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包车夫的抗争与互助 民国黄包车

民国黄包车夫的抗争与互助

吴钩

晚清—民国时期,传统的轿子差不多已被淘汰,机动车又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城市都兴起一种新的代步工具——黄包车。今天在一些旅游景区,还有仿制的黄包车,供游客体验一把浪漫。而实际上,看过老舍小说《骆驼祥子》的人都知道,当时黄包车夫的生活绝无浪漫可言,他们活在城市底层,地位卑贱,经济困顿,每日赚到的工钱通常不足以养家糊口。在1930年代的上海,黄包车夫拉车的净收入月均不到9元,而每月的家庭支出需要16元,“竟日奔波,血汗所获,终难维持”。在1910年代的北京,黄包车夫的日收入约50至80枚铜元,而当时一户四口之家的生活费,每日要花费60枚铜元方可糊口。

民国的社会学者将国民生活水平划分为四个阶层:贫穷级,挣扎在温饱线以下;生存级,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舒适级,丰衣足食,有条件追求比较舒适的生活;奢侈级,过的就是“有钱,任性”的日子了。三十年代,伍锐麟通过对广州600名人力车夫生活景况的调查,得出一个结论:“车夫的生活,可以说是介乎贫穷级与生存级之间。”

拉黄包车是苦力活,有体面的城里人都不会愿意从事这一行当。民国社会学者的田野调查显示,人力车夫中鲜有城市居民,绝大多数是从农村流入 城市的破产农民。他们身无长技,基本上未受过像样的文化教育,除了出卖原始的体力,很难在城里找到职业门槛稍高一点的工作。极低的择业能力,使得他们只能从事拉黄包车之类的苦力,也使得他们在发现拉黄包车的效益受到威胁时,往往会挺身出来抗争,包括发动车夫集体罢工,甚至采取铤而走险的激烈方式。

从民国黄包车夫抗争的对象来看,主要有两个,一是出租黄包的车行,一是比人力车先进的公共汽车与电力公交车。

黄包车夫由于收入低下,难有积蓄,多数人都无力自己购买黄包车,据民国社会学者言心哲的调查,南京1350 名人力车夫中,自备车者只有204 人,而且这些车多为旧车。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但这个卑微的理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当时很多车夫只能向车行租车。民国时期的城市,普遍都有黄包车行,类似于今天的出租车公司,车行出资购置车辆,然后租给车夫,每月收取车租。那时候也有两班制的租车习惯:两人合租一车,一人拉早班,一人拉晚班。

黄包车行的出现,既给无力购车的车夫提供了拉车谋生的机会,同时也张开了吞食车夫血清钱的血盆大口:车夫往往要将每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乃至一半作为租金上缴车行。不过,那时候,车辆的保养、维修、牌照费都由车行负责,车行也不是暴利行业,据民国学者的调查,车行的实际得利一般仅为营业额的20%。而且,当时车行也没有搞垄断经营,只要车夫自己有钱购车,随时都可以单干。

​民国黄包车夫的抗争与互助 民国黄包车

但是,对于大多数只能靠向车行租车的车夫来说,占收入额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车租,确实构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所以,他们对车租极为敏感,车行若想增加租金,势必引发强烈反弹,如1926年,江苏无锡的42家人力车行决定增加车租,结果引起车夫罢工,愤怒的车夫还冲上街头,捣毁了车行的一百多辆黄包车,最后迫使无锡当局发出公告:“各车行应暂照现行价格收租,毋得骤增”。

如果说,黄包车夫要求车行不得擅增租金的诉求有其合理性,那么他们针对公交车竞争发起的抗议,多少就显得有些荒唐了。民国时期,当电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广泛引入中国城市之后,人力车行业就如今日在新媒体挑战下的平媒行业,开始进入消亡的倒计时。当时有一首竹枝词感叹黄包车夫的命运:“人力车夫六万名,沿街无处不居停。却因汽电来争胜,剥夺机穷一线生。”

为了生存,黄包车夫发起抗争,矛头对准新兴的汽电车公交业。1929年,北平的数千名车夫因为觉得“电车的出现,大大减少了人力车的客座,砸了许多人力车夫的‘饭碗’”,在一些政客的挑动下,砸了市内的有轨电车。1946年5月,汉口的公交车管理处开辟了从王家巷到三民路的短程路线,发车当天,有一个叫做孙昌清的黄包车夫跑到王家巷公共汽车站,挡在正要开动的汽车前,意思是,你们要发车,就从我身上辗过去吧。车站的车长出来与孙昌清理论,结果打了起来,“车夫用头一撞,把车长之门牙撞落一颗并撞歪一颗,车夫之头顶也被牙齿撞破一眼,彼此都流有血”。最后还是汉口的人力车业工会出面调解,公交车管理处同意取消新开辟的路线。黄包车夫胜利了,却是以城市公交车发展的延迟及市民出行的不便为代价。

试图以人力车阻挡汽电车滚滚而来的车轮,当然不足为训。但黄包车夫群体的命运,确实需要同情,车夫的困境,也需要有人关切。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民国时期的社会组织机制,表现出了它的活力。

针对黄包车夫无力自购车的问题,当时的社会组织想到了成立合作社的办法:车夫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筹款购车,发给车夫使用,车夫每天缴纳车租抵偿车价,“俟车夫已偿回车价时,车便归该车夫所有”,以后就不必再纳租,每日拉车所得,悉归车夫自己。这一办法于1934年在南京开始实施,由江苏民众教育馆发起成立合作社,第一期筹集基金500元,征集社员40余人。社员可向合作社的信用部贷款购车,分210天还清借款后,车即归车夫所有。

针对车夫生活困顿的问题,上海公共租界率先在1934年创办了人力车夫互助会。互助会通过向社会募捐及向车夫收取会费的方式筹集资金,兴建学校、图书馆、诊疗所、洗浴室、饮茶室、寄宿舍等设施,免费向黄包车夫开放。这里,学校的意义尤其值得强调,因为车夫得到了教育与培训,提升了谋生的技能,以后不干拉车的苦力活了,另谋他职的机会会更大一些。互助会还向生活困苦的车夫提供发米、发钱、发衣服等救济,并为所有加入互助会的车夫提供团体保险、小额贷款与养老金。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上海人力车夫互助会成立后,社会反响良好,有一位市民还致信媒体,发出呼吁:“我们希望全国热心人士,参照上海公共租界人力车夫互助会的办法,在已经有人力车夫的城市,从事人力车夫生活的改善。”

针对黄包车夫处于社会弱势的问题,许多城市的黄包车夫都成立了自己的利益代言组织——人力车职业工会。当时黄包车行也有自己的利益代言组织——人力车租赁同业公会。职业工会与同业公会的出现,使劳资都有了利益表达、理性谈判的机制与平台,双方的分歧不致于轻易发展成激烈的冲突。比如1946年2月,武汉的人力车行违背与车夫订立的协定,单方面要求增加车租,车夫工会即跟车行交涉,最后经警察局调解,由人力车租赁同业公会掏出一大笔钱,代表车行向人力车夫赔偿。

今天看来,黄包车当然是一种比较落后的行业。不过,当时社会为解决黄包车夫困境而创设的合作社、互助会、职业工会等组织机制,则可以为今天的社会治理创新与改革提供借鉴。任何社会都有可能产生种种问题,而健康的社会,则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3562.html

更多阅读

了解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

了解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十一)一、什么是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其创始人为保加利亚心理治疗医生及教育家的洛扎诺夫。虽说,暗示教学法是针对学

中国“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之现状 中国一夫多妻制

如今,在西藏占绝大多数的婚姻形态是一夫一妻,但在西藏昌都和四川的甘孜州等偏远的农牧区至今保留着“兄弟共妻”、“父子共妻”“姊妹共夫”“母女共夫”的“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古老婚俗。人们常说的“一妻多夫”在西藏是指“兄

京卡的办理与发放 如何办理京卡

“京卡·互助服务卡”是北京市总工会顺应形势发展变化,积极推动实施“职工互助服务温暖工程”的又一新的重要载体。认真做好“京卡·互助服务卡”的办理与发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于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服务型工会

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的生与死 后记 后记怎么写

1970年11月25日,日本现代文学杰出的代表性作家三岛由纪夫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事件:他率领四名追随者劫持自卫队高级将领,召集自卫队员鼓动兵变。计划失败后,他剖腹自杀。他的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公开举动至今令人费解。身为当

声明:《​民国黄包车夫的抗争与互助 民国黄包车》为网友给力小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