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此点看视频音乐→→013【两个黄鹂鸣翠柳】唐代-杜甫诗
请在此点看视频音乐→→013【两个黄鹂鸣翠柳】唐代-杜甫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唐] 杜甫
〖原诗〗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亦称“黄鸟”、“黄莺”、“鸧鹒”。树栖,营悬巢于高树枝端。鸣声婉啭,常被饲作观赏鸟。
[白鹭〕鹭的一种。鹭鸟一般体形高大而瘦削,喙强直而尖,颈和足亦长,趾具半蹼,适于涉水觅食。常活动于河湖岸边,水田或泽地。主食鱼、蛙、贝类及水生昆虫。
[西岭〕泛指绵亘于四川西北西南的岷山。岷山位于成都之西,终年积雪。
[门泊〕杜甫住地草堂之东侧有万里桥,为停靠码头,凡蜀江东下船只均集结此地。
[东吴〕指东边吴地,此处泛指今江南地区。
【赏析】
《绝句》是杜甫53岁(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时的作品,为四首组诗的第三首。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杜甫仰仗亲友资助,于四川成都浣花溪畔惨淡经营,几间茅屋始得落成,此即为后世人们所敬仰的草堂。从此,杜甫寓居于此。这里,风景如画,清雅可人。这首《绝句》描绘了作者寓居的草堂周围优美绚丽、壮阔多姿的景致,抒发了诗人悦目怡神和去蜀游吴的情怀。
如痴如醉的春景触发了诗人的诗情。天空清蓝如洗,空气清明如镜,成都平原一望无际,成双的黄鹂鸣唱于翠柳之间,白鹭成行缓缓飞翔于蓝天。极目西望,高山之巅,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近处门口为通江大河,停泊着可来去于万里之外吴地的商船。这是怎样的一幅壮阔绚丽而有气势、有特色的春景图啊!诗人绘景如在眼前,抒情寓于其中,一“含”、一“泊”把诗人喜悦之情,向往之心表现具足。
马克思曾说,惟其“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才能觅求美,捕捉美。美学家宗白华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阿,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声/在蓝天空末,摇摇欲坠的孤星!”意思是说,诗人必须敏感地从目濡耳染的世界里,去寻找美的诗意。杜甫心情平静舒适,凝目审视,从细柳新绿中,寻到春天的色彩;侧耳细听,从黄鹂歌唱里,找到春天的歌声。诗人的视野在开展着,感情在流动着,窗口犹如摄像机的镜头,定格于无限远的岷山积雪;门口通江大河停泊的船只,使他浮想联翩,向往江南一带。难怪有人说:“诗作第三句那个‘窗’字表明,大自然充满生机的色彩和音响,透过窗口,激起诗人迎春的激情。窗口,成了杜甫摄取自然景象的通道。”
这首《绝句》对仗工稳,堪称绝妙,前两句和后两句,皆为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对方位,色彩对色彩;构图亦为考究,独具匠心。第一句为地面近景,第二句为空中远摄,第三句为横向展开,第四句为收笔于足下,上下纵横,交错有致,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主体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即以这首诗的色彩而论,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白、翠、青,四色搭配和谐,点缀错落有致,给人以温馨之感;而且由点到线,有近及远,静中有动,明丽的色彩组合,正衬托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诗中洋溢着的感情是喜悦的,流动着的节奏是轻盈的,美感如涓涓溪流,欢快地流淌于读者心田。
该诗曲作,运用了轻盈、活泼的3/4节拍,旋律明快、流畅,情绪激荡、昂扬,恰到好处地为这幅美丽的“春景图”谱就了色浓味美的画中之音。歌唱中,时时传出黄鹂鸟清脆的鸟叫声,给这首轻快的“春之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请在此点看视频音乐→→013【两个黄鹂鸣翠柳】唐代-杜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