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在高鹗的续书中,她嫁给了镇海总制之子。本来算是很远了,可惜四海之内皆王土,皇上一高兴,全家仍然可以回到京城富贵地,即使官位迁不回来,也可以回家省亲。况且探春夫妻感情又好,加上探春的聪明美丽,可以说以后日子幸福着呢,为何探春却居薄命司十二钗正册第四?高鹗续书断是不能拿来作为探春真正命运的落脚处,但雪芹原稿已经遗失,众说纷纭,谁也道不清究竟探春的命运如何。众多的红学家的各方猜测也只不过是凭着自己对红楼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敷衍出的结局而已。有一种结局是探春远嫁到海外,终其一生,不得还故园探爹娘,我以为这才是探春的悲剧命运所在。
曹雪芹在第五回“游仙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姑将贾宝玉神魂引到太虚幻境,将他家中众女子的宿命翻与他看。本来是要他领略了情命悲苦无常,好走上经济之途,可惜贾宝玉未曾得其要领。从秦可卿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此诗结合“诗后又画了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与最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结局及各细节的暗示——“秦可卿因与公公贾珍之事而死于于天香楼”相合相成。晴雯“寿夭多因毁谤生”的宿命也与七十七回里俏晴雯撵出大观园的原因“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相合。晴雯的风流灵巧与孤高直爽招人怨,因而后来她“空担了虚名”而死
从这两位曹雪芹所写的早逝薄命女子的命运与判词的相合相成看来,曹雪芹是借着这一节暗示了全书的结局,是对全局的一个骨骼精魂的勾勒。因而从这一节也成了后来分析贾府众女子的宿命的重要依据。
以判词为主要线索,循着曹雪芹前八十回各处所做的暗示,渐渐的,探春的命运和结局便清晰了起来。
第五回中所见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由此可知,探春坐船出海,去了很遥远的地方,不能归家,唯有梦中能相见爹娘。接着,红楼仙曲“分骨肉”将探春的命运轮廓更加清晰的画了出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探春的远别行程遥远,抛骨肉便是抛爹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即使是远嫁边疆,终还是有回来的希望,岂能说得如此的决绝,像永不能再见的模样?莫非探春到了回不了家的地方?
第十三回“秦可卿死风龙禁尉”中,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赠了她两句话:“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各位才色女子会落得一个“尽”,各自飘零散去,而三春“元春,迎春和探春”犹在“诸芳”之前“去”,迎春嫁得中山狼,芳华已去,探春远别,元春死,然后各女子随之而“尽”。
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譏语”,元春所做灯谜谜底为“一响而散”的爆竹,迎春所做为“打动乱如麻”的算盘,惜春所做是“清净孤独”的海灯,而探春所做的灯谜谜底却又是风筝,贾政悲元宵佳节所做灯谜却是如此的不祥。这些灯谜无疑也是她们未来各自命运的又一次暗示。探春做灯谜的谜题“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再次暗示清明,清明是探春命运的一个独特的日子。大概探春于清明这一天 坐船远去,清明是扫墓的日子,也许是暗示探春远嫁后如同由此死去一般,永远没有办法踏上故园面见爹娘。探春离开应该是在贾家事败之前,探春作谜语下面有一脂评说:“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所以探春远嫁应是贾府事败之前之事。否则以探春之才识,她仍然有能力使“诸子孙不至流散”才对。远嫁是无奈的,但她又说“莫向东风怨别离”,正是探春巾帼须眉的男子般气概的写照。
命运的再一次暗示是在贾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大家抽签玩耍,其所抽的签也关联着他们的命运。探春抽的签是一枝杏花,上面写着“瑶池仙品”四字,并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众人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这些花签所注之诗都是暗含了整首的诗,所以要知道这些签所含的意思究竟如何,要看了全首诗才能明白。“日边红杏倚云栽”这句诗出自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得此签者得贵婿。莫非探春真的成了王妃?成了天上碧桃露种,日边倚云红杏。黛玉得签“芙蓉”,诗为“莫怨东风当自嗟”,出自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绝色天下光,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的命运自然是隐在原诗的前一句:“红颜胜人多薄命”里。这些人所抽的签所在的诗均是全诗有语,而黛玉这一段明妃的故事却让人不大明白。探春的签里也有“芙蓉”,其“东风怨”与黛玉的“怨东风”是否又有某种联系呢?
黛玉与探春的相关之处并不只在于此处,在第六十五回,作者借小厮兴儿之口形容探春的诨名是“玫瑰花”,继之又说黛玉与三姨(指尤三姐)“面庞身段不差什么”。然后面同一回中,贾琏又说出尤三姐犹如“玫瑰花儿”一般“可爱”,无奈“刺大扎手”。探春与尤三姐同为玫瑰花,而尤三姐又酷肖黛玉,这样,探春和黛玉被巧妙的联系到了一起。
探春与黛玉相关之处还在于乘船离去。在第五十七回“慧紫娟情辞试忙玉”一章中,紫娟戏称黛玉要回苏州,致使宝玉犯病,以致于宝玉见到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叫:“那不是接他们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此处宝玉担心黛玉被船接走。在接下来的一回里,宝玉病愈后在大观园里闲走,湘云等在看池中驾娘们行着船夹泥种藕,看到宝玉走来便打趣他道:“快把这船打出去!他们是接林妹妹的。”后在第六十三回,众女儿在抽花签取乐时,湘云又指着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并逗她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说了!”林黛玉乘船离去在多处明显的地方表示了出来,而探春判词虽然有船,而后却没写过她与船相关之事了,。宝玉指着西洋船而乱叫,为什么是西洋船?加之探春与黛玉也是部分命运相关的。那么“乘西洋船离去的”,虚为黛玉,实则为探春。如此探春乘船离去的谜也算是有了答案。
而探春因何会乘船远嫁为王妃?如果“莫怨东风当自嗟”里所含“明妃”的故事也是指探春,那么,这对探春远嫁的原因可能算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了。如此,探春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乘船远嫁海外为王妃了。王昭君入胡尚且琵琶幽怨之声让大雁听了悲凄而落,何况远嫁海外异域?探春虽然有男儿气概,终是女儿,况远离爹娘故国,怎能不算是命偏消?
又想到《红楼梦曲》为惜春所作的“虚花悟”里有“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本来为了给惜春未来的命运作鉴,“天上夭桃,云中杏蕊”却正指探春,如此看来,探春也在没“把秋挨过”之列。探春即使远嫁,也不一定活得长久。
探春命运与风筝关联极大,在暗示众芳命运的地方多把探春和风筝连在一起。她的判词有“两人放风筝的句子”,她制的灯谜谜底是“风筝”。而这些提醒了读者注意第七十回中众人放风筝这小小的一节。放风筝主要写探春的归宿,也暗示其他人的运命关系。书中写到:宝琴说到“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探春的风筝是“凤凰”,凤凰是神鸟,也是王后的象征。这凤凰风筝昭示探春贵为王妃的结局,而这个“凤凰”被外面来的一个“凤凰”风筝绞在一起,又被“门扇大的玲珑喜字”绞住,然后“三个风筝飘飘摇摇都去了”。证实了探春的确是远嫁海外,飘飘摇摇而去。
如此,一个比较清晰的关于探春的结局便出来了,由于某种原因(也有可能是海外小邦与中国发生了战争。关于海外小国,书中也有记载。第五十二回宝琴说她与她父亲在西洋船上买东西,遇到写中国诗竟比中国人强的真真国美丽女子,可见当时海外异域小邦来中国通商。中国和异域小邦因某种原因发生了战争,这并非不可能的,书中虽没有写朝廷如何的败落,从贾家的状况,各级官吏及刘姥姥等一般民众的状况,我们不难猜测,这个朝廷是何等的腐败,这样的朝廷会不会是个趋向败落和腐朽的朝廷呢?这样的朝廷是不是缺乏战斗力呢?这样的朝廷海外强大的小国敢不敢来欺负呢?就如晚清时候一般,多小的国家也能把中国打得落花流水的。若真是后来发生战争了,曹雪芹还真是有先见之明。),探春作为大家族之女成为政治工具,和王昭君相似,被送到海外“和亲”,远嫁海外为妃。因是小国王妃,所以有“三春怎及初春景”暗示探春不及元春。探春于清明前后上外邦海船由长江入海,贾府送亲至江边,因而有“清明涕送江边望”的说话。探春自船上飘飘摇摇一路哭泣驶向海外。然而远离的探春“哭损残年”,没“把秋挨过”,探春的命也不久了。昭君尚且埋衣于汉,而探春衣骨入海,清明的江边,那探春离别的地方,亲人是因她远去而泣呢?还是因无墓可扫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