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口处,那玉猪龙门形成的椭圆形内,除了波涛滚滚的长江背景,一个雄奇的雕塑作品——应龙画江河,已映入眼帘。年轻的大禹,精神抖擞,英姿勃勃,手持治水工具耒,指挥长着双翼的应龙开挖河道,一旁乌龟背着神土息壤,亦步亦趋,不离左右。应龙身躯庞大,前爪扑地,后爪腾空,龙尾力大无穷,硬是将一个山丘一分为二,从中劈出新的河道。
鲧治水失败后,由其子禹主持治水大任。禹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周密的考察,然后确立了一条与父亲鲧的“堵”相反的方针,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采用了“治水须顺水性,水性就下,导之入海。高处就凿通,低处就疏导”的治水思想。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大禹治水故事中脍炙人口的一段佳话,神话园用一座铜石结合的大型雕塑,将此故事作了完美的呈现:大禹与涂山氏相恋相爱,很快完婚。大禹新婚,心里惦记着治水,没有几天,便向妻子告别,并表示,不到治水成功,决不回家。大禹不畏劳苦,身先士卒,舍生忘死,指挥治水大军南征北战。史载禹治水长达13年,曾经3次路过自家的门口。涂山氏日夜盼望丈夫早日回家,望眼欲穿。大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儿子只有1岁,被妈妈抱在怀里,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儿子牵着妈妈的手,盼望父亲归来,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儿子高过妈妈的腰了,和妈妈站在一起,热切地期待爸爸回家。然而,大禹每次都强忍思念之情,硬是没有进门,怀着对妻儿的无尽思念,直奔治水战场。
神话园的不俗之处,是将大禹治水的故事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别开生面,毫无生硬呆板之感。除了采用古朴的圆雕和铜雕,大禹南方治水的10个故事,如巫山开道、填云梦泽、衡山刻碑、龟蛇锁江、设防彭蠡、震泽移山、杀防风氏、教民鸟田、群仙庆功、万民拥戴等,则以一种印章石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每块巨石,两面都刻有浮雕,错落有致地摆放在树丛花圃之间。
走过印章石群,忽见一高大的石柱耸立着,上刻“镇江柱”三个大字。只见石柱正面底部,压着一只名叫巫支祁的猴头怪物,铁链捆身,鼻穿铜铃,头罩青石镯,背面上部有浮雕。传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有天微服私访,见一渔夫在卖青石镯子,说是从一个猴头怪物头上取下来的,怪物被锁在龟山山洞的石柱上,张之洞听说怪物就是因兴风作浪被大禹锁住的巫支祁,赶紧嘱咐渔夫将石镯还原,并立镇江柱以绝后患。这也是有关大禹治水中,最接近武汉的一个故事。也让人倍感亲切。
如果只有雕塑这些硬件的摆设,园区就免不了突兀和单调。好花也得绿叶配。神话园即是神话,总带着几分幽静和神秘,就好比一幅画,需浓淡相间的点缀,园林景观自是必不可少的。阳春三月好风光,江畔杨柳堆烟,芳草片片,湿润的土壤里,还能瞄见食指大小的芦笋,正冒着紫色的嫩芽,煞是可爱。园里的各种花草也在争奇斗艳。白玉兰与大朵的深山含笑较着劲似的,一个比一个开得热烈。李树,杏树,垂丝海棠都蓄着苞子,不仅柔嫩无比,还透着几分刚刚苏醒的俏丽。香樟密密匝匝的叶子,自是早春里最浓郁的绿色了。还有一丛丛苍劲的刚竹,搔手弄姿的八角金盘……在植物的辉映下,那些静态的雕塑也显得鲜活起来。
徘徊在曲径通幽中,一边闻着花香鸟语,一边观赏着精美无比的雕塑群,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一个圆形的开阔场地,即是神话园的中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达88米,高5.6米的乳黄色石刻,犹如一幅历史的长卷,让人一下子感受到巨大的艺术冲击力。石刻以接近圆雕的高浮雕方式,精心雕刻了大禹北方治水的10个故事,依次为:与虎为友、受命治水、驱逐共工、河伯献图、伏羲赠圭、擒锁水怪、力开伊阙、变熊惊妻、接受禅让、神马自来,综述了大禹自幼年到治水成功的整个过程,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仿佛随时都会从石壁上走下来,与你相会,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最绝妙之处,还在于那巨型石刻的正中,面对浩浩长江,冲出“大禹乘龙马车检阅九鼎”的巨型铜雕,隔着圆形广场,与对面成弧形排开的九兽驮九鼎石雕形成完美的呼应关系,成为整个神话园的核心区域,是神话园的灵魂所在。
大禹乘龙马车检阅九鼎铜雕,高8米,长13.5米,从气势非凡的巨型浮雕中破壁而出,一往无前。龙腾虎跃的龙马车,载着已接替王位的大禹,一日千里,巡视八方。大禹神色庄重,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治水的沧桑,一手持耒,一手牵缰绳,站立车中,雄姿英发,意气昂扬。车前4匹坐骑,龙头马身,双翅微张,剽悍灵异,或昂首奋蹄,追风逐云,或张牙舞爪,威风八面,显得大气、灵气,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车下设置的喷泉,喷出浓密的水雾,形成一片白云,顿时,龙马车腾云驾雾,更显气象万千,与大禹治水图巨型浮雕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大禹声势浩荡地乘龙马车出行,不是游山玩水,也不是显示权威,而是在完成一项重要使命——检阅九州,统一天下。据史籍记载,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一直在反复思考,为什么治水如此艰难,每到一地治水,总有些部落不配合,表示反对,甚至直接对抗,根本的原因在于神州大地被各个部落分别占据,各自为政。治水,人民大众得益,但常常触动某些部落首领的利益,故经常遭到一些地方部落的反抗。要根治这一问题,必须打 破部落割据局面,天下必须统一,这样,再发生大洪水,就可以统一发布治水号令。等到了治水成功,舜帝禅位,大禹继承了王位,便抓住时机,按照自己治水所走过地方的地理特点,将天下一分为九,分别命名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且收天下之铜,为每州各铸一鼎,作为该州的象征。
九州的建立和九鼎的铸造,象征着中华民族从分散的部落联盟走向了国家,表明中国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从原始社会迈入了奴隶社会。大禹乘龙马车检阅九州,是为了巩固对九州的管理,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神话园内特意在大禹乘车所面对之处,安排了九个大鼎,形成大禹乘车检阅九鼎,也就是检阅九州的局面。
九个神奇的鹰鼎分别用代表九州的龟、鳄、猪、羊、虎、熊、象和犀牛等9种动物驮起,迎着龙马车和大禹治水图巨幅浮雕,成弧形散开,接受大禹的检阅。
在九鼎两边,又各摆放一个名为谏鼓的铜雕,为神话园增色不少。原来,大禹登上王位后,认为治理天下如治水,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便在朝廷设置谏鼓,听到鼓声,马上出来,冬不避寒,夏不避暑,是大禹亲民作风的充分体现。谏鼓外形奇特,鼓下4只兽脚,鼓上4个翅膀,神话味道十足。谏鼓的设计,据说是基于先秦古籍《管子·桓公问》中有“禹立谏鼓于朝”的记载,参考了《山海经·西次三经》中帝江气囊上有4翅下有6腿的造型。
立在谏鼓旁,眺望着江面,春水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微光,泊泊地流淌着,是那般平静而温柔,就好似一匹被顺服的良驹。曾几何时,他又是那般地汹涌澎湃,洪水如猛兽一般,淹没了无数的土地,也吞没无数的性命。不由想到另一个以进谏闻名的历史人物魏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是魏征进谏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话,此时言犹在耳。水是有个性的,同人一样。李世民是位明君,知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以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大唐王期。4000年前的鲧不识水性,一味采用堵的办法,终究失败。而他的儿子禹,改用疏的方式,将巫山开道,填云梦泽,顺水性导之于大海,重现良田、山川,一切才往好的方向发展。
堵与疏,其实还是一个顺应自然的话题。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按大自然的法则办事,因势利导,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必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自然界如此,人类社会也如此。大禹治水,也蕴含了治理国家的策略。治人和治水的道理是一样的,顺乎民意,就好比识得水性。人与水和谐相处,则水随人愿,就像官与民和谐相处,则国家长治久安一样。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古往今来的王朝更迭,就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但人们总会记住那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们。这也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传诵百世的原因。
轮船鸣着沉郁的汽笛,从长江大桥穿过,渐行渐远,就像一段远去的岁月。再回望一眼身后,大禹乘龙马车检阅九鼎的黑色铜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真要飞驰过来。不觉眼前出现了奇幻的一幕,好像自己已穿越到4000年前的时代,那华夏广袤的大地上,车辚辚,马啸啸,大禹驾着心爱的龙马车,风驰电掣地飞奔。车下水雾腾起,犹如白云飘荡,天马行空,大禹神仙一般地立在车上,他走过一片片山川,昔日掀起滔滔洪水的长江黄河,现已各归其道,悠悠地流淌着。但他也发现,一些地方见洪水过了,就高枕无忧,不去巩固防范,随时都可发生重蹈覆辙的危险。洪水哪是一蹴而就能制服的?治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同治国一样,但也不是靠他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大禹思索着,不由扬鞭策马,加速前进。他要催促各州筹建进度,让天下一统,制定章法,各施其责,以永绝水患。
大禹远去了,但大禹治水带给我们的精神内涵,永不过时,常温常新。其功其德,恩泽久远。
大禹神话园,一个永恒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