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王顺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点,培养提取要点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讨论并辨证评价洋务运动,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并初步学会使用,具备基本的辨证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构造多个学习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分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合作和协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洋务运动的原因、目的、过程、结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综和能力;  

结合演示“洋务运动时间轴”,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通过设问—讨论—作答—归纳,理解本课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洋务运动作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而且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第一步的重要地位,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洋务派自身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基本观点,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努力,培养关注身边形势变化,看清时代潮流与进步方向的眼光。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难点:如何组织好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布置学生分组收集洋务运动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使用辩论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  

出示《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图片,这些是今年来法国艺术品市场最高规格的文物珍品展之一。这些在海外漂泊了已经140多年珍贵历史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祖国怀抱的,会让我们不得不想起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学习新课:  

(展示时间轴)让我们把视线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1860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历史的进入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贫弱的清政府在刚刚失败于英法之手的时节,却还要不得不去拼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表明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一种什么局面?(生答:内忧外患)对,当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对此背景,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朝廷重臣,你会向皇帝提出那些办法解除危机呢?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注意归纳要点)  

那我们再来看看当时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是怎么说的?  

课堂辩论:分别扮演洋务派和顽固派代表人物  

辩论结束教师着即引导并展示洋务派曾国藩和李鸿章的话  

提问:两人有一个共同的什么主张呢?(学习西方国家技术)  

看来我们中也有一些同学与这些官员的想法不谋而合!这部分官员在战争中亲眼目睹了或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对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有切肤之痛,因此他们才敢于大胆抛弃“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提出了向洋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想法,有这种思想的人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古老而落后的近代中国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这也正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洋务派如此积 极地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最终目的何在呢?  

(维护清朝统治)  

当时,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人呢?大家看书,勾画出他们的名字。  

接下来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用五到六个字归纳洋务派学习西方有几大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办近代教育、建近代海军)  

课堂讨论: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各专题研讨一项洋务运动的举措;各大组又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各小组要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

第一小组问题有:(军事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简表;  

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分析和大刀、长矛等传统武器的手工制造相比,这些军事工业大都采用了什么生产?  

(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洋务派首先从军事工业做起鲜明地体现了这场运动的哪个目的?(强兵)(再回答第二问,点对比图)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看到机器生产开始取代传统的手工生产,是中国人主动地在传统生产技术上做出的重大变革。所生产新式武器改变了洋务运动前清军以冷兵器为主的局面(点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到70年代,洋务派发现要维持军事工业的运转还要解决资金、燃料和原材料等来源的问题,所以又创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工业。我们来看第二小组的完成情况。  

第二小组问题有:(民用工业)  

①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②结合“小字”内容思考,开平矿务局的煤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表格采用师生一问一点的方式,然后问其他同学有无异议。)  

关于第二个问题,老师给出了一段补充材料。(点出)  

轮船招商局和汉阳铁厂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方面也曾经功不可没。(点出)  

总结指出:(点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采用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第三小组问题有:(教育)  

①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②结合七年级学习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和目的比较,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点出对比图)  

(师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途径、目的发生了变化,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的局面,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第四小组问题有:(海军)  

①洋务派共创办哪几支海军?②创办海军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目的?(点出海军对比图)洋务派发展海军同样体现了强兵的目的,这也是清政府对海防态度发生的重大转变。  

思考:洋务运动在中国持续了30多年的时间,它最终有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呢?请大家结合前面所学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遭遇思考并得出结论。(点出问题)  

(学生回答:没有实现,追问为什么,展示时间轴突出洋务运动后的重大史实,指出甲午战争的惨败与影响)  

(自由讨论)洋务运动没有如愿地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老师给出当今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要观点和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大家可以讨论后表明你的态度,你支持哪一种?  

当今观点:  

A、彻底否定,没有价值   

B、全面肯定,无可挑剔   

C、虽然失败,但作用明显  

(学生做出选择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选择的原因。在互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内容的学习加深理解。)  

老师是赞成C项的,因为这是一种公正全面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看教材的说法……,下面再请同学们看一段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自己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总结: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用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点出小结提纲)我们今天系统地学习了洋务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再到课文上去落实一下相关的知识要点。(2分钟)  

总结和评价:

1、讨论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就会流于形式,肤浅而且不能解决问题;

2、分组是最大的问题,小组多的话,难以控制课堂纪律,组少的话,组员人数多,一些调皮的学生是在滥竽充数。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案例

1、地位和作用:

《辛亥革命》是八年级人教版《中国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的第三课内容。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使中国在政治上走向近代化过程中起着伟大的历史作用。

2、知识结构:

本课内容由三个子目组成,一是辛亥革命的酝酿;二是武昌起义;三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个子目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名称、时间、人物),武昌起义的时间、过程和相关事件。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纪元宪法)。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初步能力。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让学生学习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学生收集的关于孙中山的资料和图片,通过学习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选择,处理好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

5、教学准备:

1)教师:充分备课,将学生进行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分别准备收集孙中山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革命团体和同盟会的图片、收集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相关资料、辛亥革命影响的相关资料,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参考书目:<<辛亥革命史论文集>>中的<<划时代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和命>>。多媒体教学。

2)学生:按教师的分组分别做准备,目的是让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发展打下基础。

课前第一组、第二组,12人小组再分成6人小组,分别收集、整理孙中山和武昌起义一些小故事,小资料。然后6人小组分工答疑质疑阐述内容。

课中第三组,6人小组围绕“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展开辩论,3人合作找出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3人合作找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最后统一意见,由1人整理发言稿,准备在班上发言。

课后第四组,6人小组,主题为“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2人负责文字、图片资料,2人负责板报设计和美工,2人负责文字书写。

6、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合作学习和辩论探究式学习法。

7、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剪自《走向共和》中的武昌起义、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的部分场景。以直观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平等、和谐、友好真实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进《辛亥革命》。引入语:由武昌起义引发的辛亥革命已成历史,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段历史?审视这段历史呢?

2)学习新课:

整节课分为三大版块:一是铭记辛亥革命;二是探究辛亥革命;三是心得与疑问。

一、铭记辛亥革命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让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要求显示在屏幕上,内容为: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名称、时间、地点、人物)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人物、政治纲领、机关刊物、三民主义?C、武昌起义的时间、人物、事件的经过?D、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都城、纪元、宪法)?E、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且要求学生落实要点,做好笔记,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知道学习本课的知识要点,独立思考,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

其次:四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内容为A、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B、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第一组:说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第二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二者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第三组: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武昌起义就是辛亥革命吗?为什么?第四组: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统治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孙中山的革命目标达到了吗?为什么?C、交流探究达成共识并形成文字,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当学生合作学习时,老师将探究的问题显示在屏幕上,并配以图片,播放轻音乐,然后分别到各组进行指导,并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让老师切实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人都有针对性的问题。避免不爱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然后:学生代表发言,展示该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内容有A、阅读的成果、B、提炼后的资料或图片C、该组探究的问题答案。有不同意见的组可以补充。教师则调控课堂,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激励学生发言,,对发言好的进行及时表扬。最后:发言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互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和评价,进行归纳总结。

二、探究辛亥革命:老师抛出观点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然后将赞成辛亥革命成功了的学生作为正方,将赞成辛亥革命失败了的学生作为反方,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及结果等方面启发学生,让他们打开思想的阀门,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辩论后,再让没有加入任何一方的学生发言,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并指出: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地方,又有失败的地方。让学生学习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初步能力;突出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 心得与疑问:

一是巩固知识:让学生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默写在作业本上,教师巡视学生的默写情况;同时屏幕上显示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内化。二是总结得失:让学生在该课中的最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写下来,为以后的学习所借鉴;提出在本节课还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最后培养动手能力下去设计手抄报!

8、总结和评价:

1、课前,以组内成员自评为主,小组评价为辅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乐意向其他组员提供帮助。

2、课中讨论,自评、互评,小组合作中我尊重其他组员发表的不同意见。

3、课后历史小报小组评价内容为:内容丰富详实,版面设计巧妙、合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6938.html

更多阅读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

湘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周末日记》教学设计 美术周末日记

《周末日记》教学设计圭塘胡茜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以学习绘画中任务动态的基本知识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教材借助周末生活的情景设置,以及绘画作品的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动态表现的基本方

《秦陵兵马俑》教学案例及反思 秦陵兵马俑门票

关注表达,充分表达——《秦陵兵马俑》教学案例及反思在“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主题的带领下,我也开始逐渐关注表达。有人说“关注表达不一定是一节好的语文课,但不关注表达一定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关

声明:《八年级历史《洋务运动》教学案例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为网友丁香初绽悠悠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