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谭鑫培介绍(下) 谭鑫培一代一代介绍

《定军山》谭鑫培演黄忠

四郎探母

谭鑫培演杨延辉、祝砚溪演杨延昭

南天门

谭鑫培演曹福、王瑶卿演曹玉娥

谭鑫培
早期的京剧舞台上,老生行当较多地占据着中心地位,京剧流派,最初就是在老生行当里形成的。
 最早的“老三派”大约产生在清代道光末叶至咸丰初年,创始人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第二代老生三大流派创始人就是谭鑫培和汪桂芬、孙菊仙。其中,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枝叶最为繁茂的,莫过于谭鑫培的谭派了。
  在前三派创始人中,程长庚是安徽省安庆府 潜山县人,生于1811年,卒于1880年。他的声腔以徽调为基础,时人称他为徽派老生;余三胜是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1802年,卒于1866年。他的声腔以汉调为基础,时人称他为汉派老生。
  谭鑫培是湖北省江夏县(今武昌)人,原名金福,字望重,堂号英秀,生于1847年4月23日,卒于1917年5月10日。他的父亲谭志道是汉调老旦演员,艺名谭叫天,所以谭鑫培早年的艺名为小叫天。
  谭鑫培出色地继承了程长庚、余三胜等徽派、汉派的艺术精华,他文武兼擅、昆乱不挡,唱念做打全方位发展,并且开“韵味派”的先河,使京剧逐渐趋入了精美的境界。他对老生行当中各种类型的剧目都有丰富的创造。他的安工戏如《群英会》中的鲁肃、《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衰派戏如《南天门》中的曹福,靠把戏如《定军山》、《阳平关》中的黄忠等等,都有精绝的表演。老生行各不同服饰、不同身份的人物,如《汾河湾》中穿箭衣的王公大臣薛仁贵、《打渔杀家》中穿老斗衣的平民百姓萧恩,他都能生动地体现出其不同的性格、气质。
  谭鑫培的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他的艺术道路是相当曲折的。他6岁随父亲在戏班里练功、学戏,7岁随父到天津郊区演出,17岁进北京,一直学武生和老生。不久倒嗓变音,只得又回到乡村,参加野台班演出,武生、武老生、武丑都唱,生活极其艰苦,一度甚至以替人家护院保镖为生,但他从没有停止练功,在武戏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功底。
  1870年底,谭鑫培24岁时返回北京,进入了由程长庚主持的三庆班,当时他主要还是演武生。爱才、识才的程长庚对他十分器重,给予了精心的栽培,使谭鑫培的艺术日益精进,不久,成为“同光十三绝”之一。在清代画家沈容圃绘制的著名的《十三绝》画像中,谭鑫培演的还是武生:《恶虎村》中的黄天霸。
  在程长庚的亲自指点下,谭鑫培才正式改演老生。为了深造,1880年,谭鑫培34岁时又正式拜余三胜为师。他不仅精心地学习、研究、汲取程、余所代表的徽、汉两大流派的精华,而且采取择善而从的继承方法,对前辈老生如王九龄、张二奎、卢胜奎的长处无不吸收。于是,他成为老生艺术的一位集大成者。
  谭鑫培对京剧艺术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他享名之盛,与他长期在清宫演戏也有不小的关系。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谭鑫培44岁时,被挑选入升平署,成为清宫的所谓“内廷供奉”,而且得到了慈禧太后的特殊赏识。他经常在颐年殿、纯一斋、宁寿宫、颐乐殿的戏台上为慈禧、光绪和王公大臣们演戏,还经常到各个王府里面唱堂会。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他有机会与许多鉴赏水平很高的官员、太监们一起切磋技艺,有时还同台演出,清宫廷最高统治者对唱腔、表演各方面的高标准、甚至是苛刻的要求,所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以及在文化上的帮助,使谭鑫培等一批京剧艺人将自己的艺术普遍地进行了精工雕琢。富于天才与功力的谭鑫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将《四郎探母》、《洪羊洞》等一批剧目琢磨成艺术精品的。在他的总体风格中,虽然带进了感伤的情调,但艺术上更为圆、美、灵巧,经得起品味了。后来他回到民间,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谭鑫培留下的资料很少,除了我们几幅照片、画像,弥足珍贵的还有他1907年以后两次在百代公司灌制的唱片共7张半,虽仅仅15面,只有50多分钟,却也可以使我们大体领略他【西皮】、【二簧】、【反二簧】唱腔的风格特色。他的演唱艺术,具有悠扬宛转、刚柔相济、注重情韵的特点,一直脍炙人口,普及面极广,一时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谭鑫培以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面地继承并发展了民族传统的戏曲艺术,从他开始,老生艺术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了,基本稳定了京剧的格局;他在60余年的演剧生活中,上至宫廷王府,下至乡镇村野,占领过当时中国各种样式的舞台,赢得了各种层次的观众。他创造的谭派艺术多方面地代表着我国戏曲的传统风范。
  在京剧历史上,谭派始终被认定为老生行当中的主流派。近代的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重要的老生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
  谭氏一家是梨园中的名门望族。谭鑫培的许多子孙,都是京剧名演员或名乐师。尤其第五个儿子谭小培(1882.2.7.--1953.10.7.)一支,传承谭派艺术,业绩辉煌。谭小培后辈中的谭富英、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几代人都学谭派老生,有的还兼习武生。从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算起,谭门已有七代人从事京剧事业,这在戏曲史上也是少有的。
谭富英
在传承谭派的历史进程中,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都有不同程度的艺术成就。特别是谭富英(1906.10.15.--1977.4.19.)从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长期在京剧界占有重要地位,是影响深远的杰出老生艺术家。他幼年入富连成科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出科后在多年实践中继承家学又吸取了余派艺术成果,形成了新时期谭门的新风格,具有酣畅淋漓、质朴大方的特色,世称“后谭派”或“新谭派”。
  谭富英在1956年拍摄了《草船借箭》影片。这个剧目中的鲁肃,是谭派安工戏的一个代表作,是谭鑫培从程长庚那里继承下来又经过他个人创造形成谭氏风格的。
谭元寿
谭富英的长子谭元寿,是当今谭门的代表人物。他生于1929年1月,幼年也入富连成科班坐科,兼学武生和老生。他较全面地继承了后谭派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余派传人李少春的一些表演特色,是一位文戏武戏都有坚实基础的艺术家,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具有自己丰富的创造。
  近年,他为父亲谭富英的《定军山》录音配制了全部录像。《定军山》是谭鑫培从余三胜那里继承下来又经自己大幅度加工创造的一出靠把老生戏。是谭门靠把戏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全剧体现着谭派艺术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重要特点。“讨令”一段。其中的【西皮二六转快板】唱段,是谭派经典名曲,谭富英的演唱,清健、爽利,突出地表现着他的个人风格。

 黄忠在马上向三军传令的一段戏,是谭派边唱边舞表演的典型范例。这段【西皮快板】尺寸极快,要唱得干净利落。本不容易,与此同时,演员又要扎着大靠,执马鞭跑圆场,身段相当繁重,工架非常讲究,歌和舞还要浑然一体,显然必须具备相当的功力,才有可能胜任。谭派艺术家正是靠真功夫、靠综合运用各种高难度的表演技法,创造出老黄忠老当益壮的英雄形象的。

  黄忠在与夏侯渊决战前夕考虑战略战术的一段戏,这里的【西皮流水】唱腔,在结构上也有鲜明的特色。

  谭元寿先生演出谭派戏已经有五十余年的历史了,很有心得。
  
  《桑园寄子》是谭门衰派老生戏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谭鑫培的传世精品之一。最早也从余三胜那里学来。
  这出戏写西晋末五胡十六国时,因为遭逢石勒的兵乱,邓伯道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弟弟邓伯俭的遗孀、遗孤一起逃难,行至中途,他与弟媳被乱军冲散,两个小孩都劳乏不堪,他又年老力衰,只有背着一个孩子逃走的可能性了。邓伯道经过极为痛苦的抉择,写下血书,把自己的儿子绑在桑树上,带着弟弟的孩子去了。
京剧名家谭鑫培介绍(下) 谭鑫培一代一代介绍
  戏里,谭鑫培创造了大量感人的【二黄】唱腔,又综合运用身段、眼神和衰派老生特有的一些台步以及耍髯口等功夫,把邓伯道的艺术形象刻画得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5252.html

更多阅读

记京剧名家王蓉蓉 王蓉蓉京剧独守空

京剧名家王蓉蓉第一次见王蓉蓉老师是在央视的《过把瘾》录制现场!她和吴琼老师还有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田春鸟老师一起做评委。经常在戏曲春晚上看到王老师精彩的表演,那时间最羡慕的就是她的气息怎么那么好!声音圆润洪亮响遏行云!厉害啊

京剧名家李胜素 京剧名家李胜素梨花颂

梅兰芳的什么好?答曰:什么都好;梅兰芳有什么不好?答曰:没有什么不好。如果借用这番话来描述对李胜素演艺的印象,可以说“虽不中,亦不远矣。”李胜素,首先好在艺术头脑。就京剧而言,无论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周信芳等等各位先贤中的哪一

百年唱片京剧名家名段经典:百年流芳

百年唱片京剧名家名段经典:百年流芳悠悠百年,唱片经典承载乐韵国粹世纪回望,披沙砺金展现名曲华章20张经典唱片巨献,336首世纪金曲流传权威凝铸音像百年丰碑,完美涵盖中国唱片精华对于音乐尤其其历史而言,一本书还不如一段三分钟的录

京剧名家——言慧珠 京剧名家

京剧名家——言慧珠言慧珠(1919-1966),原名义来,学名仲明;蒙族旗人,祖籍北京,著名京剧旦角女演员;其父是民初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12岁从姜顺仙、程玉菁等学艺。1935年登台初演《扈家庄》,后相继在上海、天津演出,1943年在上海拜梅兰芳为师

声明:《京剧名家谭鑫培介绍(下) 谭鑫培一代一代介绍》为网友倚楼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