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戈壁·黑喇嘛》画面解析! 黑戈壁世界boss位置

甘肃酒泉电视台创作的大型纪录片《黑戈壁·黑喇嘛》是一部很有影响的纪录片,也是为数不多的能代表甘肃纪录片最高水平的一部作品。该片成功登录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并获得国际国内许多纪录片大奖,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有许多值得业界借鉴学习和学界研究探讨的问题,的确是一部经典纪录片。

有机会将担任该片主摄像的卢永曦(现为酒泉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好友的创作感言博在这里,供我的博友和纪录片同仁交流学习。——题记(黄河木子)

《黑戈壁·黑喇嘛》画面解析

——兼浅谈电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

卢永曦

【播放《黑戈壁》片断一】

刚才2分35秒之前,播放的这些让人心惊肉跳的画面,不是从美国大片,也不是从国产警匪片中剽窃的镜头,而是我们《黑戈壁·黑喇嘛》摄制组自己导演的情景再现。

一、情景再现:虚实结合,贵在传神

情景再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电视纪实节目中开始尝试并逐渐效仿使用的一种手法。虽然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曾被业界和学界提出过种种质疑,但它作为一种电视时空、时态与事实的完美结合与艺术表现形式,无疑有它的艺术功效和表现张力,才得以后来被业界广泛应用。电视纪录片所能做的只能是把真实的“故事”展现给人们,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思考“为何”发生了如此真实的“故事”(真实背后的东西),而不要停留在简单的真实是怎么来的“表现层面”(也就是为何要用情景再现?)。在《黑》片中,为了追求强烈的视觉效果,生动还原历史真相,我们摄制组大胆地借鉴并采用了电影大片的拍摄手法。主要角色黑喇嘛是当地的一位普通工人扮演的,黑喇嘛部众角色均由马鬃山当地的牧民担当,也有我们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客串扮演。场景生动再现了黑喇嘛匪徒抢劫商队,押解俘虏,站岗放哨,外蒙古远征军围剿碉堡山,刺杀黑喇嘛,奥其尔神秘出逃以及杨增新要塞对峙等的场面。

【播放《黑戈壁》片断二】

画面角度的有机变化与丰富,对构图效果、人物塑造、空间表达、场面调度、纪录片叙事都会增加其艺术表现力。拍摄中,我们尽可能发挥角度的造型与表意功能,采用角度的两极化处理镜头,在表现黑喇嘛的凶恶残暴时,我们选择了仰拍、尽可能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表现黑喇嘛的众部时,由于参演人数少,我们尽可能用中小镜头或俯拍的方法来弥补不足。区区人十几个人,却用镜头表现出了宏大的激战场面。所以,《黑》片中,我们通过角度实质上强化的更多是对当时恐怖激战场面的视觉形式,角度本身虽然不是视觉元素,但是它可以创造、强化特有的视觉效果,也为形成《黑》片的叙事风格奠定了基础,提升了该片的视觉艺术效果。

【播放《黑戈壁》片断三】

二、光、影的应用与有效创设,意在造境

影视作品,无论是强调形式主义、强调写实主义或是强调叙事模式的影视节目,在光线(尤其是人工光风格)的设计上,都极为重视画面的造型性,光效的美感性,追求光对环境空间的造型强调并对戏剧化的光感觉模式进行“反叛”,着意刻画具有鲜明风格的人物形象。纪录片的光线应真实又————要富于变化,光效应达到整体风格化、场景表现典型化,具体造型细节化。

当前,对于电视纪录片创作而言,手法的艺术创新是最大突破。为保证《黑戈壁》影调的一致性,我们在开机之前,就确定了该片的基本影调,即根据脚本的内容和周边地域特色,确定以暧色为基本色调。于是,我们每次的拍摄,都选择在上午6点至中午11点,下午5点至晚上9点为拍摄时间。这两个时段的色温较低,拍出的画面光线比较柔和。

《黑戈壁》中应用了大量的逆光(侧逆光)拍摄手法,将被拍摄对象放置在逆光或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可以使轮廓清晰,突出其主体位置和形状特征。在实际拍摄时最好采用手动光圈、白平衡,以被采访对象面部为基准进行调整。

【播放《黑戈壁》片断四】

三、纪录不等于记录

《黑戈壁》中,从杨镰下飞机到出机场,摄像师一气呵成的长镜头,保持了纪录的完整。

【播放《黑戈壁》片断五】

3分53秒到4分15秒间,主要展现主人公(杨镰教授)赴黑戈壁考察的情景。

记录是一种简单的电视拍摄手法,而纪录是电视纪实创作的一种风格与美学态度,因此,纪录片创作中,“纪录”绝不是“记录”。要特别注意,“纪录”不是简单的记录事件的过程,要在纪录中实现真实故事的有效传达和关键情节的时空完整。利用长镜头拍摄可以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也就是说画面要有动态性、连续性、原生态时空完整性,充分纪录交代故事、情节、细节,尤其是戏剧化的叙事元素。拍摄过程中尽量不要关机,目的是为了保证画面和声音的连续记录。

在展现考察过程时,我们应用了蒙太奇的表现手法,通过片段组合展现事件过程。而“杨镰下飞机的纪录”则应用长镜头,保证镜头连续和时空完整,通过真实的、连续的时空展现,突出记录的真实和故事情节的完整。

【播放《黑戈壁》片断六】

四、精巧构图,成功造型

构图的实质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盲目到有序,从无形到有形,从思维到实践的过程。电视构图就是通过镜头实现对现实空间的分解与组合。单一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分解,众多画面构图是对空间的组合。

由于电视作品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的不同,创作者的立意和关注点不同,所创造的构图形式与构图手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构图,对纪录片创作而言,就是要使作品的画面构图有真实感、有形象感,有风格性,有美感,有视觉重点。

我们平时看到的许多画面都是把人物摆在了画面的最中间,这是很不好看的,正确的应该是将人物放在屏幕一边,要么左一点,要么右一点,被采访对象有和观众的交流感,这样的拍出的画面,才显得自然、亲切。

另一方面,在画面的构图过程中,被采访对象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要根据节目内容风格而定,要么拍成特写(从胸以上),要么拍成大特写(细部、局部)。有些娱乐节目就不能这样拍(或除外)。

【播放《黑戈壁》片断七】

在人物采访的画面背景选择上,为了达到主体亮、背景暗的效果,我们特意把背景换成了黑幕布,用聚光灯和轮廓灯集中照亮主体人物。

【播放《黑戈壁》片断八】

在没有黑背景和聚光灯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应该选择一个适当地暗背景,将人物放在明亮处,然后采用小光圈拍摄。(10分20秒处马大正的采访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完成的)。
《黑戈壁·黑喇嘛》画面解析! 黑戈壁世界boss位置
这样做可以使画面干净,构图庄重,而且尽可能地表现了被采访对象的情感细节和性格的细部特征,既显现了被采访对象的学术权威,又展现了其个人的性格魅力。

【播放《黑戈壁》片断九】

五、历史照片的拍摄

在纪录片创作中始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要在现实的视野中审视历史、赋予历史以现实意义、关照和理解。纪录片不仅是行进中的影像历史,更是纪录和表达人的思想史、情感史,所以,要通过作品让现实中的人有生活的参考坐标,赋予人们在现实境遇下更多的良知、思考、启发和责任。

《黑戈壁》中应用了大量的历史照片,而且都在书里面。那么,面对横竖不一,大小不同、明暗各异,有些甚至是模糊不清的旧照片,我们该怎样下手?我们的方法是:首先,要学会剪栽,把能够突出主题,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分别采用推、拉、摇和固定的方法拍摄。对于横照片要尽量取全,对于竖照片要采取上下摇镜头完成或采取别多景别固定分镜头拍摄。其次,在拍摄中一定要采用手动光圈拍摄,做到亮的要降,暗的要提,达到明暗和色调的统一。这样做,既可以保证画面的清晰,又可以突出照片的景深。(选取几张历史照片)。第三,在拍摄单幅的历史照片时,一定要用纯色或蓝色做背景,以便于后期扣像。

卢永曦:12岁开始学习摄影,16岁进暗房,23岁开始学习电视摄像技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好把势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苦心钻研,潜心修炼的结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6/293158.html

更多阅读

《意林·轻小说》来了! 意林轻小说2016征稿

@意林原创 @意林杂志 @意林知了 @意林读书院:《意林·轻小说》第二期闪耀上市!《公主驾到》继续折腾,《邻家武圣》搞怪不停!Q镜头编辑部漫画加大马力,更多爆笑无厘头幕后故事闪亮登场!201

声明:《《黑戈壁·黑喇嘛》画面解析! 黑戈壁世界boss位置》为网友初释衷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