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我读4》,在其中看到这本书——《中国套盒》的简介,是巴尔加斯?略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关于文学话题的一本著作。出于兴趣就读了一下,真是好书~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形式有诸多精彩的观点,尽管漫画和文学看似形式相差很大,但本质上应该都是讲故事的艺术。有些技巧是相通的。
书是由他对一位或者一些文学青年的回信构成的,包括:(以下拷贝自百度百科)
一绦虫寓言
二 卡托布勒帕斯
三 说服力
四 风格
五 叙述者空间
六 时间
七 现实层面
八 变化与质的飞跃
九 中国套盒
十 隐藏的材料
十一 连通管
十二 权作信后附言
看了就令人感兴趣。第一则绦虫语言中,有了对从事文学的人的行为一种有趣的比喻。他朋友曾对略萨说“我们一道做了许多事情。看电影,看展览,逛书店,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谈论政治、图书、影片和共同朋友的情况。你以为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和你一样的吗?因为做这些事情会让你快活。那你可就错了。我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它,为这条绦虫。我现在的感觉就是:现在我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为我自己生活,而是为着我肠胃里这个生物,我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奴隶而已。”所以略萨评论道“文学才能的使用不是消遣,不是体育,不是饭后玩乐的高雅游戏。它是一种专心致志、具有排他性的献身,是一件压倒一切的大事,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奴隶制-让它的牺牲者(心甘情愿的牺牲者)变成了奴隶。”“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谁把这个美好而耗费精力的才能掌握在手,他就不是为生活写作,而是活着为了写作。”“我想只有那种献身文学如同献身宗教一样的人,他准备把时间、精力、勤奋全部投入到文学才华中去,那时才有条件真正成为作家,才有可能写出领悟文学为何物的作品。”这段话,似乎可以套用到所有创作者中,诸如电影、设计等等。
看到这儿,我感到心虚……我找了稳定的工作作为保障,因为我知道我的故事一定不会那么简单就完成的,在一定时期必须通过别的工作来养活自己。但那看起来是安全又稳定的港湾可能在无形中让自己躲在安全的角落,看着那些真正为漫画饥一顿饱一顿的人挣扎着,为故事本身的创作和其他人的评论而苦恼着。我给自己很多的借口,比如工作忙、累来逃避创作本身带来的痛苦,或者说是两种痛苦的交替,工作太辛苦就逃到漫画里,漫画画不顺利就逃到工作里。好似一个男人苦苦逡巡在两个女人中间一样(……什么比喻)。而世上哪有那么好康的事情,让你占着所有的甜头。必须要选择一个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出去,如此才能没有怨恨、后悔,而且一定要去承受这种选择本身带来的所有痛苦和后果,无怨无悔,到最后才有收获的一天。不过……就算没有收获,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了。我喜欢的一个网络写手说的“实现梦想最大的回报或许就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本身”,而那是自己真真切切活过的所有证明,汗水、泪水、血水、欢笑和幸福都混杂在其中……那才是最大的满足吧。
其他的关于文学创作的技巧,因为他举的例子出于自己看的名著还真不多,无法真切的体会到,但是绝对有参考价值!有机会要细细的读,甚至把他所提到的小说抽空都看看。顺便一提标题中的中国套盒是指,“宋元话本小说一般采用可称为‘中国套盒’的手段,即在小说的开头引入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就象民间工艺品那样,大套盒里容纳小套盒。小说这样的开头就使作品有了一种创造性效果。这应该是宋元话本小说的创举。”(摘自百度百科),这种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的方法其实会让故事本身变得更丰富。有空也研究一下……
……现在真的很想学习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