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叶飘香
又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粽叶飘香,糯米小枣,绿豆猪肉,香肠火腿,冬菇干贝,蛋黄鱼肉。。。。。粽子花样百出,让人垂涎欲滴。
说是纪念一个老人,爱国诗人屈原,其实是封建割据下的诸侯小地方而已,算是地方保护主义吧。
但老先生铮铮铁骨,气节云霄,实可敬之。
关于粽子的起源,我看是人类学会生火,吃熟食后的重大发明创造,那怕在今天的刚果河流域、亚马逊丛林、哥斯达黎加和婆罗洲密林里的丛林人,到现在,还是拿着树叶包裹肉类鱼类木薯等,放在火里烤熟。
我只相信文字,不信传说据说之类,科学地说,无证可考的东西都是没有说服力,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是三千五百多年左右(甲骨文)。
就文字而言,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 0年前西晋时期,有“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的文字,所以,更充分印证了粽子不是为纪念某个人而生的产物。
200年后,才有了“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的文字记载,后来,就流传了下来。
角----就是有棱角的叶子的包装,黍米----五谷之一,性粘。
粽叶是多样化的,有苇叶、竹叶、香蕉叶、荷叶,树叶,各村的地道都有很多高招,信手拈来便是,只要包上煮上,能吃不散,便于携带即可,在亚玛逊热带雨林里我就吃过树叶包烤的鱼,鱼皮很香。
但,我还是喜欢屈原的词,美不胜数,也美不胜收,只有楚天水韵,才能造出这样的魅词:“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再后来,范仲淹也有:“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
两湖之域。
都在楚地千秋,都在水泊洞庭,都在阮醴江流,以致后来不少家长略通文墨后,都给女孩子取名芷或汀兰,以喻雅洁亭立,一尘不染。
聪慧而水灵。
朴素外表,美肴其中,是粽。
清香回味,岸芷汀兰,是人。
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