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反是](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75925t0150dcf998d84dd7f2.jpg)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1969年,我的伙伴徐彪呱呱落地。他是这个清贫的家庭中的第三个男孩。他那瘦骨嶙峋的父母欢天喜地:徐家又添了一个壮劳力了!2007年,徐彪的媳妇怀了二胎。找镇里的小诊所B超了一下:龙凤胎。徐彪两口子狠狠心,人工流掉了。就因为其中一个是男孩,那孪生的女孩也连坐夭折腹中。这是我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回乡下老家听到的消息。徐彪跟我说:这年头,在农村生个男孩就是一场灾难!灾难的原由,就在于农民在男孩身上付出的巨额的超过自身经济承受力的婚姻成本。乡下男孩成婚,必先有房。跟城市超高房价衍生出诸多房奴一样,如今农村的造房代价也节节攀升,青年男女成家不再像过去那样先跟父母住一起,待手头富裕后建房单过,他们要依靠父母省吃俭用的钱财造大房造好房,而且攀比之风盛行,你盖楼座,我建小二楼。在农村,从豪华住宅中悠闲而出的,往往是那些不再愿意从土里刨食的青年人,而他们的父母,则在低矮陈旧的祖屋里升起草木灰味的炊烟。这一景象,跟如今的城市极其相似,在人员居住结构上,农村首先搞起了城镇化。乡下男孩如今极力要抛弃前面的“乡下”二字。城镇的野蛮扩张,不但使农村的土地变得寸土寸金增加了造房的成本,而且也逼迫男人不敢把自己的身家完全交给土地。生活依赖的变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农村男性的性别魅力。当年,踏踏实实地春播秋收的男人最得到青睐,而现在,庄稼汉是个让他们羞愧的字眼。我这次回老家,看见在田间地头忙碌的大多是四十岁以上的人,而他们的儿子则留着长发耳朵塞着MP3去城里上班,不上班的男孩要讨媳妇是很困难的。徐彪的大哥的儿子现在就在镇里的一家私人企业上班,还娶了一个在豪华酒店工作的打工妹。为了成全这样的一桩婚姻,徐彪的哥哥付出了将近10万元的代价。抛弃了“乡下”二字的小夫妻,必然要过着奢侈的现代生活方式。他们看有线电视,他们出行要骑摩托或者乘坐公交小客车,他们喜欢在酒店里喝酒在舞厅里跳舞喜欢婚外恋而且把离婚不当回事,他们甚至已经瞧不起那些在城里盖楼的上辈人了。要支撑这样的生活,他们靠打零工的那点花里胡哨的收入显然不够,他们的父母要把沾着汗水的农产品卖掉,用钱来资助他们的不再生产农产品的儿女。徐彪说:他的哥哥打点儿子结婚后,等于扒了一层皮,而且现在继续被儿子扒着。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面对着高成本的婚姻和农村高速城镇化的进程,不得不土崩瓦解。徐彪跟我谈话的时候,电视里正播放电视剧《都市外乡人》,电视里有一男一女两个农民非要到城里开诊所,还有一对夫妻宁可在城里收废品卖菜也不愿在农村种地。那对夫妻还说:等赚够了钱,在城里买楼,等老了,城里乡下爱住哪住哪儿。徐彪那17岁的大儿子心驰神往地观赏着,这个辍学在家正等着他爸托人到城里上班的小伙子早早学会了吸烟。徐彪忧心忡忡地说:这样的电视节目会把农村搞得人心惶惶的。杜甫的《兵车行》中说: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杜甫的意思是:不正常的战争把人们的生育观弄得也不正常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老乡的生育观变成另外一种不正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