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我应该是第二次看。
不是这节目不好,是时间上不好把握。我把电视节目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必看。这类节目不仅优秀而且时间上好把握,约占整个电视节目的百分之五左右。另一类为撞上了就看。这类节目也堪称上乘,但间隔太久又没有到必须刻意记住它的地步,所以碰上了就看,碰不上就不看。很多专题性的有深度的或令人捧腹的栏目都属此列。这类节目大概占了整个电视节目的百分之十左右。《一虎一席谈》就是这类节目。最后一类,是撞上了也不看的绝大多数,不说也罢。
很幸运,我撞上了昨天的《一虎一席谈》,看到了孔庆东先生的精彩表现,感受到了他人格的魅力,智慧的力量以及大师的风范。
孔庆东,北大中文系的一个青年老师,新生力量;
一个热心帮助他人、让其同班同学——“眼镜肉店老板”名扬天下摆脱困境的学者;
一个其貌不扬、胖乎乎的常常眯缝着双眼永远似醒非醒的“醉侠”。
这就是我此前对于孔庆东的全部印象。说实话,远没有到大师的级别。作为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大师级人物是严家炎先生那样的,钱理群、杨义先生那样的。不是论辈分,也不是论年纪,而是因为他们的著述。我读过严家炎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当时先师颜雄先生是湖南省现代文学会的会长(理事长),不但给他推了一百本(所有会员人手一册),还让我在年会上以专题发言的形式作了书评,所以印象深刻。我也读过钱理群等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以及杨义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那是入门之初,几乎所有我们这个专业的导师都要推荐给学生的必读书。所以一直以来,在我心里,这些人才是泰斗,才是大师。孔庆东?他老几呀?
许多年过去了,我跟现代文学早就不搭界了。
一场《一虎一席谈》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也强化了我对孔庆东先生的印象。原来大师不一定非要有学术大部头,大师也不一定要年尊派长。
智慧博学,宽厚德高,就可以是一方泰斗。
能说会写(有其博客为证),有凛然正气,有大师风范,这就是孔庆东在这次《一虎一席谈》里留给我的印象。
话题是:香港的大学和北大清华比谁更有吸引力。大意如此。大概是由香港大学挖走了许多内地高考状元谈起的。各方嘉宾唇枪舌剑,好不热闹。胡一虎笑咪咪地传递着话棒,让嘉宾们进行着充分的展示。最早看一虎这只年轻精瘦的老虎主持节目,应该是在校友王鲁湘参与的那个《纵横中国》里。在这类以嘉宾(内容)而非主持人为灵魂的节目里,他算相当不错的,不是那种随时随地都想自我表现的主。孔庆东的光彩,就那样在一虎的“退让”与各方的交锋中,渐渐地显露了出来。
再“回锅”一遍就没必要了吧(而且股市快收盘了,我的懒筋也犯了)?看了这期节目的,应该会有同感;没看这期节目的,感兴趣可以去找凤凰卫视的光盘(有没有我可不知道),或者去看看他的博客,验证验证我的感受是否准确;再不然可以去妖风飘飘先生的博客看看他对孔先生的评介。怎么像做广告了?不管它,孔庆东先生早已名满华夏,博客点击量将近五百万,哪里用得着我去做广告!
听君“一席谈”,胜读一箩书。没法子,我就是钦佩这种人。这就好比我的师弟师妹读博士的不少,但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阎真一样。他虽然没读博士,可他的小说《沧浪之水》却被许多政界朋友奉为教材,在我看来,这就是厉害,这就是能耐。我也不知道孔庆东先生有什么学术大部头,但他能让我在《一虎一席谈》里感觉他是大师级人物,那他就是大师级人物或将是大师级人物。就值得我写下这篇文字。套句我儿子的话说:“我的时间(地盘)我做主!”
认真地说,中国需要这样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