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故事
元朝末期池州上清溪车头山下有一黄姓聚族而居,其始祖黄文衍原籍徽州左田,因拜师叶蘭门下来到贵池,并定居于西门圣母桥南,后人因慕清溪河万罗秀色,迁居到此。黄彦明便是这黄家之后,黄家世代崇尚书礼,家道虽算不上殷实,衣食倒也无虞。这黄彦明生的仪表堂堂,又豪侠仗义,在乡里口碑极好,并与本邑富家子弟许元相交甚厚,两人时常在一起谈今论古,结伴相游。
那许家是当地首富,被号称“双百万”。在上清溪云子畈有上下共600顷良田及大片山场,论其房产,时人有一句话叫“驴驮钥匙马驮锁”,可见富甲一方绝不为虚。
世事多变,人事难测,正当年轻力壮之时的黄彦明,因病撇下年轻的妻子程氏和幼子黄德,弃世而去。
黄彦明故去之后,黄家从此日子变得艰难起来,靠程氏帮别人搓绳纺纱所得微薄收入也难以维持家计。许元看到黄家凄惨景象,念及往日与黄彦明之情份,上门与程氏商议,愿接小黄德去他家。一来许家需要人手,黄德可以做些放牛打柴的小事,二来黄家不仅解决了小孩吃饭问题,还能得到许家付给的一点工钱。就这样黄德去许家做了帮工。
那天黄德独自一人在山脚下放牛,远处走来两个人,虽然衣着褴褛,但器宇不凡。两人一边缓缓步行,一边观山察水,并不时比划交流。原来这两位是有名的风水先生,一个叫张宗道,一个叫胡仰光。他们发现一条龙脉从太婆山发迹,延伸到此,专为探寻龙穴而来。两人来到黄德身边,黄德好奇地看着他们俩,一旁静静地听着二人的对话,他们对身边的这个放牛娃也丝毫没设防。“难道这个水凼就是龙穴所在之处?”张宗道疑惑地问。“也未可知,我们在这里插一支老虎花(黄杜鹃花),明早来看,如若明早这支老虎花能变成莲花,那么龙穴就在此处。"胡仰光提议道。他们随手在傍边折了一支癞痢花插在水凼里,飘然离去。
小黄德听着两人的对话,心里早有了盘算。第二天起了个大早,赶在两个风水师之前抢先到了水凼处,果然发现昨天的癞痢花变成了一朵莲花,心中惊奇不已。他迅速拔去莲花,重新插上一支癞痢花。等两位风水师来的时候,不知道中间发生了这一段故事,两人摇头叹息着离开。
打那以后,黄德脑子里整天思索着这件事,水凼正是东家的,怎样才能得到这块风水宝地呢?经过一段日子的谋划,终于有一天向东家开口了。
那天外面正下着雨,坐在厅堂里的许元一眼瞥见门外院子里的黄德,只见黄德头不戴斗笠,身不着蓑衣,立在雨中。许元不知黄德为何如此,便问道:“黄德,还不赶紧回屋子,干嘛站在外面淋雨?”黄德回道:“我们孤儿寡母生活困顿,幸得世叔关照将我收留,我才得以日日有温饱。今日忽想起故去的父亲,停棺多年找不到一方墓地,一直在外经受日晒雨淋,做儿子的心中甚苦,故而淋雨自罚。"
许元平日只觉黄德年少不谙事,从没有留意他心中所思所想,今听他这么一说,不禁心中暗忖这孩子还真不简单。便道:“你年纪虽小,难得有这份孝心,我家山多地广,待明日择一块地给你父亲安葬。”黄德听完迅即跪倒在地:“黄德乃贫寒出身,也无过分奢望,只求世叔家某块水凼即可。”
“这孩子说哪里话,我许元岂是这等小气人,况令尊在世时与我兄弟相称,那里地势低洼,常年积水,如何能作墓地之用。”
“彼处虽不是理想之地,但与寒舍相望,日后上坟方便,我只求此一块地,望世叔应允。”
“好吧,就依你。”许元实在拗不过他,并答应了。
“多谢世叔。”说完给许元磕了几个响头方起身。
后来择日下葬不必细说。
再说这许元,家产丰厚,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许凤,女儿许娇。许家对儿子管教甚严,希望他将来能撑起许氏门楣,儿子许凤也很听话,每日闻鸡即起,发奋攻读。而对女儿许娇则一味惯纵,使得这许娇比男孩更调皮任性。许娇比黄德小一岁,他们自小在一起,偏偏许娇又喜欢跟随在黄德身后,两人形同兄妹。许娇遇有过不去的沟坎总是求助于黄德,黄德也处处让着许娇,保护着许娇,在外面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她。两人真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随着年岁渐长,许娇变得沉稳起来,已不像过去那样疯疯癫癫了,有时也跟着母亲学些女工。从十四、五岁开始,不断有人来许家提亲,托人来提亲的人家一律非富即贵,象许元这样的富豪之家,与他结亲,一般人想都不敢去想。当问及许娇时,许娇一律回绝,一句话“我不嫁人”。
时间一长,许元夫妇似乎看出一点端倪,加上外面也有人背后议论,说许家小姐可能看上帮工黄德了。甚至有人添油加醋,编造一些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
许母将女儿喊到一边,私下探问实情,没想到女儿毫无羞涩地直回母亲道:“我喜欢黄德,只愿嫁到黄家。”
母亲听完女儿的回答,怔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天下哪有这样的事,一个富家小姐嫁给自家的帮工,这叫我许家脸往哪儿放。母亲知道女儿一贯任性,认定的事儿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当天夜里老夫妻为此商议,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办法。最后还是许母献计:“此事只能从黄德身上想办法,我们给他银两,叫他立即离开许家,并从本地消失,如果黄德不从,就拿我们给他父亲的墓地来要挟。”
第二天就再也没有看到每天出入许家的黄德了,过了几天,许娇托人打听,了解到黄德已带着母亲离开家,不知去向。
许娇知道这一切都是父母暗地里使的手脚,便去找父母亲论理:“黄德虽然家贫,但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又勤劳能干,你们把他逼迫到哪里去了?”
父母劝说道:“黄家一贫如洗,与我许家门不当,户不对,你若嫁到黄家,落人笑话不说,眼睁睁地看着你去受苦,我们于心何忍?”
“我已打定主意,非黄德不嫁。”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黄德如今已远走他乡,不会回来了,去向何方,我们也不知情。”
经过几次苦苦相求,许娇依然不能如愿。一气之下,去了尼庵,削发为尼了。
许元夫妇多次劝许娇回家无果,便派人到处寻找黄德下落,皆无功而返。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年过去,许娇在庵堂取法号云清,三年来每日面对着青灯黄卷,念经诵佛,仿佛已万念俱灰。
那天庵堂当家师被人请去做斋事,云清上山采药,途中见一汉子倒在路旁,旁边放着豆腐担子,云清走近一看,此人尚有气息,仔细辨认,不禁失声惊叫:“这不是德兄吗?德兄,你如何在这里。”汉子微微睁开眼,轻轻说了声:“娇妹”一行泪珠滚落而出,随即又晕了过去。
云清费了好大劲,将黄德背进庵堂,脱去脏兮兮的外衣,放在自己床上躺好,盖上被子。想到黄德落到如此田地,都是自己父母造成的,当然与自己也脱不了干系,一时悲从中来,两行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从脸上落下。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听见外面脚步声响,知是师傅回庵,这下云清犯了难,若是师傅发觉一个野汉子躺在自己床上,少不了一顿责罚事小,还不知会将德兄如何处置。情急之下,先将黄德脱下的外衣藏好,干脆自己也脱了外衣,钻进被窝,急忙用被子把黄德盖个严实。
师傅回庵见云清躺在床上,便询问缘由,云清回答师傅道:“今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师傅勿虑,云清稍事歇息,一会就好。”师傅信以为真,不再追问。
在许娇体温作用下,黄德渐渐苏醒过来,当发现娇妹偎在自己怀中时,惊讶万分,正要 说话,被许娇用手捂住了嘴,示意他不要声张,黄德会意,两手把许娇紧紧搂住,许娇仰头迎去,两人吻合在一起。
自从黄德离开家乡,在另外一处搭建了一座茅房,与母亲相依为命,每日里以打豆腐为生,早起做好豆腐,白天走村串巷叫卖,一年前母亲去世。不久前在卖豆腐时,偶然间听说许娇因为自己已经出家为尼,心中有无限的愧疚和感动,这次特地寻找到此,上山时由于又饥又累,晕倒在路旁,幸被许娇发现,也是天缘凑巧。
许娇偷偷弄了碗斋饭,黄德吃完后,悄悄离开庵堂,临别时,一对有情人紧紧相拥,难舍难分。此后两人又有过多次幽会。
光阴荏苒,此时许娇已怀有身孕,妊娠反应越来越强烈,终被师傅察觉,许娇知道瞒不过,并如实相告。师傅听完许娇的叙说,便道:“你尘缘未了,我也不罚你,你还是下山去吧。"第二天,师傅带口信去了许家。许元夫妇虽然觉得此事有失颜面,但想到女儿终于可以回到自己身边,还是兴奋异常,于是火急火燎地将许娇接回了家。
许元夫妇从庵堂接回许娇,心中高兴自不必说。然而一个未出嫁的女儿先是出家为尼,后又带着身孕回家,此一不光彩事有损许家门风,事已至此,场面如何收拾?思来想去,两人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黄德,反正现在黄德孤身一人,不若就让他来许家入赘,做许家上门女婿,这样对外也体面些。根据许娇提供的线索,许家很快找到了黄德,黄德听了许家意图之后,想到以后能够和心上人许娇日日相守,高兴都来不及,便立马答应下来。
数月过去,许娇妊娠期满,产下一子,因父亲入赘许家,故从舅姓,取名许观。产前许娇曾梦见一条龙盘于胸腹,后来许观果然资质超群,敏慧异于常人。在学堂读书,无出其右者,其才资连先生也屡屡惊叹不已。一日一班学童做诗作对戏耍,许观屡出奇句,众人莫及。先生一旁观之,暗自叹服,也笑出一联:“禾瘦稗肥,家种难敌野种”,许观明白先生之意,也就不客气地立即对答:“眉短须长,先生不比后生”,此后先生更加不敢小看许观。
稍长,许观又从黄殷士受举子业,筑翠微书院于齐山中。黄殷士乃元末博学之士,后来为国死节,此举对许观影响很大。
由于许观聪敏好学,于洪武庚午乡试中取得解元,接着连登辛未会员、状元。成了历史上少数连中三元的名人之一。许观不仅如此,在此前的县试、府试、院试中均拿第一,六首夺冠的历史上唯他一人。正是因他创造的奇迹,人们把过去的“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改成“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稀”。
说起许观上京赴考还有一些故事,大比之年四方学子汇集京城,宗师大人正在主考,忽见考场外一道冲天红光,便使人去探个究竟,回报说:“红光起处,躺着一考童,因一路奔波劳顿所致。”宗师大人吩咐赠予茶水,稍事休息,引进考场。那许观迟到考场,却第一个完卷,文章一展,锦绣非常。主考官将几篇优等答卷呈给朱元璋御览,朱元璋看了许观所作答卷,爱不释手,亲自策问,许观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一甲第一名即状元。接着朱元璋问及许观家乡情况,许观回禀:“学生家住贵池上清溪,上有青狮下有象,中间一条玉带河,日有千人作揖,夜有百鸟朝凤。”边说边画示于皇上,朱元璋一看这风水乃有出帝王之象,随即提起朱笔将清溪河改了个流向,不久发生一场特大洪水,冲毁了许家庄园,清溪河从此改道,破了风水。
许观取得功名入仕以后,绘父母墓图,常常独坐图画前瞻拜,拜则泪下。此事被朱元璋知晓,在一次召见许观时问他何故如此,是否有什么心事,许观趁机将自己的身世禀给朱元璋听,并恳请皇上恩准他恢复黄姓,朱元璋同意了许观的请求,自此许观改名黄观。
大明王朝到了建文帝时期,黄观已是朝中重臣,经常参与重要国事奏议。皇叔燕王朱棣,飞扬跋扈,傲慢无礼,其他大臣看在眼里,慑于朱棣权势,敢怒不敢言,只有黄观每每顶撞。一次在皇帝面前,朱棣佯称自己身体有恙,不宜行跪拜之礼。黄观当即斥之:“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为此,朱棣嫉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自北平府起兵叛乱,叛军直逼南京城,黄观受旨携玉玺来到长江上游招募救兵。当船行至乌沙罗刹矶时,家童来报,说皇帝不知去向,燕王已经即位三天了。黄观仰天长叹,知道大势已去,嚎哭着向东拜了数拜,投身激流之中。百姓们纷纷来打捞,只找到黄观生前佩戴的一顶珠丝棕帽。
江山易主,其夫人翁氏(贵池池口人)悲痛万分,毅然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女儿来到聚宝门(今中华门)外西南边南河与秦淮河交汇的栅拱桥边相拥投水而死。翁氏投水时呕血桥头一块石头上,血色凝结并不消退,且形成双手合十端坐的隐隐人影。一位僧人途经桥上,发现此石,以为是佛祖显灵,便将此石运到城外老虎巷内石佛寺中点香供奉。不久,某日夜里,这位僧人梦见翁夫人对他说:“我乃黄状元妻也。”僧人恍然大悟,更生出崇敬之心。此事在民间竞相传说,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断。
黄观全家殉节,朱棣还不解恨,下令诛杀黄观九族,捉拿到一百多人,其余的逃匿分散各处,今天的斗滩南坡、桂畈何村、梅村丁冲、杨垅、象山铁炉毕、清溪四联等地黄姓之家大都是黄观家族的后裔。
作者 安徽池州市第三中学章征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