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背景】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护国寺原为旧历逢七、逢八开放;自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为阳历逢七、逢八开放。每届庙会期“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鱼虫以及寻常日用之物,星卜杂技之流,无所不有。”(《燕京岁时记》)因此,城乡游人摩肩接踵,甚至在定阜大街一带清王府邸居住的贵族妇女也来此光顾。护国寺庙会从兴起至解放前,约有三百年的历史。
护国寺小吃以清真京味小吃以庙会经典品种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品种也有变化。日常经营的品种有各种黏货。有各种细馅元宵,清真汤圆,艾窝窝,豆面糕,芝麻年糕,果料年糕,豌豆黄等,炸货有蜜麻花,开口笑,薄脆,焦圈,流食有豆汁,面茶,小豆粥,杂碎汤,鲜豆浆,杏仁豆腐,莲子粥等。该店制作的豌豆黄,艾窝窝,豆面糕,果料糕,蜜麻花,蜜三刀,焦圈,糖火烧,豆馅烧饼,糖油酥,咸麻酱烧饼等,干稀、甜咸,蒸炸煮饺烙等近百个品种。
护国寺小吃店在北京还是有不少地方都有,但护国寺小吃街从去年才开始修复开街,主妇前阵子去了一趟,转了一圈,除了有北京的小吃外,还有不少各地小吃,这条食街也渐渐火起来了。那天没有拿相机,图片都是用手机拍的。
这个是护国寺入街新修的街牌
我们去的是傍晚时分
这儿还有个修鞋店
王小丫饺子馆
宫廷奶酪在北京也还是挺多的,跟三元梅园差不多
卤煮火烧店
这个驴肉火烧,是丫丫那里的哈,后边还有一家,旁边还有兰州拉面,各地的风味都掺杂着
这个钢镚儿火锅店,名字很有趣
回味丽江,一看就是丽江特色的
护国寺小吃店在街里有两家店,人不少,还有很多外地观光客都来这里品品北京的小吃,这里的价格比起什刹海的九门胡同还是便宜很多的,味道其实也还不错,九门那里的一些家主要是名气比较大。
街两旁的墙上都挂着小画,内容是老北京一些小吃摊出摊的情景,这个是饸饹摊
老北京爆肚
新川面馆是经营面条的,也是连锁小吃店,有不少家,这里最出名的就是四川凉面
这又是一家老北京风味的褡裢火烧店
麻辣烫
还有菜站,街里还住着不少住户,这就是便民菜站
烤翅的小店
这个鞋底火烧,据说还不错,下次去吃一下,这次先探好路
小螺号是柳州狮粉店,看点评说也不错
三大炖,不知道炖的啥
小街还是挺干净的,加上不少住户就在街边聊天下棋,做点杂物,和这些小吃店一起,整条街都显得很有生活气息。
我们落脚吃饭的店就是这家了:合义斋,之前在地安门那儿的一家老店,以前主妇和博先生下班一起骑车回家,路过的时候还经常去门口吃一碗卤煮,这家店其实经营的是鲁菜,但是也有卤煮这些老北京风味的,那时候就是在门口支着一锅边煮边卖,我们那会儿的理想是能吃一次那里最出名的九转大肠,不过不便宜啊,记得好像30几块,对于那会儿只有一月200块来说真的是很贵了。后来终于吃了一次,其实味道没有想象那么好。再后来这家店搬了,我们一直就开始怀念这里的卤煮,博先生一直惦记,想不到那天在护国寺街上竟然找到了,一阵小惊喜啊!
店有两层,一层都是小吃
卖的小吃品种比以前多多了
各种小吃,还可以装礼品盒
我们点的麻豆腐,味道一般,毕竟我们最喜欢的还是那碗卤煮
点了碗炒肝,有点稀
卤煮来了,真的还是我们从前那味道,特别是里面加的白肉,是他家的特色,一直没变
牛肉饼,馅料还是蛮足的
豆泡汤,也是老北京的小吃,豆泡还行,汤比较淡
蜜汁芸豆,甜甜的,挺不错
这个是什么知道吗,炸灌肠,这里的炸灌肠给平时吃的也不同,我们以前也没吃过,这灌肠不是一片片的,吃起来像豆腐渣一样,但是酥酥的,还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还挺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