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我们的辩题是“宁为瓦全,不为玉碎”,一辩陈词为我们集体意见。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泰戈尔说:“我们误读了世界,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刚才对方辩友洋洋洒洒、慷慨激昂地列举着“宁为玉碎”的事例,实在是惊天地、泣鬼神!但多年来,人们过于迷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其大唱赞歌,却对这种盲目和不理智的价值选择所带来的危险性视而不见,实在值得深刻反思。
首先,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何为玉?辞海上讲:玉是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的石头;何为瓦?陶器也。玉不琢,不成器,与普通石头无异;而瓦经过火的锤炼,也可谓身经百战。可见,玉与瓦也是同等学历,二者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而对方辩友 非要坚称玉很高贵,瓦很卑劣,是不是对瓦有失公允呢?一块全瓦虽然没有玉器的华丽,没有珠光宝气的外表,但它却有高贵的品质,它遮挡了夏日的烈日,阻止了风雨的侵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一块碎玉又价值几何呢?瓦虽平凡,但孕育着伟大;瓦虽默默无闻,但贡献着自己的价值。因此,我方认为:瓦全的价值胜过碎玉。
其次,与“宁为玉碎”的冲动鲁莽相比,“瓦全”常常表现为一种韧性的战斗,是忍辱负重的表现,是立足生存求得东山再起。生死存亡的时刻,选择玉碎,便意味着一切都要结束,宁为玉碎的项羽自刎乌江,只留下“卷图重来未可知”的叹息,相反,选择瓦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选择瓦全,韩信甘受胯下之辱最终功成名就;选择瓦全,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后获得最终胜利。可见瓦全背后是真气节,而不是为生而生、为全而全,它是一种大策略、大智慧。
再次,与动辄“宁为玉碎”对生命的漠视相比,“瓦全”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珍惜。法国诗人拉马丁说:“生命之是至高无上,不能随意翻阅,也不能合上。”尊重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在中国长期封建统治下,“宁为玉碎”随时间逐渐异化成了君王巩固其地位,让大臣愚忠的最佳名言。当玉碎成为愚昧的忠君气节,有多少英雄豪杰做出了无谓的牺牲;当“文死谏武死战”成为一种风尚,个体的生命价值又从何谈起。千百年来,多少人扛着气节的名号断送了生命。以史为鉴,今天的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正是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啊!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模式,当它罩上气节、骨气的光环时,就会形成一股盲动的力量,淹没一个民族的理性。文革时期,“四人帮”利用这种极端思维模式,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荒唐口号,致使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一时荒草萋萋,一片凄凉。对方辩友,请用你们清明的理性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反对的不是玉碎,而是反对“宁为玉碎”这种极端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宁为瓦全不为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