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潜伏》,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会想起那部孙红雷板着一张扑克脸的谍战神剧。然而,就在一个叫做橙光的在线游戏平台上面,有个叫做范特西(fantasia)的先生,做了一款同名的游戏。如果不与这部红遍大江南北甚至朝鲜地区的电视剧比较,《潜伏之赤途》(下用《潜伏》代替)获得的赞誉和影响远远的超出了作者的想象以及作品最开始的目标。
游戏历史1年零4个月完成更新,整体全文18万字,3个主要结局,运行人次93万。因为它的完结,微博上做音乐的梁指导梁欢发了微博,写过《紫川》的老猪1年没更新的微博发了一条介绍,通过画同人画成为徐克剧组一员的RC大大也发了一条微博。知乎、微博的评论大都说“神作!中国不是没有好的编剧的!”“在AVG游戏不发达的中国,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十分厉害了,十分敬佩作者啊!”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神奇的作品,竟然是一个人完成的。这个90后的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在读博士,究竟是怎样完成这样一部作品的呢?
范特西先生刚进门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他身上很多特质:理工男的不修边幅,学生的青涩,对陌生环境的小心谨慎。如果不是之前在心里对他的形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很难想象《潜伏》这样一款作品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有些内向羞涩的理工男做出来的。
不过当坐下来开始聊他的作品的时候,他的话就相对的多了起来。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做《潜伏》的时候,他那张写满了不好意思的脸上开始有了惊奇神色,“诶?你们不知道么?这个是我实习时候的任务啊!”
他说这是2013年8月他在开始博士生活之前的暑假,在橙光实习的工作内容,当时的要求是“用2周的时间,做一个1万字左右,选错即死的生存类谍战游戏”。然而这个游戏一做就是1年多,字数也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期,整个故事的宏大程度远远超出了当年的计划。
范特西先生说,当他在13年9月写到第三章,主角的上线要杀掉主角,由上线的儿子接替主角领功受赏时,他意识到,这个故事已经远远超出最开始的想象和计划,他不得不花了1周时间重新理清整个故事的后续思路。但是以现在完成后的复杂程度来看,这1周的时间简直也可以称之为神速了。
而对于主角的原型为何选择了袁殊这个不为大家所知的人物,范特西先生给出的答案更是简洁的令人瞠目结舌,他说他搜索潜伏时第一个搜索结果就是这个人,于是就写了。
那么既然选材和整体设计都这么迅速,为什么还是花了1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制作呢?范特西先生的脸上充满了羞愧的说:“因为我比较懒。”
《潜伏》这个作品中出场的角色和它的文字量相比较,简直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很多角色登场,说了几句话,然后就死了,因此有很多角色其实没能给人很深的印象。但是,整个游戏里面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贯穿了整个故事的主线,他们中有你的初恋情人,有你的红颜知己,有你可以性命托付的朋友,也有伴随你一生的人。你的初恋是你老师的女儿,为了活下去,你不得不杀掉她的父亲,从此她恨你入骨;你的红颜知己是你日本上司的女儿,来中国只是来寻找真实的历史;你的朋友是与你不同阵营的伙伴,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她下一秒就会杀了你,但有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可以把性命托付给她;而你的伴侣则是你在执行任务时的掩护人员,却不想最后竟是她与你安度晚年。这四个女性角色的性格大相径庭,但是每一个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美好,很像韩寒在《后会无期》中对女性的塑造。谈及为何会用这种方法来描绘女性角色,范特西先生显得有些害羞,“可能我总觉得初恋这种事就应该是美好的吧,一个女孩子,她就本应该是善良的。”
在谈到整体剧情设计的时候,第一个HappyEnd(好结局)出来的时候,网上一致的评论都是“坐等作者被查水表”,“黑的快出血了”,因为这个结局描绘了在那样的时空里,60年到70年的那场乱象。不过当最终的TrueEnd(真实结局)发布的时候,评论瞬间倒向了另一边“泪目了,没想到竟然是大逆转”“作者用心良苦啊”。在游戏的结局部分,范特西先生通过几个角色的嘴,反复的强调了“共产党”和“理想主义者”这两个词。当被问到为何会如此理解我党的时候,范特西先生又羞赧地笑了笑。他说他的姥爷是个坚定的老党员,所以从小他接受的就是又红又专的教育,但是当他走进大学的时候,他发现他接触到的党员并不像小时候的故事里那样。他说其实第三章主角发现他的上线准备杀害他的时候,其实就是他自己受到的教育开始崩溃时的感受。不过这个喜欢玩《文明》、看《冰与火之歌》和东野圭吾的90后大男孩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之前的一切,他还是做出了一个充满了未来和希望的结局。尽管他还不敢把做这种游戏的事情告诉家里,但是我们相信,他并没有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也不是一个激进的反抗者,他在用他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用他的手描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