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70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5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以看出教材这样有序的编排、呈现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准确的理解比的意义,构建起对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完整的认知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构。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及比、分数、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会用比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对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怎样进行比较?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相差关系: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
倍数关系: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3/2
小结:同学们,我们将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表示,这就是“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
例1
1、自学新知
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独立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记作2:32:3表示什么?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记作3:23:2表示什么?
师示范写法,介绍比号、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
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3、比是有序概念
师:2∶3和3∶2表示相同的意思吗?为什么?
师:前项和后项不一样,表示的意义也不同。看来我们在写比的时候要注意是谁与谁的比,前项和后项不能颠倒。
4、及时巩固
练习十三第1题
试一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2、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3、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比如1:4,水的体积是洗洁液的4倍,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例2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比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1、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
2、学生计算答案,汇报填表。
3、明确: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你能试着写一写每个同学所走路程与时间的比吗?
根据交流情况板书:
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15。900∶15表示什么呢?
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比是900∶2 0。900:20表示什么呢?
理解比的意义
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以及例1中的2比3,3比2,想一想,比与什么有关系?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引导发现: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认识比值和比的区别:
1、算一算例1、例2中几个比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吗?(学生计算,口答)
2、区别比和比值。
师:比和比值有区别吗?学生讨论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仍应读作3比2。
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1、比、除法和分数就像数学王国中的三胞胎一样,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
观察这个等式中你还能发现什么?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什么?相当于分数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呢?比值呢?我们借助表格整理一下刚才的发现。
名称 | 联系 | 区别 | |||
比 | 前项 | :(比号) | 后项 | 比值 | 一种关系 |
除法 | 被除数 | ÷(除号) | 除数 | 商 | 一种运算 |
分数 | 分子 | —(分数线) | 分母 | 分数值 | 一种数 |
2、讨论:比、除法与分数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结论: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又是不同的.
3、讨论:比的后项能不能为0,为什么?
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不能为0。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1、2、3小题。
2、师:比赛中,我们会用比的形式来记录比赛的比分。谁来读一读,2:0是数学上的比吗?它表示两个数相除吗?它只是用这样的符号将比分隔开。它不是数学上的比。
3、知识介绍: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神奇的数,它是美的象征。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师:其实黄金数0.618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它在医学、建筑、管理、植物学中等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真是一件造福人类的绚丽瑰宝!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三的2-5题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
课上下来最大的感受是:
1、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首要的是学生要具备与所学新知有关的知识基础,其次是学生要有原有知识与新知进行沟通、联系的思想基础。由于教学前对学生的这两个基础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课前谈话中有意识的设置了数学语言、名称与特定数学符号的对应关系。回顾整节课,发现我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很好的具备了这两个基础。课堂上学生因为有了这两个扎实的基础储备,所以自己创造了比的意义、比值的概念、比号等比中各部分的名称,概括了求比值的方法。
2、课堂因为开放,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促使了学习资源的生成、才有了学生创造的欲望与创造成果的展示。但是,这无形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住了学生转瞬即逝的创造点,合理重组学习资源,那么教学会更精彩,课堂更富活力。孩子的创造欲望决定了整堂课的生命。尽管在课堂中好几个地方我都能做到不遗漏学生的一个个闪现灵性的创造点,但由于自己在某些环节的预设上发生方向偏差,主要原因还是对学生缺乏了解、课件的制作缺少互动。如:在让学生猜测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按自己的预设学生肯定会先想到比号,而事实是有学生先想到的却是比值,而且理由说的也清清楚楚,有根有据,如果课件是互动的话,那就很容易解决了这个问题。
3、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环节中,前几个题目从学生的反馈效果看,还是相当理想的,不仅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意义,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说、做都相当精彩。后面由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