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哀兵必胜”语出《老子·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哀兵”即由此中提炼而来。对“哀兵”最常见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的解释 ,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这两部词典把“哀”解释为“受压抑而奋起反抗”,应该是由原文的前文推导而来。因为原文的前文是:“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háng)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这段话的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有这样的话‘我不敢主动进攻人家的国家,在战斗这件事上,我决不为主而为客,对人家我决不进攻一寸而退避一尺。’我有战斗的行(háng)阵像没有一样,我有胳臂像没有一样,我本有敌像没有一样,我有兵器像没有一样。这一切都说明我不主动进攻。但是你非要进攻我,“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所以我是向你发出的被逼无奈的抵抗之兵,那么我们这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会获胜)。”由于有这样的前文,因而推出“哀兵”指的是“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此外对“哀兵”还有一说,认为是与老子的“三宝思想”有关。老子认为他所主张的“道”中有“三宝”必须保持。其中的第一“宝”就是“慈”(见《老子第六十七章》)。老子认为“慈故能勇。”为什么“慈”就能“勇”呢?这可以用老子所举的例子来理解:老子说桀纣无道,汤武伐之,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就是“慈”。因为“救人民于水火”就会义无反顾,所以就会“勇”。从老子所举的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子所谓的“慈”就是“为大义而战”。“大义”就是像汤武救人民于水火那样的“大义”;“哀兵”就是“慈兵”。由于这种理解来源于老子的思想,亦可为一说。
