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得意最钟爱的弟子颜回,30来岁年纪青青就去世了。孔子称赞颜回很多次,比如在生活方面“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大意就是说颜回即使在简陋的生活条件下,仍然一如以往一样乐观,并且不失其气节。当然孔门弟子中也有其他人也做得不错,比如颇具豪侠气度的子路,孔子赞扬他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拿现代话来说子路穿了件十年前买的一件地摊货,往一群一身名牌的百万、千万哥中间一站,一点都不觉的自卑,我们知道这种修养说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很难,所以要做到颜回那样的就难上加难了,难怪孔子在颜回去世时候会悲痛欲绝了。
现代人研究颜回之死,很多人提出来颜回死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为什么呢,你看他每天“一箪食,一瓢饮”,这怎么能吃饱,天天吃不饱那不是要得营养不良?再加上颜回少白头,一定是和营养不良有关系啊。这种凭空的猜测不是让人哑然失笑吗,“一箪食,一瓢饮”只是孔老夫子的虚指啊。至于电影《孔子》里的颜回,那是更惨了,大冬天的掉水里给活活淹死了。其实颜回怎么死的,论语上没有详细记载,古书上也无从考证,只是我惊诧于现代人的想象力之丰富以及研究孔子的所钻的牛角尖。颜回,我们只要记住他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的生活态度就很好了,何必要追究他怎么死的呢?吃了个好吃的鸡蛋一定要和母鸡握个手吗,没必要么。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研究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礼记》中有对《尚书》的评论,“疏通知远,书教也。”读史很好,以史为师,以史为鉴,使我们通达古今,更好地处理现在和未来发生的问题。但是读史有没有弊端呢,有!“《书》之失,诬。”写历史一般都是下一代为上一代或者上好几代写的,隔了那么长的时间、空间,写得是不是实事求是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做到百分之百严谨客观几乎不可能。所以我觉得写史要慎重,而读史也要有甄别力。
最后丧心病狂地假设一下,要是颜回生在现代社会会怎么样呢?想象一下,他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出租房里,穿的破破烂烂的,每天吃几口馊馒头喝一点地沟油,仍旧乐乐呵呵地不改其志,嗯,您能想象得到颜回会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