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期《暗恋桃花源》首演时,赖梵耘才刚刚来到世界。而如今,她已经在父亲的扛鼎之作里担纲角色。虽然戏分不多,但《暗恋》部分带给人最多笑声的,就是那个亭亭玉立的小护士。“耘耘像个好演员。”就连一向认为夸奖是“伟大的肉麻”而不喜之的老爸赖声川,也忍不住夸了女儿一句。
但如果认为赖梵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就大错特错了。别看年纪轻轻,但“表 演工作坊”有多大,赖梵耘的“工龄”就有多少年——“‘表坊’最初的排练场就是我家客厅”。而看着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们排着《暗恋桃花源》长大的梵耘背起剧中的台词,甚至比身为创作者的老爸还熟悉。而老爸的老友杨德昌叔叔更是在把赖家里所有家具借过个遍之后,想起来自己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还缺个“小妹”,干脆把七岁的梵耘也一并“借”去了。
在别人看来,身为艺术名人的赖声川夫妇是神秘而多少有些奇怪的。但赖梵耘却认为自己的父母才是再正常不过的,而别人往往都是非常态的。“爸爸妈妈最好的一点就是开明,对世界充满兴趣。而我从他们那里学到的最重要一点是不要封闭看问题。我觉得为人父母就应该这样。”对于老爸赖以成名的“创意戏剧”,梵耘从来没有试图去理解过。“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被种下十几年,我从来没浇过水,也从来没管过它,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就发芽了。”当被问起“你的父母里你更喜欢哪一位”这样的棘手问题,小姑娘低头思忖了一下还是爽快地给出了答案——应该还是爸爸。“他更好玩。工作之外和他在一起时,感觉他就是个孩子,比我还小,应该心理年龄不到十岁吧。而相比之下妈妈则更像个大人。”(赖声川后台讲戏)
而《暗恋桃花源》给这个“桃花源女儿”的人生打上的烙印是不可磨灭的。“我最欣赏的演员就是‘老陶’李立群,立群叔叔的气场太惊人了,往那里一站就是戏,根本不需要道具。而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林青霞阿姨那样,只是不知道爸爸让不让我这个梵耘去演那朵‘下凡的云’,哈哈!”《暗恋桃花源》各时期的海报精选1986’版说明书封面1986’版说明书内页1991’版海报1992’电影版录影带封面1999’版说明书封面2006’台湾版海报《暗恋桃花源》之路
第一版(1986):
该版本“让全台湾第一次明白了‘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意义是什么”。主要演员金士杰(江滨柳)、李立群(老陶)、顾宝明(袁老板)、丁乃竺(云之凡)等人成为了台湾戏剧至今的中流砥柱。而刘静敏更是后来创办了“优剧场”,陈玉慧则成功转型成为导演、《联合报》驻欧特派员和小说家。
第二版(1991):
该版本由于影后林青霞成为“云之凡”而登峰造极,不仅在台湾本土创下票房纪录,巡回美国和香港演出更是轰动了华人世界。1992年,赖声川以原班人马的演员,与杜可风(摄影)、张叔平(美术指导),把《暗恋桃花源》拍成电影,在柏林、东京等国际电影节上囊括多项大奖。
第三版(1999):
该版本“选在世纪末前夕,让观众‘再看一眼’这出时代经典之作,别具时代意义。即使部分组合有所改变(《暗恋》中金士杰三易搭档,云之凡改由萧艾饰演),但剧里属于人性中共同的梦想和无奈,却永远令人回味感动。”
第四版(2006):
![赖梵耘 赖声川丁乃竺女儿](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91040t0151555d9daa2722d3.jpg)
“重排《暗恋桃花源》,我一直会感动于一些事。不是江滨柳和云之凡,或永远找不回桃花源的老陶,那个感动其实一直都存在我心里,代表一种更大的‘错过’,属于整个时代的一种‘错过’。”
——赖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