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评课稿
《花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带有浓重科学性的阅读文章。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教学难点是阐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
原因。回 顾王老师整个教学过程,我特别欣赏她的这几点做法:
一、重视朗读,注重“品味和发展语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句话强调了朗读的功能及其重要地位。可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王老师的设计确实做到了让学生充分地读,并且读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老师根据学生兴趣及文章特点,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围绕“品味和发展语言”,设计了四大环节:(一)、自读圈点,初步感悟;(二)、比较句子,品味语言;(三)、多形式朗读,积累语言;(四)、仿写延伸,发展语言。这些教学环节,既有前后关联,又有层次推进,层层内化地将学生引领进入“花钟”的奇妙世界之中,学习课文是如何借助语言对花开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体会汉语言文字的丰富,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如,同样是写“花开了”,进行句子对比,发现了改过的句子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学习空间”。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安排了让学生动手制作花钟的活动。这个活动不是形式上让学生“热闹起来”,而是以课文学习为基础的真正的语文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和巩固学到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花外,王老师又出示了2种花,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仿写,这种仿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之后,学生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学着用,有些仿出了味道,有些虽然还比较稚嫩,但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如果经常仿写,学生作文水平定能不断提高。
学习第二段时,王老师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昙花你为什么会在晚上开放?学生在组内放得开,说的也不错。
课堂结束时布置了2个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留心观察其他的事物,写观察日记”。上周在天台小学聆听了吴老师的课。吴老师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有三方面:一是理解,二是积累,三是运用。王老师正是朝着这三个目标去做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使课堂走向开放让短短的40分钟串起无限时空,让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样,学生可以获取更多学习的信息,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
习的质量,将40分钟作用发挥最大,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空间,真正学会学习。
说一点不成熟的建议,那就是在一些细节的教学上还可以再完美些。三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朗读感悟,但程度还不是很深,如果加上教师的示范、,将是对学生程度的一个很大提高。因为好的范读不仅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感染了学生,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朗读方法的指导。
总体来说,王老师的这堂课有让我学习的地方,也有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