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王方定男,1928年生,四川自贡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53年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58年开始从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并实用于核武器的点火部件。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曾获多项国家发明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睿智的目光、谦和的微笑、瘦削的脸颊,王方定院士给人的第一印象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

虽然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早已消散,但是时光的流逝,却无法冲淡人们对这位德高望重科学家的敬佩;世事繁杂,作为共产党员,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克己奉公的品质、大公无私与虚怀若谷的胸襟,都已深深印在每一个熟识他的人的心中,并感染和激励他们去努力工作,好好做人。

从50年代投身我国核工业创业者的行列到现在,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50年来,王方定矢志不移,献身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这源于一个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求索精神,更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

1928年,生于辽宁沈阳的王方定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家人迁到了上海,在“八一三”事变后,又回到了四川,在战争的颠沛流离中他度过了青少年时代。日本人的入侵和旧中国的腐朽统治,激发了他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作为一名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知识分子,他带着极大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投身到我国核工业创业者的行列。

浩瀚的大漠戈壁,在当年进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地点,矗立着一个被熊熊烈火烧熔而扭曲了的铁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让人们永远铭记:在这里,中国人自力更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同时一个当代英雄群体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核武器事业而建立的光辉业绩也将永载史册。

王方定院士正是这个英雄群体中的一员。

1953年从四川化工学院毕业的王方定来到原子能院,并在1959年和他的小组开始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重要部件——点火中子源。至今,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当时钱三强先生要调我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他详细耐心地说明调动我工作的原因和今后工作的内容,并且征求我是否原意调动的意见,当我表态后,钱先生不但表扬了我,还非常具体的告诉我怎样到部大楼去找人。那次的谈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也正是这次谈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使我在参加这项工作一开始,就下定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研制任务开始时,他们不仅没有仪器设备,连起码的实验室也没有,根据钱三强所长的建议,王方定小组的同志和修缮队的工人师傅一起,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盖起了一个以沥青油毡作顶,芦苇杆抹灰当墙的工棚为实验室,他们拣了别人用的旧手套箱,加工了一些简单器具,便开始了实验工作。

夏天室温高达三十六七度,他们还要穿上三层防护工作服,戴上两层橡皮手套,每次实验后,汗水总会浸透他的全身,严冬季节,天寒地冻,有时来自水管都被冻裂了,可他们还在坚持做实验。为了防冻,晚上做完实验,他们要把液体药品和试剂搬到有暖气的房间去,把水井里的阀门关好,把水管里的水放掉。第二天上班,再重新复原。

冬去春来,经过多次实验,王方定终于发现了成功的关键。在试验中,他观察到了一个以前从未注意到的现象,他意识到这是制造点火材料的关键。经过不懈的努力,1963年他的小组终于成功研制出合乎要求的材料。

1964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毅然告别产假中的妻子、刚出世的女儿和不到两岁的儿子,奔赴青海高原,参加并组织了多次核试验参数的测试。对原子弹、氢弹试验,他分别建立了几种不同原理的放化测试法,并提供了可靠数据。他测量了235U、239Pu、6Li、3H等在爆炸中的贡献,算出裂变当量和聚变当量;测量了爆炸中总的中子数、裂变或聚变当量;测量了Np、Pu、Am、Cm等核素产额,了解核反应结果;建立快速气体取样系统和快速测量方法、最快报告出地下试验结果,在核试验的放化领域中他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他虽身陷囹圄,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但对原子能事业依然忠心耿耿,。1979年他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转向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先后组织了许多科研项目,在乏燃料后处理、裂变化学、人工元素化学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他曾经获得多项国家发明奖,并被评为核工业部的劳动模范。

就在事业的成功与诸多贡献的背后,鲜为人知的是王方定对家庭充满亏欠的感情。为了热爱的事业,为了肩负的责任,他无法在家庭最需要他的时候,为妻子分担重担,无法陪伴儿女的每一步成长,不是他不想,实在是繁重的工作让他无暇顾及,时至今日,这始终是他心中难以弥补的遗憾。同时因为早年转战于青海、四川等地,恶劣的环境伤害了他的身体,现在,即使是在阳春三月,王方定依然是棉衣、棉裤、棉背心、羽绒服的打扮。

“共产党员对党和祖国的爱都是具体的。”王方定院士也正是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仰。

说起下实验室,王方定说这是一种习惯,他说,“过去那些老同志,哪个不是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搞科研不下实验室哪行啊!”。于是为科学而拼搏奋斗,占据了他生活的所有天地。他热爱他的事业,离不开他的实验室,即使后来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他不能继续在实验室从事具体工作,但对事业的热爱,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歇。

有人说,王老的脑子就像一个喷泉,里面总是不断冒出新的思想,总是瞄准国际最具前瞻性的课题。,王方定始终记得几十年前钱三强所长对年轻人说的一番话,“不要只做伸手就能够着的事,要做掂起脚尖才能够着的事”。他记住了,也这样做了。

他的学生张生栋有时晚上10点多,还会接到王老师就某些具体科研问题打来的电话。只要工作需要,王老师都会从海淀的家中赶到原子能院,或是为院里的项目规划出谋划策,或是参加所里年轻人的学术讨论,当你为年过7旬的老人奔波劳碌感到辛苦时,他却说“车接车送,很方便,不累。”

作为威望很高的专家,王方定为院里努力争取着多项课题。他追踪热点、查找资料、检索文献,从立项、设计方案、到解决关键问题,默默地做了许多幕后工作。

王老似乎只有两件永远做不完的事,一是科学研究,另一个就是培养人才!王方定的治学严谨是出了名的,和他共事多年的郭景儒印象颇为深刻的是,无论何时王方定的实验台永远都是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在实验过程中,他对每一个操作细节都要求很严。学生说,“明明几个数据就可以证实的实验,王老师非要求采集更多的数据。王方定要求学生做实验,一片实验记录都不能丢,他说,哪怕是失败的实验数据,也可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50多年来,王方定院士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文献资料。一本本小册子、一张张卡片,记满了各种实验数据。春蚕吐丝,他不断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转变成学科专业的共同财富。

作为科学家,科研是王方定的生命;作为教师,培养出更多学生是王方定的事业所在。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方定始终有着紧迫感,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读书,查文献,学电脑----

王方定院士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论文交给他,“每一章、每一节、每一页、每一行,甚至标点符号,他都细细推敲。对每一个实验数据的由来他都要详细询问。他要求每个定义、概念必须准确恰当,“做学问要经得起别人的考问,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科学上没有“大约”。

对于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学生,他要求他们深入基层。因为他说,“不亲自做,不亲眼看,那叫什么实验”,“试验结果不能光听,一定要亲自做,亲眼看,我们是在做科研,不是听故事。”对学生的严格,紧跟着却是“关爱至深”,无论你是对是错,他总会心平气和地和你商量,他的弟子张生栋说,从未见过王老发火的样子。可王方定说,年轻时自己经常因为别人的实验工作不令人满意而大发脾气。

虽然如此,他留给人们的印象还是那么谦和,不管他有多忙,见到认识的人他总会停下脚步笑着和别人打个招呼。他的平易近人就写在这微笑中,他的微笑如同温暖的阳光,让年轻人的信心不断地成长,他的微笑如同和煦的春风,悄悄地吹散他们的沮丧。他会在科研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与大家并肩战斗,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直至成功。

厚德博学,言传身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王方定像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周围的人。凡是和王老师接触过的人都说:王老师是个真正的好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

所里一位老先生刚做完心脏手术一星期就来上班了,他知道后,立刻打电话嘱咐老先生一定要放下工作,保重身体,碰到雪天路滑,他就会嘱咐自己的学生,告诉老先生们没有重要的事,就不要过来了。

“做学问也好,做事情也罢,首先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顾大局,让荣誉,要具有无私、无畏精神。”王方定要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这也正是他有口皆碑的人格魅力所在。

“共产党员在贡献上是要区别于普通人的,要处处走在前面,在利益面前更不能伸手。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150年前说过的名言,用在王方定身上,格外贴切。

他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我是一个普通科研人员,我只是做了我份内的工作,不够推荐院士条件,”当有关部门要他申报院士材料时,王方定这样说。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话发自内心。到今天,他依然只把自己当普通人看。
王方定

光环下的王方定始终是那么谦逊,谈到所做的贡献,他总说是宏大的事业成就了他。“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幸运的是1953年我参加了我国原子能科研工作。从那以后,我和千万个从事原子能事业的同志一起,经历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今天,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核工业体系,建立了核武装力量。看到自己在这个伟大的成就中,也曾经做出过一点微薄的贡献,是十分高兴的,我也为此感到自豪……”对他而言“贡献就是幸福。”

在他心中永远铭记的是,四十多年前,作为一名年轻的、化学专业的研究实习员,在工作中受到科学院学部委员钱三强先生教诲和受钱先生对我国核科学研究的高度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影响。知道要采访他,他总是说,“我都七、八十岁的人了,没什么可宣传的,老说以前做的工作也没什么意思,再说,我们那个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你们可千万不要“吹牛”呀”!说起做出的贡献,他的主语永远是“我们”。

王方定的家陈设很简朴,他的穿着也很朴素,无论时移势易,他的生活标准却是几十年不变的简单。作为1953年入党的老党员,每次党费他都要多交一部分,因为不从事具体的实验工作,他曾经10年没有拿营养保健费,每次来院里,到了中午他不是吃碗面条打发,就是回家解决,他不愿意给单位添麻烦,更不愿意占公家的便宜。

他的简朴是发自内心的,他那平和的心境,并不是物质生活的安逸和富足能带来的。在他对这个世界无欲无求的同时,他为他的事业,为他身边的人付出了无私的爱。

“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共产党员,他特别能奉献,无愧为党的优秀儿女;作为科学家,他特别能钻研,无愧为勇登科学高峰的勇士、当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作为老师,为人师表,甘为人梯,他像蜡烛一样,点燃自己,照亮别人。

“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感情澎湃一次潮汐,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王方定院士真正实践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 星”精神,真正实践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他是知识分子的楷模,更是共产党员的骄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300465.html

更多阅读

建国以来中国的十大悍匪 建国以来中国的成就

建国以来中國的十大悍匪一,图为龙治民,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人,制造了新中国最大的个人恶性杀人案,在自己家中连杀48人,并将尸体埋在自家院中,这48条性命仅换得573元。二,最早被悬赏通缉的悍匪:东北二王,最早犯命案时间:1983年2月,最终落

朱镕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十九世孙 明朝朱元璋

朱镕基族谱世系表:世 序 名 讳 身份 子1 朱元璋 明太祖 26子,其中24个有后裔,第18子朱楩2 朱楩 岷庄王朱徽糅3 朱徽糅 岷恭王 朱音*4 朱音* 岷顺王 朱膺钚5 朱膺钚 岷简王 朱彦法6 朱彦法 岷靖王 朱誉荣7 朱誉荣 岷康王 朱定*8 朱定*

2014届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8 张九龄传

张九龄传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聪明敏捷),善属文(写文章)。年十三,以书干(干求、求取)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赞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有所作为)。"开元十年,三迁(多次升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

齐宣王问卿 齐宣王见颜斶

10.9、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色,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

声明:《王方定》为网友穷追一个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