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实录

《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实录

这篇文章读了N遍了,依旧震撼无比,它帮我解决了很多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1、怎么教会孩子层层深入的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读出内涵。2、怎么教会孩子有效的体味汉语的精准和魅力。梅溪、海纳都是纳兰的粉丝,我没有她们那么深情灵动,就拿纳兰词的课堂来表示对他的礼赞吧!

见”到一种诗的境界——

《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

(米评:我是很喜欢诗歌的,因为精巧,因为言简意赅,但每次公开课选课时指导老师总是一句话就打消我选择诗歌的念头,他们说太难讲,不容易出彩,我也不敢反驳,但心里是经常那个腹诽不已的。今天,终于见到了标尺。)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米评:很大胆,让学生初读就读四遍,时间应该很充裕啊,日常教学应该切实可行。)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词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米评:每次朗读都有具体的要求,很好。)

  生:(齐答)明白。

  师:自由朗读《长相思》,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长相思》。)

  师:(课件出示《长相思》这首词。)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一个生字,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读准了。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风一更这个“更”是多音字,聒碎乡心的“聒”是个生字,她都念准了。来,我们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读)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长相思》?请你,其他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词句的中间时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真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身向榆关”的后面停顿了。

  师: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夜深千帐灯”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米评:现场利用学生出色的朗读指导诗歌的停顿,引出有板有眼的专业术语。)

  师:对,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我们读这两句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预备起。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再来一遍,“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读。

  生:(齐读)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师:真好,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米评:读出味道,已经上升到文学鉴赏中共鸣的高度上来了。)比如《长相思》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有许多种读法,有的读《长相思》(快速而平淡地)有长的味道吗?有相思的感觉吗?

  生:(齐答)没有。

  师:比如你这样读,《长相思》(缓慢而深情地),有感觉吗?有味道吗?

  生:(齐答)有。

  师:读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谁来读一读《长相思》?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注意听,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生1:(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好一个“故园无此声”,有味道,谁还想读?

  生2:(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好一个“聒碎乡心梦不成”,来,我们一起读,读出你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米评:很欣赏这段,这是语文老师特别希望达到的境界,反复吟咏课文又不落痕迹,也就是带着孩子们进入了文本,真正去体味我们的语言就是这么的一往情深,含蓄蕴藉,经得起再三的咀嚼,还很美。)

  师:真好!同学们,词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面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米评:孩子们开始跟着老师再创造了。)

  生1:我感到纳兰性德非常思念家乡。

  师:这是你的感觉。谁还有别的印象和感觉?

  生2:我感觉到纳兰性德思念家乡,梦都睡不好了。

  师:不是梦都睡不好,是觉都睡不好,根本就没有梦。同学们,梦都作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米评:这几句一点儿也不花哨,但是很有质感,其实这就是洪七公赞美黄蓉烹饪手段了得的那种境界,没有虚头,没有猎奇,就是清清浅浅在文字上做工夫,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就是太想讲好课了,总是把一些看着很吸引人的噱头引入课堂,很热闹,但是不实在,能将肥鸡大鸭子鲜鱼作好吃不奇怪,但是能把豆腐白菜这种家常菜肴做出那个美味才更考验厨师的功夫。)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地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请大家仔细地看书上的插图,仔细地看书上的注解,然后,试着去想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明白吗?(米评:嗯,利用好课程资源,尽量发挥教科书的功能,赞!)

  生:(齐答)明白。

  师:好,默读《长相思》。

  生:(默读《长相思》,按要求思考词的大意。)

  师:现在王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首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没有。(板书“身”)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了,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米评:好问题,主问题不在多,绝对在于精,要能提携全篇。)

  生1: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

  师:请站着,山海关外。继续说,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2: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师:路上,请站着。继续说。

  生3:作者的身在山海关。

  师:你也站着。谁还有不同的理解?身在何方?

  生4:他的身在山海关那边。

  师:那边,山海关的那边。好,那么“山一程”呢?身在哪儿?还可能在哪儿?

  生5:身可能在山上。

  师:可能在怎么样的山上?

  生5:非常高的山上。

  师:在崇山峻岭上。那么,“水一程”呢?他的身还可能在哪儿?

  生6:他的身可能在船上。

  师:可能在船上,是的。那么“夜深千帐灯”呢,他的身可能在哪儿?

  生7:他的身可能在营帐里面。

  师:营帐里面,请站着。孩子们,这里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七位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米评:高手啊,绝顶高手,愣是化学生散漫的回答为神奇了。短短的诗篇摄入了太多的意象和神韵了。)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板书:在“身”后面写“在征途”。)

  师:请坐。已经读懂了一半,下面我提第二个问题。(板书“心”)纳兰性德的心,心情的心,心愿的心,心在那儿?

  生1:他的心在故乡

  生2:他的心在家乡。

  生3: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生4: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生5:纳兰性德的心在家乡。

  师:用课文里的一个词,一起说,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生:(齐答)纳兰性德的心在故园。(米评:挺有意思,老师其实是不满意家乡这个词儿的,因为它明显不如乡关、家园这些词有韵味,这是课堂中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学生就是说不出老师想让他们说出的那个词儿,王老师的提醒很及时很机智,用课文里的一个词儿,回归了文本。)

  师:好。(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孩子们,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板书:在这两句上画了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生1:我发现了,他身在征途,却很思念故乡。

  师:不错。你说。

  生2:我发现纳兰性德既想保家卫国,又很想自己的家人。

  师:你理解得更深了一层。

  生3:我觉得纳兰性德肯定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师:你的心思真是细腻啊。

  生4:我还觉得纳兰性德不管在什么地方,心里总是有家乡的。

  生5:我觉得纳兰性德虽然远离家乡,可是心总是牵挂家乡的。

  师:好,一个远离,一个牵挂。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长相思。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己读一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米评:又是一种很有机智的朗读方法的指导!)

  生:(自由读《长相思》。)

  师:好,咱们一起读一读《长相思》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师:(课件播放一段音乐后,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米评:教师自身的泛读也很重要,王老师底气颇足,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不敢泛读了,其中的原因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师:一起来,预备起。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稍作停顿)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米评:极好的问题,也不难。学生会有话说,在反复的朗读之后。)

  生1:我看见了士兵们翻山越岭到山海关,外面风雪交加,士兵们躺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在思念他的故乡。

  师: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生2:我看见了纳兰性德在那里思念家乡、睡不着觉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生3:我看到了纳兰性德走出营帐,望着天上皎洁的明月,他思乡的情绪更加重了起来。

  师:你看到了抬头仰视的画面。

  生4:我看到山海关外,声音杂乱,士兵们翻来覆去睡不着,但是在他们的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睡得很宁静。

  师:你们都看到了,你们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米评:我很重视王老师的评价总结语,简练而富有诗意,语文老师本色表露无遗。)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

  师:(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米评:提示恰到好处。程度好的同学可能会被打扰。)

  生:(继续在音乐声中想象写话。)

  师:好,孩子们,请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么样的画面和情景。

  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纳兰性德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就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米评:这个孩子很厉害,想象力超强,对家乡的风情描摹的很细致。)

  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

  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

  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挑着水,一家人做好饭后,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故园的生活真是其乐融融啊!但是,但是,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却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却都破碎了。(板书: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面写个大大的“碎”。)

  师:谁再来读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米评:孩子们的感情被带入高潮了,诵读入情,已是必然。)

  生1:(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相偎在一起的那一份温暖,那一份的幸福,这里只有——(米评:真是会煽情啊,但是我已经搞不清他们读得是第几遍了,估计都已经背会了!)

  生2:(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读啊!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牧童的短笛,没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天伦之乐。这里只有——我们一起读。(米评:老师还不满意,继续向青草更青处慢溯,在学生的心尖上继续施力。)

  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生:(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破碎之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了,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得好。谁还想问?

  生2: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师: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吗?好,继续问。

  生3: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你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然的话,如果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既然身在征途,你就应该一心干你的事业,为什么还要对故园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

  生4: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想念家人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米评:其实,孩子们有的问题,还是比较傻得可爱的,但是,老师避开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巧妙引出了纳兰的另外一首词。)

  师:孩子们,你们都问过了,是吧?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问过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过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样两句词,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课件呈现两句词。)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外,还会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

  生1: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1:(朗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一下,改成——

  生1:问“夫”。

  师:对!你再来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站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米评:这儿又是王老师的过人之处,他太擅长创设情景了,这一招王君也很擅长,讲老王,讲白求恩都用的炉火纯青。)

  生1:(朗读)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深情的妻子啊!谁还会问纳兰性德?

  生2:纳兰性德的儿子,

  师:儿子,好,儿子问一问,你现在是纳兰性德的儿子,你来问一问,你把“君”字改成——

  生2:父

  师:父,好。长亭外,芳草萋萋,儿子拉着父亲的手问——

  生2:(朗读)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毕竟是儿子,感受还不是很深。(笑声)

  生3:还有他的父亲。

  师:你就是他的父亲了。长亭外,秋风瑟瑟,白发苍苍的老人问纳兰性德——

  生3:(朗读)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老父来日不多了,不知还能见儿几面啊!还有谁也会问纳兰性德?

  生4:还有他的哥哥

  师:虽然纳兰性德没有哥哥,但是你可以暂且做他的哥哥。长亭外,雨雪霏霏(米评:一看,就是通读过诗经的!),兄长递上一杯酒,问道——

  生4:(朗读)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兄长,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米评:这儿,老师在时时刻刻把汉语的美展现给学生,排比铺陈,美不胜收。)我们再一起问一问纳兰性德吧: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板书“轻”)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再读《长相思》,默读,你在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啊,我不是轻离别啊。

  生:(默读《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一问我的老父。老父,你说我是轻离别吗?

  生1: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深明大义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2: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笑声)

  师:好一位贤良的妻子啊。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啊,我是何等地重离别啊。可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米评:终于透露了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王老师真能沉住气啊!)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我舍不得离开年迈的老父,舍不得离开温柔的妻子,舍不得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园啊!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米评:理想和寂寞,壮志和孤独成就了一代词人。)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掌声。)

(米评:我在想,为什么,这些名师一上课就可以连着780分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跟着老师读透文本、声情并茂,而我们讲课从导入到结束一般只有40分钟,如果你再想让孩子们多读几遍课文,简直是难上加难,幸亏我们的随堂课更多,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大家的课堂实录咀嚼、消化、沉淀、反思、运用、光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8279.html

更多阅读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执教学校:济渎路学校七年级(4)班执教人:史佩霞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去年,中国一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所有华人为之自豪。其实,有能力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家不止莫言

《祝福》 课堂教学实录袁卫星 名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及点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本文原载上海《语文学习)2011年第10期)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执教时间:2011年5月31日;班级: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师:同学们好。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

薛法根《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nbs 薛法根课堂实录

薛法根《唯一的听众》课堂教学实录(一)师:同学们好。请同学们们拿出一只笔和稿纸或者笔记本,准备上课。好,我们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一读课题。生:《唯一的听众》师:课文中有一些生字和词语,看同

声明:《《长相思》课堂教学实录 王崧舟长相思教学实录》为网友一个人的精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