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不少朋友,还有孩子上小学和中学的老师,要我把孩子成长的故事写一下。一直没时间写,后来我发现一本《孩子成长记录册》,特选几段供大家讨论。
(一)
孩子在幼儿园上大班时,“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各班的小朋友表演唱歌、舞蹈、书法、绘画、讲故事等节目,由于时间限制,孩子准备的英语故事表演被删掉了。回家后他告诉我,为节目准备练习了几个星期,第一次表演欲望受挫,心里难受极了。“没关系,你可从在家里表演。”我安慰他。当着大人的面,孩子讲了一个英语故事,爷爷还为他录了音。故事不长,约五、六分钟时间,大概有上百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你平时学习的成果,这些单词都记住了吗?”“记住了!”“感兴趣吗?”“有兴趣!”“那以后继续学英语,讲故事。”他爷爷又重提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默默地听着,他开始思考大人的话:以后还会碰到这样的事,我应该怎样坦然对待?与此同时,我发现孩子的语言感觉很好,一再鼓励和激发他学好英语的兴趣。后记:现在想起来,这应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受挫的一件事。
(二)
上学时,孩子向父母提出第一个要求就是“看电视”,他说:“动画片是为我们小朋友制作的,不看不是浪费了吗?所以我每次一定要看完。”有道理!从那一天开始,我们从不干涉他看电视节目。我想:孩子上学每天是“二个点一条线”,除了学校课本知识,很少接触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电视节目将成为孩子课余学习的又一位好老师。“爸爸,动画里小朋友说的话太有趣了,同学们经常交流看过的故事。”“你有没有把精彩的故事和语言写进作文里?”“是的!”有效果了。我一再鼓励他今后可以看些新闻、音乐、历史、地理等节目。孩子的特点是看自已喜欢的东西,除动画片外还有相声、滑稽、传奇人物等,当第一次看新闻节目后,他感到世界上的事真多啊!后记:从此,每晚六点半的上视《新闻》从没间断过,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
(三)
"
“爸爸,妈妈,书厨里的那些书,我现在看不懂,你每天给我讲好吗?”这是孩子向父母提出的第二个要求——“讲故事”。晚上睡觉躺在床上的时候,书上的故事就开始了。第二天我会要求他把昨天的故事重复一遍,“那我把昨天记住的讲一下好吗?”“可以!”这也算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当“讲故事”形成一种常态,就渐渐地变成了习惯,睡觉前不讲故事他是睡不着的 ,同时还会有一连串的提问——从动画故事中的人物、话语,到科普知识中的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动物、人体结构……。孩子的天真和求知的愿望,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但要解答好提问,还需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对疑难问还要找资料,使他听懂,这样不自不觉地变成父子共同学习的过程。后记:现在想起来很有意思,我估算了一下,孩子自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讲解了《上下五千年》、《中小学生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万多个故事。(四)
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写作文,老师出的题目是:《我知道的一个历史故事》,孩子问我:“‘嘉定三署’有两位反清英雄——侯、王,我想写篇小作文,但我不知怎么写?”“你可以到汇龙潭公园侯、王纪念碑去看,资料自己在书厨里找。”我故意让他自己去准备,然后我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要作文?”“语文课上,老师讲:要‘四会’——会读、会讲、会想、会写。还要求我们必须独立完成作文。”这是他第一次作文。我跟他讲:作文时怎样起笔?一是理解题意,二是准备资料,三是怎样想就怎样写。初写阶段错字、标点、语法都没关系。可以不断纠正。关键是要敢想敢写,正是从那一天开始,作文都是他自己完成。写作时从来不许父母看,作文完成以后,再由我们改错。我曾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在我工作的研究所里,有些研究生字写不好,论文写不好,需要导师帮助他完成,关键是语文基础不扎实。所以从小学开始学好语文很重要。
后记:四年级时,孩子告诉我参加市小学生作文竞赛,老师把十几个参赛的同学叫到办公室,每人发几张稿子,规定在一个半小时独立完成作文。“老师的做法是对的,竞赛得奖不是主要的,培养个人写作能力才是目的。”作文训练的“真”与“实”,孩子开始慢慢地理解了。
(五)
“爸爸,今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二个大字:‘骄傲’,问我们‘骄傲’是好的还是不好?全班只有我们三个同学举手认为“骄傲”是好的。”听了孩子的话,我马上笑了,“你为什么认为‘骄傲’是好的?”“我一直认为,学习最好的就值得骄傲。”“那其它二位同学也这样认为?”“当然了!”孩子成长认知的过程中,怎样回答好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思考。一种方式是举例纠正他的想法;另一种方法是认同他的个性,让他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自我感悟。我选了后者,当时只讲了一句话:“以后你会知道‘骄傲’与‘自满’的真正含义。”后记:十年过去了,这件事还记忆犹新,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当年这三个举手认为“骄傲”是好的孩子,二个通过自主招生进了清华大学,另一个通过自主招生进了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