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生于京兆(今西安),开元二十二年中进士,登甲科,曾四次被任命为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山东陵县)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唐肃宗时至凤翔授宪部尚书,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建中四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后为李希烈缢杀。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成为中国文人书法的重要里程碑。他转益多师,一变成法,创造出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楷书书法审美范式。他的行草也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颜真卿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闻名的《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少笔,就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并与他的高尚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现如今,人们对颜真卿的书法依然赞叹有加,但对颜真卿的忠贞不渝、刚直不阿、视死如归却少有了解。我也是读了《资治通鉴》之后,才对颜真卿有了新的认识。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这既是对其书法的评价,又是对其人格的评价。
人们都说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颜真卿是也。
颜真卿被贬为平原太守后,发生了“安史之乱”。颜真卿率平原、博平二郡的七千人守卫黄河渡口,同时派司兵李平从小路去报告朝廷。唐玄宗李隆基最初得知安禄山反叛、河北地区郡县纷纷投降时,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邪!”李平到朝廷后,李隆基大喜,曰:“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是!”后来,河北二十四郡,除平原外,均失守。颜真卿在与安禄山的斗争中,军队扩充到万人,并择取统帅、良将,与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共同抵抗安禄山。后来,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二十万,横扫燕赵大地。
颜真卿一家都是抗击安禄山的英雄。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围攻常山,抓到颜杲卿儿子季明,胁迫杲卿投降。杲卿不从,季明被杀。后来,史思明破常山城,杲卿大骂安禄山后被杀害。颜真卿留下的著名书法《祭侄稿》就是找到了颜季明的头颅后,怀着激愤的心情,和着血和泪写就的。当时,杨国忠用张通幽之谋,竟对杲卿无褒赠。唐肃宗时,真卿向其哭诉,才杀了张通幽,赠杲卿太子太保。《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记载:“杲卿子泉明为王承业所留,因寓居寿阳,为史思明所虏,裹以牛革,送于范阳。会安庆绪初立,有赦,得免。思明降,乃得归,求其父尸于东京,得之,遂并袁履谦尸棺斂以归。”袁履谦妻疑其夫“衣衿俭薄,发棺视之,与杲卿无异,乃始惭服。”
颜真卿不仅面对强敌无所畏惧,在朝中也是敢于直言的诤臣。《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四》记载了颜真卿的长篇上疏。唐代宗大历元年,刑部尚书颜真卿上疏,以为:“郎官、御史,陛下之耳目。今使论事者先白宰相,是自掩其耳目也。陛下患群臣之为谗,何不察其言之虚实!若所言果虚宜诛之,果实宜赏之。不务为此,而使天下谓陛下厌听览之烦 ,托此为辞以塞谏争之路,臣窃为陛下惜之。”“夫人主大开不讳之路,群臣犹莫敢进言,况令宰相大臣裁而抑之,则陛下所闻见者不过三数人耳。天下之士从此钳口结舌,陛下见无复言者,以为天下无事可论,是李林甫复起于今日也!”这样的谏言宰相当然不愿意听,所以,元载“闻而恨之,奏真卿诽谤;乙末,贬峡州别驾。”
大历三年,颜真卿改为抚州司马。他关心民众疾苦,注重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带领民众在抚河筑坝,解除了水旱之患。百姓为了纪念他,将石坝命名为千金陂,建立祠庙,四时致祭。
颜真卿在抚州还留下了一个引导社会风俗的故事。抚州学子杨志坚家贫如洗却嗜学如命,其妻耐不住贫困生活,提出离婚。杨志坚写了一首《送妻诗》:“当年立志早从师,今日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其妻持诗,诣州公牒,以求别适。颜真卿判其牍曰:“杨志坚早亲儒教,颇负诗名。心虽慕于高科,身未沾于寸禄。愚妻睹其未遇,曾不少留。靡追冀缺之妻,赞成好事;专学买臣之妇,厌弃良人。污辱乡间,伤风败教,若无惩戒,孰遏浮嚣?妻可笞二十,任其改嫁。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仍署随军。”四远闻之,无不悦服。自是江表妇人,无敢弃其夫者。
晚年的颜真卿,面对叛军的刀剑,大义凛然,为其光明磊落的一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德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宰相卢杞想借机除掉颜真卿,建议德宗派颜真卿去劝导李希烈。颜真卿一到,李希烈就给了一个下马威,“使其养子千余人环绕谩骂,拔刃拟之。真卿足不移,色不变。”李希烈又劝真卿投降,真卿说:“汝知有骂安禄山而死者颜杲卿乎?乃吾兄也。吾年八十,知守节而死耳,岂受汝曹诱胁乎!”(《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此后,李希烈又积薪灌油以火相威胁,真卿就自己往火里跳,被救起。就这样,颜真卿与李希烈周旋了两年多,最后被李希烈派人缢杀,终年七十七岁。
观颜真卿一生,可谓学富五车,精忠为国,诚心为民。不论为官、为文、为书法,为大臣、为郡县、为平民,一如既往,别无二致。真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发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