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木川一 ——魏辅唐的故事 魏辅唐后人现状

客栈魏老板问:北京那么远,怎么想来青木川呢? 我说: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知道魏辅唐和古镇的故事,心里不明白,他真是“土匪”么?即便种过罂粟,可在他统治的20年里,重视教育办学校,兴修水利建桥梁,制定镇规乡约,使得镇上的人都知书达理,秩序井然,和谐有序,保护了这方百姓平安,解放时积极配合政府主动缴械投诚,功过各半吧?为什么还要枪毙?我是钻着牛角尖儿来的。 魏老板明白了我的心思,叹了一声:当年宁强县政府有送信过来不要枪毙他,可是送到镇上晚了20分钟,只差20分钟。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不要钻牛角尖,那都是历史,改变不了的。

今年春节,初一到初三在西安玩了三天后,踏上了前往青木川的旅程。
阳平关火车站
2月3日(初四),在西安火车站乘坐晚上10:30的火车,睡了一宿,早上8点到了阳平关。下了火车,看见出站口有很多小面包车,他们约定俗成地按火车时间表来到车站,等候去青木川的游客。70多公里的山路,30元一位,不贵。
天空雾气腾腾,有点阴冷,面包车很快装满乘客,出发了。

面包车在柏油路上开得很快,师傅说我们很有福气,山里公路修了才2年,要是两年前来,那路可就难走了。即便是现在,前面还有一座桥塌了正在维修,29块一位的大客车不能过,还得转坐16块一位的小面包车才能到青木川,总共得花45块钱呢。
一路上,同车的人看着窗外雾气绰绰的风景聊着青木川,说着魏辅唐,谈起那段历史,各执己见,你言我语说什么的都有,很是热闹。

嘉陵江
大约半小时后到了一个加油站,司机师傅说眼前这条河是嘉陵江,我们看到路边田里竟然长着绿油油含苞待放的油菜。
上午10点,进入了青木川辖区,看见青木川的牌楼,我激动的心跳都加快了。
飞凤桥
继续在盘山路上开了一个半小时,上午11点到达古镇,在“飞凤桥”头下了车,赶紧拍张照片:那东边山上的亭子,就是“回龙阁”,一会儿上去看看,一览古镇无余。
旱船屋客栈
我们住在古镇新街上,新街的建筑是在水泥墙外穿了一层仿古木质墙,“旱船屋客栈”是个家庭旅馆,虽然条件很一般,但是全家人都非常热情。我们来不及休息,放下行李,直奔“回龙阁”,趁着天气晴朗,看看古镇全貌。

拍一张古镇游览图,放在手机里,看着方便。
中间蓝色的是金溪河,老街和辅仁中学在金溪河对岸。“大绿点儿”我加的,是我们住的位置,下面直的那条街是新街步行街,有好多商户和客栈,步行街后面是魏式庄园。


女儿扫描了一张青木川全景~
三步并两步登上古镇东边山上的回龙阁,天哪!眼前就是我朝思梦想的青木川,我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你了!(可以点看大图,很清楚的)
咱们以“飞凤桥”为分界,上西、下东、左南、右北这样看啊~
中间的绿点儿是“飞凤桥”,冬季河水比较少,为了把水集中在桥边好看些,拦了个堤坝。当地人说:夏天河水会涨满河床,人们会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半环形灰色房屋,就是全长886米的老街,房屋中间有一条街道就是“回龙场”,原来“回龙场”不是一个广场?是一条街道。
老街背后是“龙池山”,当地人都说老街像一条乌龙,金溪河像一条青龙,把龙池山紧紧环绕,不可分开。
最左边的绿点儿是关帝庙,一会儿咱们从那里走进老街。
那山坡上的绿点儿是“辅仁中学”。

右边是新街,新街建成前这片土地是粮田,按季节种水稻等不同的农作物。从1992年开始陆陆续续地修建,2008年地震后,为了配合旅游开发,政府投资在水泥建筑外面又加了一层木质仿古外衣,效果还不错。
与“辅仁中学”平行的绿点儿是“魏氏庄园”,新街建成前,站在魏府门前,整个古镇尽收眼底,全部掌握在魏辅唐的眼中。
魏氏庄园后面的高山是海拔2300米“凤凰山”,与对面的“龙池山”遥相呼应,龙凤相对,依水而居,真是块风水宝地。
下面的绿点儿是座吊桥,我们刚才就是从那里过来,登上回龙阁的。
再往上看,西边远处看不见的地方,是距离古镇7公里的秦家垭,也是陕川甘三省交界处,我身后是陕西,青木川在陕西最西端。

我不懂历史,对古代史更是一窍不通,只知道这比登天还难的蜀道,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魏富堂与土匪王三春意见不合,离开铁血营后回到青木川,他得出的经验是,要牢牢把住青木川这块谁也管不着的风水宝地,努力发展经济,扩大生产,把青木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到一个历史的新阶段。要致富,只要开山辟岭地种大烟就是了。更何况种大烟这条发财之路绝非因他而始,盘踞在各处的军阀都在勒令百姓种烟,以满足军饷之需。
但是,魏富堂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种烟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他本人不抽大烟,也不许他的家人和部下抽,谁抽枪毙谁!盛产大烟的青木川,竟然没有一个本地烟民。”

摘自小说 《青木川》


拉近看看比较清楚,如果没有新街,魏府前面那片开阔的粮田,得多好看啊。现在把仅剩的小片土地叫做“田园风光”。
魏辅唐把学校建在古镇最高处,最好的地方,可见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来之前看网上的照片,以为那片乱石滩旁是无人居住的废弃房屋,没想到是有人住的。


坐落在回龙场东边的关帝庙


这个做旧的木牌楼,在关帝庙旁边,这就是老街回龙场。咱们径直往西走走看看,寻找当年的影子……


烟馆
说是里面正在维修,不开放的。我们扒着门缝往里看了看,天上地下都是尘土,看不见里面的院子,也没发现有维修的痕迹。
听说解放后,镇上有一个人向工作队揭发魏辅唐是刽子手,只说枪毙了他的父亲,却不说是因为他的父亲抽大烟。魏辅唐严格的镇规,使镇上无人再敢碰大烟了。 荣盛昌
如今破烂不堪的荣盛昌是魏辅唐二哥的住所,当年是个商店,卖一些日用品和从山外弄进来的新鲜物儿,比如洋火什么的,还有当时连汉中都没有的玻璃,在那个年代,魏辅唐好超前哪。
可惜如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荣盛昌衰败的院子

站在正屋的台阶上往回望,天哦!看上去都快塌了。
我问为什么不修缮一下?
屋子的主人说:政府不让动,如果非要修就自己出钱,还要照原样修复,可是我们拿不出钱来。倒是有人想买,我们还没考虑好怎么卖?我问:你打算卖多少钱?他说:80-100万吧。
我惊讶:这么便宜?要知道你不是卖房子是在卖地界呀?
他无奈地说:将来政府收回去,我恐怕连这点钱都落不着。又接着说:你知道政府收购魏府老宅给多少钱么?才13万,不仅钱少,当初的承诺一个都没兑现!
哦?!后来经证实,还真是这样的。


唐世盛
有三层,中西合璧,高大抢眼,人们叫他“洋房子”,是魏辅唐精心修建的商贸货栈,当时山里山外互通,山货洋货什么都有,南下四川、西去甘肃、东往汉中、北上宝鸡,可谓四通八达,财源茂盛。
现在被私人购买,主人在英国,有两个亲戚在这里替他看管房屋,同时经营小商品。


振兴中华
如今的唐世盛,门口的石狮子也不见了,门庭冷落,失去了往日的兴盛与繁华。后院是不让进的,我隔着脏乎乎的窗户,看见了“振兴中华”四个字,体现了魏辅唐当年的愿望吧。


荣盛魁
荣盛魁在回龙场中间位置,魏辅唐大哥的产业,是国内少有的船形建筑“旱船屋”,有三层,每层都有若干包厢,并仿照轮船包厢的等级排列,雕梁画柱,香榻玉帛,是三省交界有名的娱乐场所。 魏辅唐是绝对不允许镇上的人在这里“娱乐”的,否则,一定严惩! 别看如今屋内彩灯高挂,可您知道么?青木川1997年才通电,2000年才有了电话呀! 昏暗的楼道很窄,咯吱作响,房间里有供参观而布置的陈设。

有通往阳台的小门儿……

在阳台上,可以看见后山上的辅仁中学。

出旱船屋往右一拐,就是去辅仁中学的小路,回头能看清“旱船屋”是这样的。还可看见屋里的灯光和阳台(三个小绿点处),上边那张照片就是站在那里拍的。


再往上走,透过小树林,能看见旱船屋的全貌,还有中间的凉亭~

辅仁中学
魏辅唐创办的辅仁中学,学校正对着笔架山,大门也建成笔架的样子,祝福着镇上的孩子们个个学业有成,走出大山。
“魏富堂在一次抢劫教堂的时候,见识了刀叉、风琴等等他从没见到过的东西,指着电话问神父:这是干什么用的?神父说:说话用的。并当着魏辅唐的面假装示范,实则是在用英语打电话求救。
魏富堂被神父骗了,在他欣赏那些洋玩意儿的时候,军队包围了教堂,军队是开汽车来的。
他如梦初醒,着实领教了电话、汽车、洋话的厉害。从此萌生了追求现代文明的想法,魏富堂的人生思路渐渐游离于土匪队伍,使他的生活道路彻底发生了改变。
回到青木川后,说服他的哥哥贡献出了50亩粮田,建校舍办学堂,从山外高薪聘请教师,除了文化课,还必须教授英语。学校实行免费教育,镇上凡适龄孩子必须上学,否则,家长会受到严厉惩罚。每次学校例会,魏辅唐都要登台演讲,鼓励教师,鞭策学生。
当年胡宗南来到青木川,魏富堂没请戏班子,把学生叫来给他说英语,把胡宗南惊了个目瞪口呆。他说:这里孩子的英文不比南京的差,是魏富堂治理一方的功绩。
叶广芩亲身体会:我在金溪河边向一位老人问询,他竟然能用英语跟我对话。”
摘自小说《青木川》
遗憾的是,解放后的1952年,魏辅唐在自己创办的学校前被枪毙。
辅仁中学校园
春节学校放假,不能进去参观,只好隔着院墙的花窗远看,隐约看见大礼堂的白石头立柱,巴洛克式的浮雕和高高的落地大窗没能看清,宽大的讲台和很有气势的大礼堂也不能参观欣赏,太遗憾了。

辅仁中学新大门

学校青石板铺就的操场
远处的校训我看不清,看清了那字儿写的我也不认识。倒是当年魏辅唐的“普及教育”“适者生存”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没上过两年学的魏辅唐,竟然能说出这样顺应时代的经典语言,培养资助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事,不能不让后人羞愧和敬佩!

回龙场
回龙场的路,原本是坑坑洼洼的青石路,1993年整修时, 修成了水泥路。水泥路抹去了青木川许多历史的印迹,也与古镇建筑显得很不协调。2010年,政府又投资重新改铺青石板。


您能看出那窗棱,从右往左是“抗战必胜”四个字么?
这是在《走遍中国》里看到的,纪录片里没说在哪个位置,我当时好感动,心想:哪天我要是去了,一定要找到它。
可是,参观了好几个景点也没能发现这四个字。忍不住向一个店铺老板打听,老板说不知道,回头问正在吃饭的家人。他的小女儿听了说:我知道,我带你们去吧。说着起身放下筷子。好热情的古镇女孩。



这是一家私人院子,男主人开始似乎有些不情愿,女孩说:舅舅,她们从北京来,让看看吧。“北京”俩字太好使了,再加上我那么有礼貌,舅舅欣然同意让我们参观,还为我们讲解,请我们上楼,说高处拍得清楚。
他不无感慨地说:这是个历史谜团,至今也没人知道这是谁的原住所,但一定是抗日卫国的人。
博友露珠儿留评: 我想这房子的主人在抗战中的行动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这个口号上,他一定会积极的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去做点什么。不管他是谁,我们都要向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当地应该把这窗户好好保护下来。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看到这真实的历史遗迹都应该有所感动。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想到把这口号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敢于把这口号建在窗户上,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国的激情,还要有胆量。这是最值得人敬佩的!
(露珠儿的留评,说出了我心底没有表达出来的话,弥补了我语言上的苍白。谢谢!)

飞凤桥
关于飞凤桥,我还是把小说里的一段话复制在这里吧:
“许忠德说,修桥时青木川的青壮全部出工,工具自备,为自己建桥,一律不计报酬。魏富堂充任监工,全镇的人干了几个月,才把桥板铺上。
有天早晨,魏富堂到工地检查,桥下头的人在抹桥墩的缝子,上头的人在挑水洒桥面。魏富堂刚从桥这头走到那头,桥就塌了,桥上的人受了重伤,桥底下的全砸死了,尸体打捞上来,齐刷刷摆了一河滩。
青木川人说,若不修桥也死不了这些人,祖祖辈辈趟水渡河也没见把哪个淹死,修桥做啥子么!一多半人不想干了。
魏富堂说青木川的爷们儿不能这样母气,人死了桥还得修,人可以趟水,货物进进出出难道也要下水?青木川要发展,道路是第一的,修桥不能撂下。砖桥塌了再修一座石头的,搭上檐篷能遮风避雨,比塌了的更好。
百姓还是不干。
魏富堂动用了自卫队,武装押着大伙干。山里的百姓就是贱,枪一逼,谁也不说什么了。很快,河坝里响起了敲石声,吆喝声,凿好的石条都集中到桥跟前来。
许忠德在诉说,建桥过程时很投入,把号子喊得很有节奏,虽说是在魏富堂枪口威逼下,但对那时的劳动场面还是充满向往。许忠德说这座两柱三孔的大石桥,桥基深入河床有一人多深,石头缝隙是灌了铅的,桥上的木头是整块三寸厚的柏木……六十年来,经了无数次洪水,桥的基座至今纹丝不动,毫无改变。
  说着许忠德把冯小羽领到桥墩前,看上边的刻字。一块大青石上清晰地刻着:“子孙后代永享通畅”,字迹七扭八歪,没有章法,大概是魏富堂本人亲笔。一看后头的落款被凿掉了,冯小羽问谁把落款敲掉了。许忠德说除了你父亲(当年土改工作队队长)还有谁!
许忠德说,事情看怎么说,魏富堂修桥为自己也不是没道理,受益的是他,也是全镇百姓,他死了,桥可是还在呢。没有魏富堂的“不错眼珠”,便没有六十年的“纹丝不动”。现在的工程监督员要是有当年魏富堂一半心劲儿,全国也不会出现那么多“豆腐渣”。哪个工程不死人呢,煤矿一炸,哗啦啦,百十人上不来了,把哪个矿长书记毙啦?”
摘自小说《青木川》


魏氏老宅坐落在镇子新街北边的魏氏老宅,分新旧两个院落。左边是新宅,右边旗杆后面是旧宅的门。
传说,魏辅唐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一个算命先生说:在宅子的右边盖一处新院子,就能生儿子。果不其然,盖了新宅后,两个儿子出生了。遗憾的的是,最小的儿子魏树凯是遗腹子,他没能看到。


墙上写着:为国为民,造福一方。

主楼是团总接待室,上面写着:名震三边,两边是书房和卧室。我感觉新院子是办公的地方。

旧宅里老太太的佛堂,旁边紧挨着夫人小赵的卧室。这个院子是魏辅唐几房太太们的住处。

正对着的月亮门,是太太们出入的地方,就是从外面看右边的那个门。如果门开着,可以看到“天圆地方”。

楼上俯瞰宅院,表面看上去好像还不错,其实,房间里面非常破旧了。游玩儿的孩子们,在本来就很窄的过道里,蹦跶蹦跶地踩着破旧吱吱作响的木板,欢声笑语。
我看着大人孩子蹦蹦地跺着破旧的楼板,非常心疼,联想到小说中的一段话:
“青木川不少人是第一次迈进那些院落的深处,以前送柴送米,进后门,范围限于厨房、柴屋,见不到真正的内里。现在好了,可以径直坐到魏老爷嵌螺钿的太师椅上,将一脚泥痛快地往椅子腿上刮,不用担心魏老爷的脸色。屋里那些带花的厚地毯,也可以肆无忌惮地上去打滚,朝上头吐黏痰,不怕魏老爷不高兴。”
我杞人忧天地担心着这个老宅。
从魏府老宅出来,向售票处咨询:魏辅唐的墓碑在哪?
售票员说:在后面山上的半山腰处,得爬很久,今天下雨路滑,你最好不要去。 我说:我从北京来,那么远不可能再来了,你告诉我怎么走就行了。
售票员一再劝阻,就是不告诉我。我不理她,自己往后山走去。

魏辅唐墓碑
只走了几步路,就遇见一个妹子,她说:就在我家后山上,我带你们去吧。跟着她,顺着小路几步就看到了被青松翠竹簇拥着的墓碑。哪有那么高那么险?售票员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这是2001年,魏辅堂的小儿子魏树凯为父亲立的一块墓碑,碑文由徐种德撰写。
妹子一直陪着我说话,她不无遗憾地说:枪毙魏老爷那年,宁强县有送信的过来,都到了那边山崖上,可惜来不及了,只差20分钟,那时候有电话就好了。
我问:你这么年轻怎么知道的?
她说是家里老人说的。接着告诉我:老人说那时候魏辅唐只要发现镇里的女人们吵架,就把她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劝导,从不对女人发脾气。多好的好人哪!言语间流露出对魏辅唐的怀念和敬仰。
当天晚上,我们围坐在客栈炭火旁,跟魏老板和老板娘说起魏辅唐,他们的语气说法竟然与镇上人非常一致:可惜呀,晚了20分钟,只差20分钟。
我问:魏辅唐的后代有在镇上住的吗?老板娘说有,明天带你去。

老板娘、魏树凯和我我一见魏树凯的面,就知道肯定是魏辅唐的儿子,长得太像了。
魏树凯是魏辅唐的小儿子,1952年枪毙魏辅唐的时候他还在母亲瞿瑶璋的肚子里,今年62岁。
屋里很暖和,魏树凯让儿子为我们沏好了青木川自产的茶,坐下说:1952年他爹被打倒后,老宅被政府没收,他和妈妈只住其中一间,其他房间分给了17家贫下中农。
2005年,县政府为发展旅游业,要把老宅内的居民迁出,魏树凯一家本不想搬出老宅,奈不住政府天天来人,几经劝说才同意的,政府给了13万元的安置费,当时好心为了配合政府开发旅游,没好意思多要,后来装修房子就花了近30万,根本不够用。
后来,他的儿媳被县旅游局聘在镇上当导游,还是临时的,而其他承诺无一兑现。
他的妈妈瞿氏活到92岁,2005年去世。
走进青木川(一)——魏辅唐的故事 魏辅唐后人现状

魏辅唐
魏辅唐1902年出生,1952年被当做土匪枪毙。1987年宁强县重审此案,认为魏辅唐解放前虽有历史罪恶,但解放后未犯新罪,且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属投诚人员,故撤销1952年的刑事判决,对魏辅唐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从此平反昭雪。
我们在老街上游走跟镇上的人聊天,每当问到“魏辅唐是土匪么”的时候,人家要么一扭头不理我了,要么一撇嘴:土匪?是魏辅唐重建了几乎让土匪毁掉的青木川,他为镇上做好事,办学堂,广为施舍,从不欺负人,他不是土匪,是好人!
这是青木川人对魏辅唐的评价。百姓不管别的,只要给他们带来安定幸福的日子,就是好人。


当年的飞凤桥
中国古镇大同小异,各有各的故事,而青木川与众不同,它的故事最为独特,最令人回味。三天下来,自己似乎已经融入了那段历史故事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伤感和遗憾。


“枪毙魏富堂,证据确凿,不是冤假错案。现在平反是现在的需要,就像人的手,手背看上去是黑的糙的,翻过来手心就是白的细的,翻过来掉过去,就是一只手。仿佛时光绕了一个圈,大家都变了,只有魏富堂还是原来,在一旁一言不发地看着大家。”
摘自小说《青木川》

如今的魏氏老宅,依然静静地坐落在那里,背靠凤凰山,聆听金溪水,默默注视着古镇的变迁,眼瞅着油菜花开,一年又一年……

资料:
小说《青木川》原型人物之一的徐种德因病在2011年5月31日14时逝世,终年87岁。
徐种德,1925年生,先后在玉带小学、宁强初级中学、汉中联中读书,是第一期被魏辅唐派送到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的贫困学生之一。1949年7月,魏辅唐扩编‘宁西人民自卫总队’时,掌握英、俄两国语言且精通历史的他,放弃成都优越的环境,回到青木川镇任宁西自卫队少校参谋主任。
1951年1月31日随魏辅唐一起到宁强县城缴枪投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连任任1—5届宁强县政协委员。几十年的风雨坎坷,八十多岁高龄的徐种德老先生在青木川的家中生活至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910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

原文地址:冯康:一位杰出数学家的故事作者:数学教育纪念冯康院士诞辰90周年汤涛 姚楠 杨蕾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本领就在于化复杂为简单,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冯康 老人走了,世界出奇的宁静,没有轰轰烈烈的告别,没有连绵起伏

一颗马蹄钉的故事 三只小猪的故事

一颗马蹄钉的故事“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钉;丢了一只马蹄钉,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这是著名的英国民谣,其中提到的故事在历史上真实的发生过。1485年,英国

《萧十一郎》之后的故事 萧十一郎原著中的结局

《萧十一郎》之后的故事    前言:这是一位目前尚不知名的作者给《萧十一郎》写的续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给配在《血掌魅影系列》的古龙伪书中。  《十一郎》故事  按古龙的小说,十一郎应该姓萧,但这个故事不是古龙写的,咱们不能

青木川——辅仁中学 辅仁中学校长程立雪

p1↑原牌楼式样的学校大门上方镌刻着“辅仁中学”4个大字,是由 徐种德先生书写的。由古镇回龙场“旱船屋”旁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到了原辅仁中学的大门。原牌楼式样的学校大门上方镌刻着“辅仁中学”4个大字,是由徐种德先生书写的。校

《二十四个孝的故事》读后感何一菲 关于孝的故事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让我们追捧和学习,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孝是中华民

声明:《走进青木川一 ——魏辅唐的故事 魏辅唐后人现状》为网友我有我的丝带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