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偏差
Psychology
1.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们交往时所发生的先入为主的作用。
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人们依据已知的或某一局部的特征推及认识对象未知的其它特征,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印象。
3.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事物,特别对某一类人所形成比较固定笼统的看法。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4.投射效应(虚假一致性偏差):把自己的某些特征加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例如,吸烟者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中烟民多与非烟民。
5.角色固着: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自己理解过分简单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社会生活这个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多重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有各自不同的规范,是不能相互替代而必须兼顾的。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心理成熟的男人或女人,都应该很好地扮演自己所应扮演的多重角色。这就必须进行多重角色之间的适时恰当的心理转换。如果你对你需要扮演的多重社会角色不能胜任,那么,角色心理的不成熟就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不幸和悲剧。这常常体现为角色固着。所谓角色固着,就是固守一个角色,不能根据生活现实的需要进行恰如其分的角色心理的转换。
6. 信息干扰:你对交往对象的认识和判断受他人信息的影响和干扰,出现偏差。
7、积极性偏差(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的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也称宽大效应)
8、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9、后视偏差,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如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
10、自我中心偏差,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情中的作用的倾向,例如,夫妻两个人各自都认为自己在家务中作用的事情更多。至于四种还是六种,乃至更多种的说法,不同教材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