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上只角与下只角 下只角什么意思](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85323t01494dc7545c76cbde.jpg)
在老一代的上海人中很重视上只角与下只角。所谓上只角是指黄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静安区,建筑比较精美,街道也整洁清静,一般住的买办,洋人,社会名流聚居的地方,相对比较安,还有闹中取的例如湖南路,安庆路,愚园路,衡山路等。而所谓的下只角是指宝山区,闸北区,杨浦区,以前还有个榆林区,后来一并为杨浦区,但是我们称定海路,军工路那里为大杨浦,现在已鲜为人知了。在张爱玲,王安忆,程乃珊笔下的上海,都是上海的上只角,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淮海路,最时髦的店——培罗蒙,老大昌,这就是代表着上海考究精致又海派的上只角的文化。我先生有个堂叔叔,住在建国西路,我第一次去,哇!卫生间比我家后楼大,厨房大得有我家两间屋子大,我真的不敢相信,世界上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再说所谓的下只角都是贫民聚集的地方,街道狭窄,建筑破旧,卫生条件较差,人员都是穷苦劳动市民,还有棚户区,蕃瓜弄是上海棚户区的缩影(就像北京的龙须沟),生活条件极差,人口集中垃圾成堆,水塘成了臭水坑,夏天蚊蝇肆虐令人乍舌。直到解放后,环境才有彻底改变,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善,目前蕃瓜弄仍保留几间草棚,简屋,供人们参观以史育人。所谓的上只角与下只角是居民的素质不同,是按照文化生活与习俗不同罢了,以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观念,已经大大改变,如今的上海,随着地产在上海边缘的大力开发,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向城市边缘迁徒,像浦东陆家嘴,航华,虹桥就是新生的上只角。我个人认为居住的人是决定因素,下只角重新盖了新房,住进有素质,有修养的人,也 可变成上只角。反之,将上只角的别墅,高级住宅,住进去一帮没素质,没修养的人,群居一起,那不乱套。现在的下只角,已经建设得相当漂亮,我以前的厂在五角场,那时真是一片荒凉,有个翔殷电影院,下班去看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简直就是个草棚棚,现在我从辛庄,搬回杨浦区,再到五角场一看,真是今非昔比,上海所有的商品都能买到,车水马龙,灯光闪烁,人头挤挤。所以总的来是,提高全民素质,让我们天天生活在上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