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楝科)
Melia azedarach L .
别名:苦楝树(本市),苦楝皮(根皮的中药名)。
识别特征:落叶乔木,高8 — 20 米,树皮暗褐色,表面有灰白色状皮孔;嫩枝有毛。叶互生,2—3回单数羽状复叶;叶柄基部肥大;小叶片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 厘米,边缘有钝齿或为羽状浅裂。圆锥花序腋生,长达20 厘米;萼5裂;花瓣5 ,淡紫色,平展或反卷;雄蕊10 ,花丝联合成筒。核果淡黄色,长圆形至近球形,直径1 . 5—2 厘米,5 室,每室有种子l粒。花期4 一5 月,果期10 一11 月。产况栽培于村庄附近、河边、路旁,低山坡亦有少量野生。全市各县极常见。
采制:根皮、树皮、果、叶入药。根皮全年可采,刮去外层红皮,以减少毒性,晒干或鲜用;树皮夏季采剥,卷拢晒干;果冬季采摘;叶4一11月可采,多鲜用。果实称苦楝子,应与川楝子区别使用。
成分与药理:根皮(根白皮)含生物硷(楝树硷)、苦楝素、中性树脂、鞣质及香豆素的衍生物;果(苦楝子)含油脂、苦楝素和鞣质等。
1.抗微生物作用:
( l)根及子煎出液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均有抑菌作用。
( 2)抑菌试验(平板打洞法): (皮)金黄色葡萄球菌轻度敏感;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不敏感。
2.驱蛔作用:苦楝皮的醇浸出液对猪蛔有麻痹作用,煎剂药效较低,有副作用;其有效成分苦楝素对玻璃器内培养的猪蛔在0 . 134 一0 .15 %浓度时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 一2 小时后,自发性活动锐减,6一7 小时多数猪蛔的活动消失,但不能杀死。曾将苦楝素试制成2. 5 毫克片剂,成人服用6—8 片,数千例的临床结果表明该成分的驱蛔率高于90 %,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
3.鼠蛲虫在50 %及25 %苦楝液中,12 小时后全部呈死亡状态,在10 %、5 %、1 %浓度下,24小时后尚未全部死亡。
4.毒性:苦楝皮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其表层褐色树皮中,毒性尤为显著。苦楝素对“资蠹毙远镜陌胧滤懒课479 . 6士毫克/公斤,“资笾卸舅劳龌郝狼昂粑⑷酰榉欢
苦楝中毒的解救,按一般中毒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并用苯甲酸钠咖啡因皮下注射,收效较快。
性味与功能:味苦,性寒,有小毒。皮燥湿,杀虫。子杀虫,行气镇痛。
用法:皮(白皮)5—10克,鲜用15—30克,小儿酌减。子6—12克,水煎服;叶多煎汤外洗。
临床应用:树白皮及根白皮用于蛔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叶用于皮肤湿疹、脓疱疮。
1.蛔虫病:
( 1)肠道蛔虫病;本品鲜白皮25—30克,儿童减半,水煎,加红糖30克,一次服;或配贯众等量。
洞头县防疫站用本品树皮、贯众各60克作煎剂,一天服,治疗蛔虫病41 例,有效率为81 . 1 %。(洞头县《卫生防疫资料汇编》1971 一1972 )
据报道,用苦楝树干皮200 克,水煎,成人分四次服,一日二次,二天服完。蛔虫排虫率达96 . 7 % ,虫卵转阴率在2 . 8一7 , 1 %之间,与山道年对照组(成人0 . 135 克,一日三次)排虫率为94 . 8 %近似,但比山道年组的虫卵转阴率(34. 8 % )为低。用100 克苦楝皮煎剂内服,排虫率仅为81 . 3 % ,比200克组疗效为差,认为苦楝皮驱蛔疗效与剂量有关。并指出不用根皮而用树干皮,有利于保护植株。(《中华内科杂志(12 ) 1964)
温州市东风医院用本品树干白皮30克,水煎二汁,浓缩成40 毫升,另用赤石脂、巴豆霜各研成粉,以10 : 1合成“巴赤散”。1一5 岁服苦楝液40 毫升,“巴赤散” 0 . 6 克;6 一10 岁服苦楝液60 毫升,“巴赤散”1 . 2 克;11 一15岁服苦楝液80 毫升,“巴赤散”1 . 5 克;16 岁以上服苦楝液100 毫升,“巴赤散”1 . 8克。饭前或临睡时开水冲热,一次顿服。观察56 例,服药后在24 一72 小时内排虫的有52 例,占92 . 85 % ;排出蛔虫1一5 条的为最多,占63 , 47 % ,排虫条数最高者达40 条以上,平均每例排蛔8 . 1条。未发现严重反应及中毒现象,有恶心、呕吐及轻度腹痛者仅4 例。(《苦巴合剂驱蛔实验观察报告》 1961 )
( 2)蛔虫性肠梗阻:本品鲜皮煎成25 %煎剂200 毫升灌肠,每隔半小时灌肠一次,第二次300 一500 毫升,第三次600毫升,总剂量为1100 毫升(含生药275 克),为一疗程。如未见排虫,可再重复进行三次。
用上法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50 例,一疗程的29 例,二疗程的15 例,三疗程的6 例。治疗结果,47 例排虫而愈,3例虽未排虫,症状均在48 小时内消失。排虫最多151 条,最少2 条,其中以20 — 40 条为最多。副作用轻微。(《 中级医刊》(3) 1964 )
( 3)胆道蛔虫病:本品根皮、乌梅、凤尾草各30克,积壳、南五味子根、延胡索各10克,生大黄1.5克(后下),水煎服。
东阳县巍山医院治疗26 例,1 一2 剂痊愈。(浙江《 中草药单验方”唷第一辑)
2.蛲虫病:本品树皮75克,百部150克,乌梅10克,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大碗,每晚用50 毫升药液灌肠一次,连续2 一4次。
3,阴道滴虫病:本品树皮30克,加水5 倍,煎20分钟,过滤得棕色药液。先用高锰酸钾液冲洗外阴部,擦干,再用浸透药液的纱布棉球一个留置阴道内过夜,次日取出,每日一次,5 一10次为一疗程。
江苏省盐城专区医院用上法治疗经确诊的33 例,治前都有白带增多,半数患者外阴及阴道有明显炎症,三分之一患者有外阴搔痒。在用药3一5 次后,自觉症状均好转,白带减少,阴道炎症及搔痒感消失。
4.脓疱疮:本品树叶320克克,水6 斤,煎40 分钟,过滤外洗。
5.头癣:本品果焙黄研末,制成50 %药膏,先用10 %明矾水洗净患处,擦干再涂药,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般用二一三个疗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用上法治疗黄癣84 例,痊愈33 例,占39 . 4 % ,进步48 例,占57 . 1 % ,无变化3例,占3 . 5 % ;白癣66 例,痊愈37 例,占56 . 1 % ,进步29 例,占43 . 9 %。(《 中级医干11 》(4) 1959 )
附注:
中药川楝子(金铃子),系苦楝同属植物川楝Melia toose : lda : 1 Sieb .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与苦楝子的性能大体相似,但也有些不同,应区别使用。川楝子能泄肝、止痛、杀虫,以行气止痛为主,用于院腹胀痛、胁痛、病气作痛、蛔厥腹痛,常作煎剂内服;苦楝子杀虫力较强,一般均为外用,内服虽亦有理气止痛的功效,但毒性较大。据报道,13例急性苦楝子中毒病例少者服10 粒,多者服60 一70粒,一般服后数小时即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麻痹或抽搐、头痛、腹痛等中毒症状。(《中华内科杂志》 (11) 1964)
二、商品苦楝皮,应为植物苦楝和川楝树的根皮和树干皮。以往曾发现有的县将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 ( Roxb . ) Burtt ct Hill的根皮及树干皮作苦楝皮收购。两者的主要区别点:
1.外表而呈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平坦而有棕色小麻点。内表而黄自色,断面纤维成层,作薄片状,可层层剥离。味苦· · ··苦楝皮。
1.外表形态与苦楝皮近似。内表面红棕色或淡黄棕色,断面纤维性,不能层层剥离。味涩而微苦· · · ·南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