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三伏灸时间表、三伏贴配方、三伏贴贴敷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制三伏贴中药配方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就是三伏贴疗法的应用。
三伏贴所用中药,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三伏灸的药物
---------------------------------------------------------------------------------

导语:“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

  需要提醒的是,其实穴位贴敷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使用。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前者效果更好些。

据个人经验,连续贴3年以上者效果比只贴一二次或者贴一二年的要好。

三伏贴配方

白芥子25%,延胡索25%,鹅不食草20%,细辛15%,甘遂15%,用生姜汁调匀,制成一毛钱硬币大小。

药材炮制

现在各家所制备的药膏中,药物配比差别较大,尚没有共识性的结论。据文献报道显示,各药在不同的处方中,相对于不同组成的其他药物,一般比例范围是:白芥子占比最大,约为35-40%,细辛次之,约为15-25%,其他的延胡索约占10-30%,甘遂10-20%。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

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

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功效主治体虚易感冒,慢性病(慢支,哮喘,过敏性鼻炎).四肢关节痛.

使用方法

每年夏季三伏天使用,分别做成直径5公分的圆块,贴在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固定,一般贴4--12小时取下,每隔10天贴一次,即头伏、二伏、三伏各贴一次。
三伏灸的第一个关键是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每个穴位一是要找准,二是贴后要有反应,
三伏灸的第二个关键是药物调配.白芥子是主药,发疱药,要炒后才能用,炒白芥子要求刚刚黄,不过黄!过黄则发疱不佳.不够黄则发疱过度,引起皮肤过敏.
2014年三伏灸时间表、三伏贴配方、三伏贴贴敷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制三伏贴中药配方
找准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共6个穴位的关键是体位.患者端正坐好.充分露背,双上肢相拥.含胸拔背.背部双肩胛岗最低点联线就是肺俞(第三胸椎),下推二个胸椎为心俞(第五胸椎),再下推二个胸椎为膈俞(第七胸椎).左右相隔三寸(患者一掌).

贴敷时间勿少于4小时

  在准备贴敷前,一定要清洁皮肤,如果有严重的皮肤病或是过敏的话,建议最好不要贴敷。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有些人贴敷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周继朴介绍,一般来说轻微的皮肤发红或冷热感觉属于正常,如果皮肤特别红,需要缩短贴敷时间,以4-6小时为宜,如果短于4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影响疗效。

  有的病人在贴敷后局部皮肤起小水泡,周继朴表示,这种情况轻者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水泡较大或破溃则需来医院门诊进行相应处理。

  如果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专家则建议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出现这样的反应后,也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贴敷需连续坚持3年

  至于具体的贴敷时间,在每一伏时需各连续贴敷三天,每天贴敷6-8小时,如皮肤无不适,亦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有些病人贴敷一年觉得效果较好,第二年就停止贴敷了,最好能连贴三年,这样巩固效果较好。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冬病夏治每三伏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续贴敷3年,也就是3个疗程。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冬至加强一个疗程可加强疗效。

  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一季伏天,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一年。

治养结合才能提高疗效

  贴敷并非贴完就万事大吉了。在敷贴期间需要注重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调整,才能提高疗效。

  周继朴表示,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要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在起居方面,需要做到的就是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贴敷当天更是应避免过度吹电风扇、空调,保持开窗通风。

  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情绪也很重要,每晚保持7~8小时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经紧张得到调整,从而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而研究表明,平和乐观的情绪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顽疾的治疗和康复。夏季气候的影响使一部分人心情烦躁,易于激动,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转移注意力、听音乐等方式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

  贴敷期间适度的锻炼也有助于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发出体表,同时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抵御能力。

  饮食方面则要少吃冷饮。冷饮一方面可伤及脾胃的阳气,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另一方面,冷食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向外发散时困难,影响治疗效果。贴敷期间还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少食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三伏灸有哪些功效?

三伏灸亦称天灸。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理论指导下,在三伏天,利用炎热气候,在背部穴位敷以芳香走窜,开窍通络的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在时间治疗学上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一种治疗方法。天灸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慢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对于一些经常出汗、稍微活动就喘气、容易疲劳的人群,天灸也是很好的保健选择。

三伏天气候炎热,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此时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对相应的脏腑起扶正祛邪作用。

天灸药可使皮肤潮红发泡,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能通过经络调整全身气血,祛除病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很多病人因用三伏灸治好多年顽症.

督灸和三伏灸的区别?

1.施灸的部位:传统三伏灸只有大椎、风门、肺腧穴,另视病人的病情予以对症加穴,施灸的时间一般20分钟左右;而督灸是在督脉上,施灸面广,时间一般要1个小时,程序相对三伏灸要繁琐多。

2、时间:三伏灸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是指每年的夏至后第三、四个“庚”日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每年时间不同,今年“初伏”是7月18日,“中伏”是7月28日,“末伏”是8月07日。而督灸并不仅仅限于三伏天,其他时间都可以。

3、作用功效:传统的三伏灸是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慢性胃肠炎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传统医学认为督脉是“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气、统率诸阳经的作用。凡是阳气衰弱的病症均能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督脉的主治范围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颈项强痛、角弓反张等症。例如强直性性脊柱炎、脊柱相关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三伏灸适用于哪些人群和三伏灸的禁忌症:

适用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长期关节肌肉疼痛及体质偏寒者。

禁忌症:

(一)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

(二)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如副鼻窦炎、肺炎急性期等患者不宜用。

(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三伏灸注意事项:

(1)治疗后皮肤均有热感, 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2小时为宜,小孩时间为1小时,以患者贴药处产生辣辣的感觉但可以耐受为度,不宜时间过长以免灼伤皮肤。

(2)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前来医院处理或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等。

(3)贴药当天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澡,以免把“阳气”赶跑。个别出现皮肤过敏的市民,可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三伏灸当日禁食生冷刺激食物,油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鸡、鸭、鹅、牛、羊肉,虾、螃蟹等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4)天灸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但会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担心。

(5)敷贴之后,比较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起泡效果更好,如果泡小,可以自行吸收,但避免抓破;如果起泡较大需要到医院处理,将水抽出,并用消炎药外用,消毒纱破保护创面,以免引起皮肤化脓感染。

  (6)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此外,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且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附:温馨提示:

2014年三伏穴位贴敷日期:2014年三伏灸时间表:

头 伏:2014718日-2014727

中 伏:20147282014806

末 伏:20148072014816

加强伏:8月17-8月26日共40天,保健9次,加强15次

三伏贴的最佳时间为:7月18日、28日、7日、17日(错过最佳时间可选前一天或后一天

伏天共30天,每伏要贴敷1次,一共贴敷3次。每伏期间做大艾雷火灸三次,共做9次艾灸调理。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4831.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新交规C1科目三大路考 考试过关技巧 2016 大路考 技巧

2014年新交规C1科目三(大路考)考试过关技巧——简介2014年新交规C1科目三(大路考)考试有原来的13项道路驾驶技能项目增加到16项,并且考试里程不少于3公里,其中需抽取不少于20%进行夜间考试;不进行夜间考试的考生,应当进行模拟夜间灯光使用考

发改委最新油价:2014年油价调整时间表

当前位置:百姓赶集网 > 2014年 发改委 最新 油价 调整发改委最新油价:2014年油价调整时间表2014年发改委最新油价 2014年油价调整一览表(四)发改委最新油价:2014年油价调整时间表

2014年1月19日正定新区 正定新区朱河贴吧

骑行正定新区纺织基地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农历十二月十九(四九第二天)雾霾转睛。下午2-4点最高气温10度上午的浓浓的雾霾被风吹散了。忙了一天半的家务,又好长时间没有骑行了,趁这难得的好天,出去放松一下。下午4点出发,直奔正定新

声明:《2014年三伏灸时间表、三伏贴配方、三伏贴贴敷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制三伏贴中药配方》为网友傲骨在书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