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药方中规定须加工的药品,必须按法加工:
如:捣:即捣成块再入煎:如龟板捣;晒参捣、高丽参捣等;大块不易煎煮者打碎。干姜宜砸裂纹。油桂宜捣末等。
砂仁米姜汁炒:砂仁米用生姜榨汁浸15分钟,炒干。
白芥子炒研:把白芥子炒黄并研碎。
炒炭:把药材炒至内外变黑成炭。如姜炭、三仙炭、
大黄炭等。
清水洗:如漂海澡:用清水漂洗去盐泥沙。
盐水浸:如盐巴戟肉、盐补骨脂:用盐水浸15分钟
去水炒干,有盐味即可。
酒浸:如酒莬丝子、酒大黄等:用少量白酒浸15分
钟,连酒一起入煎。用40度以上白酒,不可
用曲酒。
酒洗:如酒洗白芍、酒洗黄芩等:用白酒洗并去酒入煎。
米丸先吞:如油桂米丸吞:把油桂研粉,入蒸烂小米粘为丸,服药前先吞服。
布包:用布包以便于煎煮,如车前子包。
绢包:用厚绢绸包以防漏出:如黄丹绢包。
二、凡方中须自己配入的药,应按量配入一起煮:如生姜、葱白、蜂蜜、大枣、核桃等。
生姜均须切片;大枣须撕破擘开;核桃打破连皮入煎,最后拣出核桃仁嚼服;蜂蜜用天然蜂蜜;葱白带须每节长寸许。
三、凡方中有制附片或制川乌,用量30克以上时,均用文火煎煮两个小时,只煎一次。从药沸腾起计时,始终保持沸腾,灵活掌握火候。
加水3000ML文火煮取300ML即加水6斤文火煮取6两,加水量及剩余药汁及火候须根据具体情灵活掌握。
不宜一次服用过多的药汁以免影响饮食。
浓缩:重症患者或小儿服药困难时,可把煎出的药汁再加热浓缩至少量(一两或三两等)
四、后5分钟下、后7分、后10分下:如辽细辛、白芷、紫油桂、木香、沉香、砂仁、葱白等,凡注明后下者,煎至最后5分钟或7分钟时放入。
五、煎药时要定时搅动,以防焦糊;若出现焦糊则应弃去,不可服用。
六、晒参或高丽参捣另炖:把晒参(或高丽参)捣成小块,加水1斤文火煮取1-2两,兑入药汁中,时间约40分钟。
七、研粉冲服:把药材烘干后研成粉用药汁或温水冲服。
如高丽参冲服、二杠冲服、止痉散研冲、沉香冲服、川尖贝研冲服等。
固本散热黄酒(或温水)调服:用热黄酒(或温水)把药粉调成糊状冲服。
八、烊化:把药捣末倒入刚煎出的药汁中搅令溶化,或再置微火上炖化。如东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九、按药方规定的量、时间、次数服用。多为温服
如:日分三次服:平均分成三次,早、中、晚三次服,日尽一剂;
昼夜连服:急症重症患者,不分昼夜,三(四)小时服药一次。
子午初刻服:上午11点与晚上11点服药,日分二次服。
饭后服:饭后40分至60分钟服为宜。
饭前服:饭前40分钟为宜。
日分多次服:少量多次分服,日尽一剂。
蜜调呷服:如开道散加蜜调少量呷服;
冷服:置冷服用(约5-10度)。
每旬七剂:每十天服七天药休息三天,如果是重症或服药不影响食欲者,可不休息。
服药禁忌
一、起居饮食,要顺应自然,不违养生之旨。
二、忌食生冷如:水果(如西瓜、梨、黄瓜)海鲜等。以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不宜过饱。
三、忌用冷水洗浴,吹低温空调、坐卧寒凉湿地。
四、禁房事。
五、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情,避免操劳、七情太过。
六、久病之人如远岸之舟,急切难到岸边;服药未必能立竿见影。坚定信心,认定方向万无不到之岸;若频频更医,方向不定,自取颠覆,咎由自取。
七、宜心地淡泊、清静寡欲、体任天真、抛开生死名利、广行功德,忏悔已过,庶可于康复延年有补;
八、切忌迷信,听人妄言祸福或迷信不辨证之偏方。
九、不宜看医学类书,徒增疑心。宜读修心养性类书籍。
十、不宜过度锻炼,适可而止,以不觉累为度。
十一、病减轻或初癒后,不宜大喜、过度兴奋、劳累,以防乐极生悲。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李可老中医弟子张涵谨识
以下内容来自正安论坛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