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今天一时好奇,组合搜索了一下“崔永元”和“周立波”这两个关键词,发现还真有这样一段访谈,就点开来观看。看完之后,觉得还是写一点吧,所以开始动手了。
访谈节目的主持人,比较喜欢的有崔永元、杨澜、柴静等。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他们都是非常尊重嘉宾的主持人。当然,表达的方式各有千秋。崔永元的表达方式是了解,杨澜的是温和,柴静的是关心。
此外,周立波在《壹周·立波秀》中客串的访谈主持也很出彩,一个半路出家的人能做到这个水平着实不易。
两个人都是名嘴,又都主持过访谈,在这两个前提下的交谈可谓势均力敌,其间的博弈值得品味。
【小崔】
回想起来,之前曾写过一篇《〈易中天与小崔说事〉观后》的文章,前后呼应,想不到两次动笔写电视节目,都和小崔有关,那么下面就说说崔永元这个坏小子吧。
最早知道崔永元是看他在春晚和赵本山、宋丹丹合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实际上这时候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已经非常知名了。
后来崔永元搞了《小崔说事》,有观众不满意,说名为“小崔说事”,实际上崔永元没说什么话,都是引导嘉宾在说。我当时也深有同感,知道看见他访谈易中天的《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之后,才发现崔永元“坏”得可以。
百家讲坛安排小崔访谈易中天之后,又安排易中天访谈王立群。很显然,易中天想借鉴一下崔永元的一些“手法”,但用起来显得有些笨拙,还不能驾轻就熟。尽管易中天也是名嘴,但让他做主持,确实还是隔了一层。
钱文忠评价崔永元,说崔永元经常给嘉宾设置一些难题,但这些难题都是友好的。回顾一下,确实如此,这也是崔永元“坏得可爱”的地方。
【波波】
春节和五一期间的《壹周·立波秀》让我对周立波刮目相看,也让我对滑稽戏和上海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现在很多人拿海派清口和相声、二人转做比较。我不能免俗,也来一番比较,比较的标准——是进步还是倒退。
因为侯宝林等老一辈相声艺人的努力,相声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的关键就是“绿化”,也就是过滤荤口、粗口,使之雅俗共赏。当年,赵本山、潘长江等人让“二人转”走上春晚的关键也是“绿化”;周立波创海派清口,也是过滤荤口、粗口。
但是一个曲艺形式的盛衰,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
相声从侯宝林这一代算起,第一代有侯宝林、刘宝瑞、马三立等;第二代有马季、侯耀文、唐杰忠等,第三代有牛群、冯巩、姜昆等,第四代有大山等。在此系统之外,还有湖南的大兵等。相声本来只是京津地区的曲艺形式,现在已经走向全国,还有了外籍弟子。虽然现在看起来只有郭德纲一枝独秀,但内在的潜力还是很大。
二人转经过赵本山、潘长江的绿化,已经深入人心。我印象最深的是潘长江的《过河》,可以说将二人转这种曲艺形式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现在本山大叔带了许多徒弟,声势也非常浩大,但是这两年推出的小沈阳、王小利都有回归粗俗的“倾向”。二人转何去何从?本山大叔细细思考过了吗?
滑稽戏不乏优秀的演员,但长久以来,我对滑稽戏的印象都定格在王汝刚的水平上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确实如一缕清风,大有沁人心肺之效。余秋雨说“上--海一百年才出一个周立波”,这是周立波的荣耀,却不是滑稽戏的荣耀。至少仅从现在看来,海派清口后继无人。如果没有传人,这种曲艺形式就只能是耀眼夺目的彗星,而不能绵延不绝。
【开场】
一开场,崔永元就喊上四个观众,让他们临时充当应聘者,由周立波出题,看他们有没有做滑稽戏演员的潜力。这个看似很随意的动作,实际上是精心安排的。因为周立波的名气在南方大,在北方相对小一点。所以崔永元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让周立波和观众有个互相适应的过程。
崔永元之前有着很细致的“备课”,他的开场给足了周立波面子,因为虚拟招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提问是“当年严顺开应聘你,你的表现是怎样的?”周立波很自然地谈起那段彩色电视播放黑白电影的经典对答来。这段对答,周立波不止一次地提到,每次提到的时候都很陶醉,可以说是津津乐道。崔永元提这个问题,等于是送给周立波一份厚礼。
但是崔永元紧接着就开始使坏了,他开始夸周立波的家教好。听过周立波节目的人都知道,周立波从小没少挨他妈妈打,虽然其间有很多令人捧腹的段子,但打孩子总算不上循循善诱。崔永元这时还没有太为难周立波,他举的那个例子:周立波在天安门前说天安门不是金光闪闪的,以致又哭又闹,最后挨了一记大,最后眼冒金星,看出去果然金光闪闪。这种打并不暴力,谐趣的成分占多。
【话题】
不得不佩服崔永元控制话题的能力,他最初抛出两个话题,股市和房市,这都是周立波的长项,但都在周立波谈的很投入的时候被崔永元打断,转入下一个话题。因为这个节目是“小崔说事”而不是“立波秀”。
接下来,崔永元开始出难题了,他一脸坏笑地责怪周立波轻慢北京人。周立波当然矢口否认。崔永元又使出杀手锏,拿出“乃伊做特”的经典段子做证。有人说崔永元有点莫名其妙,明明是讽刺东北人的,怎么能说是讽刺北京人。但要知道,崔永元这样做有把问题“扩大化”的嫌疑,他要讨论的话题不是上海人、北京人和东北人,而是南北差异。
周立波也知道崔永元的意图,所以没有申明“乃伊做特”的对象是东北人。他强调说,这时他在酒席上真实的故事,是和一个东北朋友的对话。这样一说,就把矛盾化解了。首先,这段话的对象不是北京人,所以北京人不用生闷气;其次,这时和东北朋友在酒席上的酒花,所以东北人也不必较真——这样谁也不得罪。
此外,周立波还顺着崔永元“扩大化”的思路,谈北京和上海的共性,把冲突化为和谐。
接下来的话题很尖锐,崔永元问周立波:你觉得海派清口和二人转哪一个好。
周立波第一轮的解释是不能把不同的曲艺形式放在一个评价体系里评价。
但是崔永元不依不饶,逼得周立波说出“有文化的演给有文化的人看,没文化的演给没文化的人看”这段话。崔永元紧接着就将了一军,说二人转三百多年了,怎么会没文化,周立波只得随声附和。
第二轮,在崔永元的逼问下,周立波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搪塞。通常到这个地步,主持人也会就此罢手了,因为再次逼问的话,会弄得很难堪,见好就收是最好的选择。
但崔永元还是有办法,他顺着周立波的话锋,继续追问:我还是想知道,海派清口和二人转谁是第三?周立波也主持过访谈,但在他遇到第三轮进攻的时候还是心悦诚服地夸崔永元。然后说:从北向南,二人转第一;从南向北,海派清口第一。
崔永元的提问虽然尖锐,但他是站在嘉宾的立场来提的,实际上是在暗中帮助嘉宾。所以最后观众提问的时候,所有的提问也都是善意的。
【周宜】
到最后,崔永元有介绍了周立波的经纪人周宜,又帮周立波的公司做了一次广告。接下来三个问题,都很“触嗑”。
第一个问题是周立波火了以后,有没有变。崔永元的用意显而易见,所以周宜的回答也很直接——没有变。崔永元开了一个玩笑,头发都掉成这样了,怎么说没变?现在我们知道,周立波和关栋天“裂变”了。与之对应,郭德纲、小沈阳刚刚火的时候,也都有类似的“裂变”风波。其中的是是非非,似不必太过“挂碍”,因为很多事情,不是当事人,没有体会,是没有发言权的。
第二个问题是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还能火多久。在周宜思考的时候,周立波插嘴说:“是能‘火’多久,还是‘活’多久?”既调动了现场的氛围,也为周宜争取了思考的时间。最后,周宜的回答让周立波非常满意:“我们想让他火多久,就能火多久。”
第三个问题,又绕回到海派清口和二人转的比较这个问题上。周宜的回答非常得体,她首先申明自己对二人转了解不多,然后又申明自己的身份,最后强调说站在自己的立场,一定是觉得……就在周宜要说出“海派清口”的时候,周立波忽然插嘴说“当然是二人转”,全场都放松了下来。此时,周立波注视这周宜微微点了一下头。应该说,这两个人非常默契,周立波打断的时机也极为恰当:在周宜小心翼翼的铺垫之下,谁都知道周宜想说的是她觉得更优秀的是海派清口;周立波适时地打断周宜的话,然后把抬举二人转,也是示好的表现,更展现周立波“知止”的能力;最后他注视着向周宜点了下头,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