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在手时/有的人,用权谋人/而有的人,
用权谋事/有的人,用权为势/而有的人,用权为民。
权过之后/有的人,朋友无几,谈而诛之,闻而远之/
而有的人,朋友如云,念而亲之,闻而近之。
题 记
——2013年9月7日至10日,一声召唤,全国300余名校友从祖国的东西南北,云集古都西安,重返母校,感恩圆梦,参加林英家院长牵头组织的“校友文化之旅”活动。
——2014年4月30日至5月3日,一声召唤,全国20余名校友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申城上海,参加林英家院长担任顾问,正在编辑的校友文化之旅活动纪实《穿越时空》审稿会。
——2014年6月7日,武警技术学院四川西藏校友第三届联谊会在蓉城成都举办。林英家院长等领导应邀参加,川藏校友事前得知老首长要亲临联谊会,纷纷奔走相告,迫切期待6月7日这天早些到来。最后50余名校友、家属喜集成都。
不一列举。凡是林英家将军要去的地方,校友、朋友、同事都充满着一种期待、一种喜悦、一种向往,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不论路途多么遥远,都要赶去和老首长见上一面。而结缘仅在求学的两年、三年、四年间,这么短的时间却结下这么深的情和意!老将军的人格魅力究竟在哪里?1992年,老将军离休由官为民,权利的光环、位置的影响已经渐失,如今的他已进耄耋之年、患重症肌无力行走受影响,用现今官场流行话说,老首长已经没有“权力利用价值”,何况当初他培养的学生如今都已五十岁上下,发展得好的已有军职干部多名,师团职和局厅级干部众多,成功经商的已拥有资产过亿,但是,这群学生、朋友因何还要处处惦念他,年华流去依然想念他?除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更主要的还是在他身上流淌着的对职责使命的忠诚、对学生不分亲疏的喜爱、对人生质量的不懈追求,由此散发出的强大敬业感染力、强大文化影响力、强大军人气质号召力、强大平易近人亲和力,所凝聚成的德高望重的人格魅力。
工作呕心沥血。武警技术学院是当时武警部队三所高等院校之一。院址原为工程兵建筑第54师师部。创业之初,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短缺、人心不一。林英家作为第一任院长,面对百业待举、千难待克的严峻形势,带领全院上下,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上任一个多月,当机立断作出健全改善党组织、增强内部团结、加强干部管理三项决定。连续几年,狠抓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制度建设和教学工作,在管理、教学、调研基础上,紧贴实际,紧贴需要,第一次确定了“团结、求实、严谨、勤奋”的八字校风,第一次提出了“忠于党和人民,造就现代警官”的校训,并被武警部队确定为全部队院校校训,第一次创编了学院校歌,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武警警官这一根本问题。为使学员毕业到部队,能很快进入角色、熟悉工作,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基础上,编印了《军校毕业学员十个怎么办》,帮助上家正确看待上岗、带兵、交际、婚恋、志趣、待遇等问题,使学院全面工作逐步走向正规。
学习孜孜以求。林英家将军1931年生于山东长岛县,1946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老二,八九岁时,因家穷,父亲和大哥为生计下关东,家里的活计全靠母亲,弟弟、妹妹还小,自己成为母亲的得力帮手,小学6年只断断续续上了三个半年,平时白天打工,夜晚在月光下看书,小学毕业时,在221名考生中倒数第3名。但他对学习的热爱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次竟然忘记母亲出门时的叮嘱,一边看书一边烧火煮饭,把饭烧糊。正是因为他对知识的渴求,后来参军圆了上中学、上大学的梦,当上教授、将军,还成为高校的领导者。单独和与人合作出版书籍:《现代武警素质》、《军校毕业学员十个怎么办》、《论谈人际关系几个问题》、《从武警部队的性质特点看遵循毛泽东建军理论的必要性》、《演讲学》、《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哲学思想》、《怎样锻造全面思维的头脑》、《当代领导者心理》、《军校毕业学员指南》、《战略纵横思考集》、晚年手机短信《语印》,等等。林英家将军的人生经验就是一个字:学,孜孜不倦地学到老。
生命力求质量。林英家将军小时候多病,一犯病闹得全家惊恐不安。从青年到中年,几经大难,第一次暴病,在送往医院抢救路上,大口大口吐了一痰孟血;第二次,腰上做手术,失败,开刀……;第三次,背动脉血塞性脉管炎几乎瘫痪;第四次,暴病,误诊8小时,报病危,剖腹探查,腹腔竟有积血2500C,原是脾脏破裂……。但他都闯过来了。越挫越勇,历经磨难,把生命想得开,把权利、金钱、地位放得下。在《语印》中,他谈到:“人为啥活着?这得从生命与人生说起。有了生命,才有人生。生命诚可贵,人生价更高。只有热爱人生,才能赋予生命以更高意义。”在《我这一辈子》中,他说:“人,从记事起,历经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一般地说,只有饱经世道沧桑的老人,才能对人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不过,人毕竟具有极高的灵性,如果年轻时能动地借鉴老年经,必能缩短人生认识的过程,放长人生享受的周期,提高生命的价值。”“践行人生得给自己做好人生账:知识账、事业账、感情账、健康账,特别是生命之量与质的账。”“人人都是一支笔,撰写着自己的巨著。一天就是一页,到生命终止,书才算脱稿。”
做人谦和恭逊。林英家集学者、将军、高层领导干部于一身,但他没有以位高而处优,没有以位高而乱用权,没有以位高而盛气凌人。而是时时处处,以一个普通劳动者、朋友同志的身份对待部属和学生,不分远近亲疏,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这是党员干部最难能可贵的本色。任院长期间,他各个单位都去,各种人员都接触,各种意见都倾听,吃在各食堂,住宅的门敞开,不设禁区,不准挡驾,还设立“院长接待日”,大量群众来访,虽被搞得寝食不安,不胜劳累,但因此朋友多了,能说知心话的人多了。他把学生视为“人民”,把学生的未来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关注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进步,因此“桃李满天下”。离休之后,不“养”不“乐”,20年来一直从事着多样化活动:学习、打工、教学、写作、旅游、演唱、玩牌、收藏、家务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现在,虽已进耄耋之年,身体尤其心态仍然健康如年轻人一般,活得有滋有味,思想紧贴实际、紧跟形势,依然“很潮”。鲁迅说:“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林将军注重文化养老,专注人生研究。2007年,七十五岁的他使用手机,次年开始群发以人生为主题的系列短信。日发一条,一发百余人,常年坚持。至今已发50多个专题万余条,短信数量大,内容宽,故事多,时间跨度长,主题突出。学生和朋友成为他短信“精神大餐”的最大受益者。
人的灵魂是什么?是思想,是信仰,是信念,是向往,或者四者兼备。人与人最根本的影响,是思想的影响。林院长常说,生命在于“脑”运动。如今每天清晨,他以拇指的着力,以带着体温的短信文字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正能量。校友于春永说:“盼望着清晨那声来自林老的短信‘滴答’声,林老的短信正在以一种生命的形式充实并影响着我的人生,时而启迪我迷惘的心思,时而安抚我浮躁的心情,时而砥砺我彷徨的心智。”章俊说:“每天早上听到短信提醒起床,看信息,渐渐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仿佛看见一个清瘦挺拔的老人,摘下眼镜,微笑着凝视你,精神依然矍铄,目光仍然炯炯有神。”而林老却幽默诙谐地说:“我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