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月8日,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生于莫斯科州帕夫洛甫斯基市,父亲是纺织工厂的技师,母亲是幼儿园保育员。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的妻子名叫塔玛拉·伊万诺夫娜(1944—)。女儿安娜、儿子弗拉基米尔都继承了父亲的表演艺术事业。
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1950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表演系。1948年,苏联电影大师谢尔盖·格拉西莫夫执导《青年近卫军》,出演主要角色的都是他的学生——电影学院在校生,其中就有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和维亚切斯拉夫.吉洪诺夫(饰演沃洛佳·奥希穆辛)。
吉洪诺夫的银幕成名作是《这事发生在宾科沃》,他在影片中扮演青年拖拉机手马特维·莫罗科夫。
吉洪诺夫先后出演了四十多部电影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维埃电影的不朽之作《战争与和平》,他在片中扮演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
1970年,吉洪诺夫获得苏联国家奖金(因《等到星期一》1968)。

1976年获得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奖金(因《春天的17个瞬间》1973).
1980年获得苏联最高奖——列宁奖金(因《白比姆.黑耳朵》1977)。
1974年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76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82年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光荣称号。========在我青豆未开的小学时代,我记得的唯一两个(这是语法错误还是数学错误?)使我注意到性别的帅哥,一个是《李白》里的李白(石维坚),还有一个就是《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在我那幼小的心灵上刻过两组镜头: 1. 李白乘舟将欲行... 2.安德列公爵中炮弹倒地前看到的灰天白云(上小学时我家电视是黑白的)...如果不是由吉洪--诺夫这样帅得惊动了苏维埃的人演,那个年纪的我更感兴趣的应该是打中安德列公爵的那门火炮...中学时代看《春天的17个瞬间》,同学都替吉洪诺夫感到遗憾——1928年出生,太早了.......大学,吉洪诺夫来到中国,我在CCTV的屏幕上看到一个老迈、粉红色的白人老头儿,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红颜易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后记:今天我突然发现,百度关键字搜索吉洪诺夫,我这篇文章已经位列NO.1,这个地位的变化使得我觉得必须对文章做一些修改。但博客是用来反映作者当时的心情的,我要是郑重其事地改了,似乎有点滑稽,那么我就加点说明吧:需要说明的是,这篇博客的字里行间完全未能体现吉洪诺夫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吉洪诺夫所扮演的施季里茨覆盖了我对理想男性的完整定义,是我心中唯一完美的艺术形象——倒是在本博客的其它无关文章里我透露过这一点。我相信,现在还在古狗或者百度吉洪诺夫的人,大多是跟我一样把一份难得的震撼、感动和崇拜埋在心底很多年的人,我相信,每个能够理解和敬爱吉洪诺夫的人,都很可能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所以,如果哪位朋友也和我一样孤独地热爱着吉洪诺夫多年,欢迎你和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