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马说》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汇编指令解析

原文地址:《马说》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作者:拉网小调

2005--2010全国各省市《马说》中考试题全解析

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三)(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 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 ⑵买 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2010年朝阳市初中升学考试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010年芜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反面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正反对比阐述,他们都希望优秀人才能得到识别和重用。(4分)

大庆市(09黑龙江省)

  【古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答:

  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10.B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答案:BDD

2006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三、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二)(10分)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2)故撞之(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3、(1)通“披”,穿 (2)所以 (3)这

24、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6、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二)(9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

23.⑴跟从(跟) ⑵装满(装)  ⑶背(背着)

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转载]《马说》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汇编指令解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7.韩愈 唐 (2分)
8.B (3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广东汕头卷)2007年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6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1或尽粟一石。食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3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4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j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B.1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C.2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3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C2.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3.同意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或:食: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17.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等同(或“一样”)

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虽2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B.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C.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D.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而以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答案:1.即使;驱使、驱赶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D 4.D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

D.一箪食,一豆羹

13.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答案:12.B 13.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068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马  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1.D 8.A 9.C 10.A

1.把第Ⅰ卷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
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3.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 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转自『中学语文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9945.html

更多阅读

《马说》复习教学案

《马说》复习教学案yingshanhong689 一、文学常识: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词语盘点(一)重要词语解释 1、伯乐:本名孙阳,春

《马说》练习题

分类:八年级(下)语文《马说》同步练习一.作家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二.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世有伯乐(擅长相马之人,

转载 八下23课《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 余映潮故乡课堂实录

原文地址:八下23课《马说》课堂实录(余映潮)作者:平原寻梦客八下23课《马说》课堂实录 (余映潮)来源:初中语文别出心裁读课文。师:这节课学习《马说》。《马说》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大屏幕显示)“诵读,积累”。我想先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我听一

声明:《转载 《马说》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汇编指令解析》为网友木偶之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