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歌《大辫子甩三甩》歌词赏析 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大辫子甩三甩》歌词赏析

醉卧梨丛

民歌离开了它赖以生存的方言和情调,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差别就很大。民歌大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泗水是山东省济宁地区的一个县,东临牛郎织女的发源地、革命老区沂蒙,西邻孔子故里曲阜,南峙孟子家乡邹城,北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籍记载,上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少昊、唐尧、虞舜、大禹等或出生或活动于此地。山东以泉著称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济南,称泉城,一个就是泗水的泉林。泉林陪尾山下,名泉荟萃,泉多如林。孔子面对川流不息的泉水,曾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李白住山东时,也曾写到“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朱熹更是在泗水两岸流连忘返,吟诵出“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佳句,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先后九次驻跸泉林。这里既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孔孟儒学的孕生之地。以勇力驰名,曾刺杀过两虎的春秋时期鲁国卞邑大夫卞庄子,同样以勇力著称的孔子的大弟子子路,都是泗水泉林人。刘邦在泗水亭长的官任上,也曾酝酿出了图谋天下的宏图大志。

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在山东犯下了滔天罪行,山东儿女奋起反抗,泗水境内曾建立泗南、泗北两个抗日根据地,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大小战役300多次。在山东的拉锯战,让泗水人民吃尽了苦头。重情重义的血性儿女为了保家卫国,踊跃参军,投入到抗战中去。《大辫子甩三甩》就是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民歌。《大辫子甩三甩》既表现出山东人特有的乐观幽默的一面,又表现出山东人的志大心细、纯朴善良、重情重义的一面。原词并不是很固定,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随口唱出,所以真正的民歌唱词总是不一的。

泗水民歌《大辫子甩三甩》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教材;1983年在山东电视台“屏幕歌声”播出;1984年山东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同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优秀节目播出;后来,中央电视台专门拍摄了MTV,由当时青年歌唱家杭天琪将对唱改为独唱,成为军旅歌曲的保留节目,也成了“东方时空”和“旋转舞台”的优秀保留节目。作为山东民歌,彭丽媛曾经唱过。改革开放以后,它没有在全国唱响,却活在了人民心里。如果整理山东民歌,《大辫子甩三甩》还是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它的曲调植根在鲁中民间诸多小调里,是颇具代表性的。杭天琪演唱的《大辫子甩三甩》,可能考虑到国音规范和适合全国人歌唱,曲调简洁流畅了很多,但是感觉这种规范里,少了很多泗水口音的滋味,似乎不是民歌,有点通俗歌曲的味道了。

山东民歌《大辫子甩三甩》歌词赏析 山东民歌

请点击听:杭天琪《大辫子甩三甩》

大辫子甩三甩

甩到翠花崖

娘啊娘啊

队伍他往哪开呀嗨

小妮子你别哭

哭也是挡不住

八路军行军

不兴他带媳妇呀嗨

同志们把号喊

喊了个向右转

走了个走了

别忘了小妹俺呀嗨   

小妮子你放心

他不是那样的人   

忘不了爹娘

忘不了心上人呀嗨   

大辫子甩三甩

甩到那大路旁

娘啊娘啊

队伍他到前 方呀嗨

大路上走子弟兵

上前方打敌人

乡亲们盼亲人

盼着那八路军呀嗨

西北上大炮响

队伍走的忙

娘啊娘啊

你看他回头望呀嗨

翠花崖上送亲人

眼望队伍过山村

盼着你胜利

早日个回家门呀嗨

大辫子甩三甩

甩到那大路旁

娘啊娘啊

队伍他到前方呀嗨

大路上走子弟兵

上前方打敌人

乡亲们盼亲人

盼着那八路军呀嗨

我听了很多老百姓的唱以后,感觉还是原来的对唱好,但是没有固定的歌词,我只好综合各种资料,将歌词作固定如下,并作赏析以求证于大家(请点击欣赏:新改伴奏《大辫子甩三甩》 ):

女:

大辫子甩三甩

甩到那翠花崖(杭版去掉这个“那”不好,这个衬字强调了大辫子甩到了哪里,同时也符合老百姓说话的叙事性,旋律更有利用口口相传。)

娘来个娘来(泗水人叫娘有一种很独特的韵味,这个民歌的灵魂就是故意突出泗水人的这种口音的,听起来特有滋味,改成“啊”不好。)

队伍他往哪开呀胡咳(山东民歌有点受陕北民歌的影响,如东方红等。“呀胡咳”和上句的“娘来”,既表现了农村妮儿的羞怩娇气,又能表现唱歌者对妮儿的友好戏谑)

娘:

小妮儿你别哭(小妮子和小妮儿什么区别?去泗水听听就知道了。喊“妮子”有点反感讨厌啊,“妮儿”是喜欢宠爱的溺称啊,此时的母亲疼惜女儿,怎么能喊“小妮子”呢?)

哭也是没用处(“小妮子”你别哭,哭也是“挡不住”,这样唱出,感觉是娘怪女儿太婆婆妈妈的了。“小妮儿”你别哭,哭也是“没用处”,娘这样唱含着叹息、与女儿同悲的腔调,更加让人感到青年参军后孤儿寡母的处境,更加恨日本鬼子给朴实善良的中国农民带来的灾难。)

八路军行军

不兴那带媳妇呀合咳(“他”,虽然是衬字,但是“他”是从实词虚化来的,不兴他带媳妇,这样“兴”成了“准”“允许”的意思了,“兴”其实没有这个意思,是“盛行、流行”的意思,“不兴那”是说不兴带媳妇那种做法啊。“呀合咳”含肯定、结束语气,“呀胡咳”含疑问、暂停语气,“呀嗨”含什么?含着舒服、自足的语气?虽然是一些衬字,但是,词不一样唱出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女:

同志们把号喊

喊了个向右转

走了走了(杭版在“走了”“走了”中间加了个“个”,是不合适的。走了走了,是女儿看着爱人走了,心里着急,念叨出口,加上个“个”把那种不愿意爱人走的着急心情给唱没了。)

别忘了小妹俺呀胡咳

娘:

小妮儿你放心

他不是那样人(“那样人”中间加个“的”似乎也可以,但是没有“的”更能表达出对“他”品行的熟悉和肯定。)

忘不了爹娘

忘不了闺女儿你呀合咳(“心上人”比“闺女儿你”合节拍,但是从全词看来,这个农村的母亲是说不出这样文绉绉的话的。“心上人”在这里有点突兀。“闺女儿你”更符合内容,更符合实际,更符合当时劝女儿的情境。)

女:

大辫子甩三甩

甩到那大路旁

娘来个娘来

队伍他到前方呀胡咳

娘:

大路上走子弟兵

上前方打敌人

乡亲们盼亲人

盼着那八路军呀合咳(此一段写出了军民的鱼水之情,写出了女儿对爱人的担心,写出了母亲的深明大义。)

娘:

西北上大炮响

队伍走的忙

妮儿来个妮儿来

你看他回头望呀胡咳(这里是谁看见他回头望呢?是母亲还是女儿?是“娘来个娘来”还是“妮儿来个妮儿来”,当地人唱都是“妮儿来个妮儿来”,两种唱法都可以,注意的是,如果是“妮儿来个妮儿来”,那母亲就含着惊喜和劝慰;如果是“娘来个娘来”,那女儿就含着惊喜和羞涩。)

女:

翠花崖上送亲人

眼望队伍过山村

盼着你胜利

早日个回家门呀合咳(女儿对娘说“快看,他回头望了”,娘说盼着你胜利早回家。娘对女儿说“快看,他回头望了”,女儿这时候终于从小女人里走出来,变得懂理了,为了打鬼子不再“小气”,勇敢的支持爱人去,将“不舍”变成了“嘱托”,为了内容情节的曲折,我选择了这样唱。)

合:

大辫子甩三甩

甩到那大路旁

娘来个娘来

队伍他到前方呀胡咳

大路上走子弟兵

上前方打敌人

乡亲们盼亲人

盼着那八路军呀合咳(为了章节旋律的完满,可以在最后重复上段的最后句,杭版没有那样做,而是选择了拿出一段来突出。这样处理很不错,有种言未尽情未尽的旋律美。随着队伍走了,母女对话也渐远了,继续融抒情于对话中。将这段处理成和音,群唱最好。母女合唱只是达到一种效果而已,不如集体和唱好一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6965.html

更多阅读

《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败笔 大秦帝国之纵横百度云

《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败笔毕竞悦初看《大秦帝国之纵横》有些惊喜,甚至不明白为何豆瓣的打分如此低。这部剧很大程度上意图恢复史实的真相,而不是历史演绎,被历史忽视的公孙衍成为了主角。实际上,所谓张仪苏秦之争属于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张

声明:《山东民歌《大辫子甩三甩》歌词赏析 山东民歌》为网友詩亽廴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