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和杨家将
在京北草原,辽、金、元留下了太多的痕迹;北京有关杨家将抗辽的传说、遗迹也有很多:六郎庄、令公庙、挂甲屯、望儿山····。去年游览了京北草原,自草原归来后,辽、宋的战争故事一直沉寂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特别是参观古北口的令公庙,遂对辽、宋的燕云十六州之争产生兴趣。
古北口令公庙
开封天波府内的杨家将群雕
现在的北京古称幽州,从北京乘火车前往张家口过门头沟后有一小站,名曰古幽州;到山西杀虎口旅游时,听左云人说幽州古城在左云境内,是考古考出来的。真正、原装的古幽州城在何处真不好说清楚。后来所说的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北京古时称蓟,现在的蓟门桥往北不远是元大都的土城关,为古蓟城门的所在地,这是古蓟城留下的唯一遗迹。古代的蓟、燕曾建都于北京,北京地区是春秋时期燕国的地界,辽国又称北京为燕京。
北京德胜门外燕国都城蓟城的蓟门遗址形成的燕京八景之一的景观——蓟门烟树
燕云十六州也称幽云十六州,这十六州是:幽州(今北京)、顺州(今顺义)、儒州(今延庆)、檀州(今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洲(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汝州(今河北怀涞)、新州(今河北涿鹿)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东)、朔州(今山西朔县),云州(今山西大同)。
大同(云州)今貌
燕云十六州中,幽、蓟七州(幽州、蓟州、瀛洲、莫州、涿州、顺州、檀州、)在太行山北支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太行山西北,称为“山后”。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中原失去“山后”,只有雁门关等关口可守,失去“山前”则河北藩篱尽撤,契丹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黄河边。燕云十六州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今天亦是如此。
今天的宣化(武州)的清远楼
燕云十六州的争夺起于石敬瑭,中国唐朝后期进入藩镇割据,演化为五代十国的分裂混乱局面。唐明宗死后传位于儿子李从厚,仅四个月被唐明宗继子李从珂夺位,称为后唐。遂任命石敬瑭为北京(当时的太原)的节度使,石敬瑭为称帝当皇上,勾结契丹反唐。耶律德光册封石敬瑭为晋国皇帝史称后晋。石敬瑭认贼作父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事发生于公元983年。
燕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中原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在中原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无休止的杀伐中,沿长城一线的险峻地形,始终是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抗击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天然屏障,长城要隘山海关、雁门关、喜峰口、古北口等都————在这一线。宋朝建朝起,多次与契丹辽国为争夺燕云十六州发生战争。十六州是极先进的农业区,农业、手工业及其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军事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契丹把幽州(今天的北京)升格为“南京”,云州(今山西大同)为西京,契丹(辽国)以大国姿态与宋朝对持。
宋太宗曾两次伐辽,以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公元979年,宋太宗挟灭北汉的余威,乘胜伐辽。曾一度拿下蓟、涿、顺等州,在围攻幽州时辽援军赶到,在高梁河(今西直门外)一战,宋军大败。986年宋军再次伐辽,兵分三路名将云集,不到一个月西路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中路攻下飞狐口,收复灵丘、蔚州。而辽军在涿州西南40里的岐关沟,大败宋军主力东路军。大军在后撤中,宋军又惨败于飞狐口和狼牙村,先前收复的失地尽失。大名鼎鼎的名将杨继业殁于此役,宋军再无力发动北伐辽国的战争。辽军对宋朝展开攻势,致使宋朝签订了《檀渊之盟》,至此宋军、辽军均无力再战。
占领燕云十六州后,契丹族开始从单纯的游牧走向游牧和农耕相交的道路,汉族和契丹族的混居,使汉文化为契丹人吸收,契丹人在军事上没有被汉族征服,却被汉族文化所同化,大多数融入了汉族。人们回顾历史,石敬瑭认贼作父的行径为中华民族所不齿,遗臭万年;杨家将洒血疆场誓死抵御外族侵略,令人敬仰。
雁门关景区的杨业雕像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克北京,从此,燕云十六州在455年之后,重归汉族人统治。
古北口令公庙
庙内杨令公塑像
七郎八虎塑像
古北口的七郎坟
杨门女将
令公庙中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