必须把这个报喜单返回给老师(防止有的同学粗心大意没有把这个报喜单给家长看),老师把这些报喜单收藏起来到了期未要统计,凡是某某的报喜单获得十五票(十五张)以上的,给他(她)一等奖,物质奖励,获得了十张以上的二等奖,获得了五张的三等奖,学生为了得奖,他必须要把这个报喜单给老师拿回来,还要看家长签字没有,像这种做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如果有学生连续几周得了报喜单,老师还有一个奖励,就是老师周末带他们到公园去玩,或一起出去郊游,学生特别开心,特别兴奋。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
以上几条是李镇西研究的转化后进生的策略,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不过,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只能借助这些理念,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当然,我也会本着“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的理念勇于实践,并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