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某师范大学2012年文学院新生入学报到处的指示牌。作为大学的文学院,把“报到”写成“报道”,实在是太不应该。也许,事后院方会说出种种可以原谅可以理解的理由:第一,是因为接单的广告商或院办打字员只认“音”不认“意”或不认“形”;第二,是负责接待新生的老生们一时的忙乱而导致的粗枝大叶;第三,是有人故意的“恶作剧”给新生们来点小小的“幽默”,以体现文学院“自由、宽松”之人文氛围;第四,没错呀,那是文学院新闻专业的新生举办“新闻报道咨询”的地方嘛......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事!
之前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本人还一直坚持认为,“报道”和“报导”是有明显差别的,所以,当别人用“报导”而不用“报道”时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写错了。后来才知道,“报道”和“报导”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发表的新闻,所不同的是二者的读音不同,“报道”读 bào dào,“报导”读bào dǎo,使用时不要将“报道”误读作bào dǎo,而把“报导”误读作bào dào。因此,专家们后来也建议推荐用“报道”来淘汰“报导”。实际上,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用“报道”而不用“报导”了。
我们都得承认,由于汉语言的繁杂和博大精深,可能有很多人在使用过程中都出过洋相。比如,本人还清楚的记得读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件事,一个姓盛的语文老师教我们把“推荐”读成“tuicun”,以至于很多年以后我还是那么念。那个年代,我们也没有什么汉语字典,也没有广播电视收音机,老师教我们怎么读我们就怎么读,老师就是我们的字典。顺此,我还要老实交待,我是到初中时才自己学会使用汉语拼音的。因此,洋相出了不少,苦头吃得太多。
所以,在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本人对“母语”的听说读写、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还是比较注意的,尽管如此,但偶尔还是要犯点错,每当这个时候,我家女儿就会拿我开涮拿我当笑料。这是不是还要去怪罪于“四人帮”怪罪于曾经的国文老师?这是不是应该怪罪于自己的先天不足或后天的不学无术?但我同时又执傲地认为,像我这样还算比较努力比较认真的人都这个样子,那岂不是有更多人的文字水平尚在我之下?要是细述起来,这方面的例子还确实有不少。
说到这,又想起了一件至今不大理解的事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起,几乎所有岗位类别的职称评定都得考外语,外语成绩是否合格成了职称是否能晋升的前提条件或否决项(为此我还曾几次为别人 代考过),从事中医的要考,从事政工的也要考,自己的“母语”却恰恰不要考!结果是,国人的洋文水平是慢慢“上天”了,而“国语”水平同时也慢慢“落地”了!
看来,我们都得面对这样的现实:要认真践行好“三个代表”(其中一条就是代表先进的文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国人的国语教育不能不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了,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