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海棠 海棠公司


(我家院中的西府海棠,已经种了十年)

古人说法,海棠大约是海外引进的。唐朝宰相李德裕的《花木记》说,花木名“海”者都是从海外来。

海棠有四种:贴梗、垂丝、木瓜与西府,以西府海棠为上。古人说法,是先有贴梗海棠。贴梗海棠为灌木,开红色小花。它与樱花嫁接,就有了垂丝海棠;与木瓜嫁接,就有了木瓜海棠;而西府海棠是与梨嫁接而成。垂丝海棠因此花开红粉,花梗细长,像樱花;西府海棠因此花开粉白,花梗坚硬,像梨花。韩偓诗中的“肉红宫锦海棠梨”应该就是此花。木瓜海棠我还真没见过。

为什么叫西府海棠?西府是官府,这也许彰显了其身份:本是长在深宫高墙里的,西府是枢密使所居,乃中枢机关。唐朝时,枢密使是宦官,因宦官专权,到五代才换成士官。

以这样的思路:长在深宫高墙内的这种海棠因此才树形峭拔。


(垂丝海棠,摄于同里)

垂丝海棠是枝条急急就叉开,横斜,因此成北宋诗人郭稹描述的“芳树交加枕短墙”,探出短墙就满足了。西府海棠则每一枝条都急急要超群,故每叉出一个新枝都要峭拔着向上,高过檐角,要伸出高墙。这导致它高挑着的柔枝都招引峭厉的春风,春风来去,永远是随风飘摇,弱不经风的模样。这正是它的婀娜之态。

西府海棠开花远晚于垂丝海棠,它的蕾没有垂丝海棠密集,却每一蕾都深红在嫩叶中,叶绽出鲜嫩青绿,蕾就饱含娇嫩朱红,因此饱蕾时最美。对它的描写,最贴切我以为是南宋杨万里的“初酣晓日红千滴”。酣可包含两重意思——先是饮酒而酣,醉红是对其含苞欲放的色调最好的描述,也就是白居易所说“酡颜已渥丹”。


(这张照片可充分体会“酡颜渥丹”)

渥是厚渍,渥丹是厚润欲滴。再想如何醉?日已晓,酣未醒,惺忪中是睡红。南宋吴文英用“睡红醉缬”,这个“缬”是醉眼朦胧之态。这就与《杨太真外传》中有关杨贵妃的记载联系了起来:“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在北宋僧人惠洪所著笔记《冷斋夜话》中,说这段故事启发了苏东坡那首著名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惠洪与苏东坡是同时代人,所以这个记载靠谱。

我以为,宋儒们之所以喜欢海棠,应该说与《杨太真外传》,与此“海棠睡”有某种关联。当然,写得最好的还是杨万里,他说,“不关残酒醉难醒,不为春愁懒散中。自是新晴生睡思,起来无力对东风。”

西府海棠之美,不仅在含苞时之“渥丹”,还在刚开花时之色如胭脂。此时,叶由春润,花浸娇红,南宋范成大所谓“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说出娇红之娇。但如何是“十分颜色”呢?苏东坡写黄州定惠院那树海棠的花与叶,用“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与杨万里一比,就显得俗气了。杨万里用“艳翠春铺骨,妖红醉入肌。花仙别无诀,一味恼胭脂。”叶为翠春是骨,花朵红醉是肌,太传神了。我不喜欢“艳”与“妖”字,则可简化为“翠春铺骨,红醉入肌”。
(此即“翠春铺骨,红醉入肌”)

西府海棠性高傲,花多开在高梢,挺立在春风中。
(西府海棠的花都密集在高处,这张照片是在梯子上拍的,花探到二楼窗口)


一旦盛开,美丽的醉红极易褪色而变成淡粉,再变成粉白。胭脂红就成了宿妆,此时满树风吹粉白,仿佛美女,迅速就变成徐娘半老。此时景象,在杨万里笔下是另一种美,与“初酣晓日红千滴”,他用“晚笑东风澹一涡”,“澹”与“涡”用得多好,他真是难得的真懂花之人。


(这大约就是“晚笑东风澹一涡”吧,浅粉之后,很快就要“雪落纷纷哪忍触”了)

美丽之花之美其实都极短暂。一年一度,殚精积虑,就为开出一时好花。一旦花开,转瞬就像完成了使命。就如苏东坡记定惠院那树海棠,刚刚“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待“明朝酒醒还独来”,就“雪落纷纷哪忍触”了。

那么,海棠究竟有香否?都传西晋石崇的感叹是,“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貯汝。”而惠洪的《冷斋夜话》也记载北宋名士彭渊材说,他平生最恨五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无恨曾子固(曾巩)不能诗。”其实海棠是有香的,我自己嗅过,是有一种清芬,香在隐跃间。因此,苏东坡的夜深月白,香雾空蒙是很准确的描绘。李渔的说法也是对的:海棠之香只不幸为色所掩。李渔还借郑谷《海棠》诗“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说,“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9503.html

更多阅读

西野西府战役转 西府战役真像

一、前言有兴趣的朋友都知道西府战役后期的屯字镇、马头坡诸战役,特别是屯字镇诸战斗对于西野的损害,此战实为西野在解放战争中最大败仗。战斗进程一波三折,惊险异常。长期以来,西野此战之细节为人讳言,战史爱好者只知此战遭败绩,却无从了

陕西面食,面面俱道 —— 更新:西府铡面 陕西面食

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三大地区中陕北是以吃小米和杂粮为主的地区,关中是以面食为主的地区,陕南是以吃大米为主的地区。正如谚语说的“秦岭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汉中的女儿会蒸饭,关中的媳妇会擀面”

声明:《西府海棠 海棠公司》为网友封刀战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